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读书婚育杂谈
养育孩子,不仅要给爱,更要“重情”

养育孩子,不仅要给爱,更要“重情”

作者: 怡晨悦读 | 来源:发表于2018-12-22 14:55 被阅读24次

    因为小年宝的出生,2018年我新加入了好几个育儿群。其中有一个“三养”妈妈群最活跃,群成员基本都是在西北妇幼孕检,生产的妈妈,大家共同语言很多。

    群里气氛轻松和谐,没事时我喜欢到群里看看。有一位网名叫晓月的妈妈 ,给我印象非常深刻,因为她有一个整天乱咬人的宝宝。

    她每次一上线,总是沮丧的表情,不是宝宝把邻居家的小孩胳膊手咬青就是把她身上这里哪里咬紫咬烂,她无计可施。

    群里的妈妈们给出主意,A莉说:“她咬你,你打她,让她感到疼,她下次就不敢了”;沐阳妈说:“你不用在意,等孩子长大点,可能自己就好了”;可乐妈说:“是不是缺钙?”哆来咪说:“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一下,是不是有口腔疾病,牙龈痒?”

    然而,这位烦恼的妈妈试遍了姐妹们给她支的所有招,仍不奏效,到医院,宝宝的牙齿牙龈,口腔发育也没有检查出任何问题。

    她非常爱孩子,娃感冒打针,她心疼的哭肿眼睛。每天不怕麻烦精心给宝宝做各种营养丰富的儿童辅食。想尽各种办法,给宝宝进行早教早育,开发智力。可是,这些爱貌似都对咬人无效,宝宝每天咬得兴致勃勃,令她心烦意乱,天天吐槽。

    养育孩子,不仅要给爱,更要“重情”

    我在读A.H.布拉夫曼博士的《看见孩子,看见自己》时突然想到这件事。书的扉页开始写着:“在育儿过程中,你是否曾为如下问题苦恼过:孩子厌食、呕吐、咬人、尿裤子、极度害羞……对于这些只有躯体症状却没有生理病因的问题,只需要与不开心的孩子聊聊内心的冲突!如果孩子的情绪没有得到理解,那他们就可能会通过身体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苦恼”。

    难道晓月家这个爱咬人的宝宝也是与情绪有关,怀着疑惑和探究的心情,我打开书,认真读下去。

    布拉夫曼博士是来自英国国家健康中心的心理咨询师,《看见孩子,看见自己》是他从事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咨询50年之久的经验之作。他在书中讲到孩子和父母是一个整体,会对彼此发挥影响;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各种症状与孩子情感情绪的关系。

    书中24个案例,有尿床的托马斯,恐惧蜘蛛的狄安娜,呼吸暂停的法提玛,还有呕吐,尖叫,便秘,梦游等存在各种问题的孩子。特别是丹尼尔,也是见人就咬。

    布拉夫曼博士通过和父母孩子聊天,让他们画画,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后发现:孩子都是对父母的情绪困惑,父母不能正确理解孩子的情感表达,从而令孩子焦虑,不断重复某种行为以排解情绪。咬人的丹尼尔就是感到了“愤怒和沮丧”,却无法被回应。

    养育孩子,不仅要给爱,更要“重情”

    从丹尼尔联系到晓月宝宝,我知道一定有什么事发生,令孩子情感上出了问题。我把自己的想法给晓月发了私信,并把《看见孩子,看见自己》推荐给她看,好在她也是善于学习和改变的妈妈。

    一个月后,她告诉我,原来前一段时间,由于家庭琐事,她常和丈夫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她以为孩子什么都听不懂,口不择言从没避着孩子,没想到孩子可能是感到了恐惧或愤怒,表达出咬人的攻击行为。明白了之后,她尽量对孩子说话时轻言慢语,克制自己的脾气,努力营造一个温馨,轻松的家庭氛围。近期,孩子爱笑了,咬人也少多了。她给我发过来一张宝宝照片,1岁8个月的小姑娘,大眼睛双眼皮,笑起来很可爱。

    布拉夫曼博士说:“真正成熟的父母,不会只想着去处理孩子的问题,而是先去处理孩子的感受。当父母终于知道究竟是什么折磨着他们的孩子,并且努力改变他们对待孩子的方式时,孩子的症状基本都会消失。”

    养育孩子,不仅要给爱,更要“重情”

    我想成熟的父母,在改变孩子的行为之前,先会把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改好,像晓月那样。

    读这本书,会让我们明白,孩子并不是我们普遍认知里“什么都不懂,只知道吃喝拉撒的小懒虫”,他们对一切事物都有丰富深刻的情感体验。养育孩子,关爱孩子,不仅仅是照顾和陪伴孩子的躯体,更重要的是精神情感情绪上的体察和交流。从孩子的身上看到自己的问题,和孩子一起不焦虑,不矛盾,不困惑,在内心的平和与愉悦中成长,是我们能给予孩子最好的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养育孩子,不仅要给爱,更要“重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tbi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