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学习了《中庸》第二讲。本学期的主题是“勇放下”。昨晚的主题是放下定式与时代接轨。
今晚,我们同学组织了课堂回顾分享和讨论。我结合他们讨论的内容,做以下总结,方便自己学习。
1.慈悲和同情是不同的。我们常人生起的一般是同情,不是慈悲,因为没看到因果。慈悲是修行后,自己的境界高了,懂因果了就会生起慈悲心。
何谓慈悲?慈良善悲无名。为什么会慈悲?因为洞悉了事物的因果过程。
2.很多看起来没法过的关,一定能找到一个路子通过。以前我遇到困难就会焦虑、退缩、担心和恐慌。其实,静下心来,把思路理清楚,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3.涵养和修为不一样。涵养是忍,修为是境界。忍,早晚会爆发,修为就不一样了。在外面忍,回家爆发。 修为就是境界提升了,看到了因果,有慈悲心。
我之前就是忍, 所以在外面会落下一个比较好的口碑,大家都说我是一个好人,是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人。结果回到家,我总是对家里人发脾气。一句话不和就要冒火的,现在都还有这个毛病,虽然改变了不少,但时不时要冒。
4.贤者和觉者不一样。喜欢听好话,喜欢被点赞,辛辛苦苦的求,贤者耗自己,这是我的漏。
5.方法简单,但在过经过脉的地方却体验控制不到,所以需要真修实干。
过经过脉,只有经历过了,体验过了,才知道。
6.“该刹车时要刹车,养生也如此”。
养生真的很简单,可谁又相信呢?做了就有体验了。
治感冒,喝水,睡觉,真能好。睡觉就好比手机充电。
许多人不懂得刹车,所以身体很差,经常吃药。现在我只要困了,就会想办法休息一会,打个盹,让自己充会儿电。
我有段时间,没有力气,很累,想方设法在市场买山药等补气的菜品,吃了一段时间,不见好转。后来,体验睡觉,彻底不做事儿,就休息,一试见效。睡眠是最好的补药。
我之前纠结过是先睡觉还是先吃饭。后来,困了就睡,睡了起来再吃。疲倦感就消失了。
7.执其两端而隐恶,用中於民而扬善,不是折中主义。执,是把恶控制住;用中,是恰到好处而扬善。
8.学习中庸需要时时刻刻精准动念。生活中处处都有道。说话做事,要有积德的思路,处处给他人留下好印象,我们的人际关系好,人生阻力小,人生就会顺利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