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听了中庸第九讲《放下情缘齐家不护短》。今晚同学们一起回顾昨晚的课程,并分享了自己的感悟。我把他们的感悟整理,以便以后复习。
1. 佛法的传承重要的是在世间觉悟。在世间做一个有觉悟的人,做一个明明白白的人。
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不同。西方文化推崇英雄情结,东方文化以情缘为纽带,所以不同的病需要不同的药来医,真正的药在于对症当机。
2. 生活中有一些套路,关键要看自己是编故事的人还是听故事的人。我们一定要看清楚故事里的套路,听故事时才不会上当。学习了中和思维,我的体会是真的很多事情会看清楚了,不会盲目的听信,学会了多琢磨。
3. 无寿者相与“我思故我在”是相通的。人生的成就,能活到100或60岁也好,包括家庭,事业,都是自己修行的附属品,是检验你修行是真或是假。
4. 前几年刚学传统文化时,常常被感动得眼泪汪汪,然后在情绪上做决策,出了太多的偏差。
现在不太容易起那些情绪了,脑壳不那么容易发烫了。特别是读了《慈悲与同情》后,有点恍然大悟的感觉。
5. 老师对无寿者相的解读让我也有了新的领悟: 如果活得有思想,活得充实,活得健康,这就是生存的意义,我的人生就有价值。寿命的长短不重要,而是要不仅自己活得有意义还能帮助更多的人活好,那么活得越长,说明您修行越好。
寿命长又健康又能够为社会为大家做有意义的事,其生命就有其价值,而不是病病的。
死而不亡为之寿,人的躯壳不死只是叫活得久,只有人的思想文化以及内在的“灵魂“不亡才能算是长寿。
自己活得充实、活得健康,知道生命的意义,那么这样活得久才有价值,这也是对笛卡尔所说的“我思故我在”的做好诠释。
有思想的人,对社会有意义的,其寿命长就有其价值。
活得久的人如果生活没有质量,常常感觉人生迷茫,人生还有诸多遗憾,或者常常怨天尤人,那么这样的活着有没有意义呢?
6. 人们做到身体的健康和心灵的健康同时具备就是上上之策。人们身体的健康往往需要心灵的健康作为支撑,这样身体才能长久的健康。
这样的人寿命长,也说明他修行修得好。
7. 广结善缘就讲了群臣是心理健康的保证,百工是身体健康的保障。善缘广结能够养生,让自己身体好。这是给自己布场,场域到虚空法界就能成佛。
子庶民是爱护每个器官,柔远人是身边帮忙的人,怀诸候即布场。
善缘广结也是能量养生。
布场很重要,场域好,认同度高,心情就倍儿的爽,身体肯定好。
修行从身边做起,亲亲是修行的起步点,该还的一定要还,让诸父昆弟不怨。
8. 以前我常常不喜欢耍嘴皮子的人。现在看来就算遇见这样的人,也要培养心量。毕竟结伴不结盟,所以应该惟道是从,合道者亲。
9. 护短迁就儿女的原因是为了养儿防老。
以前我就会有护短的思想,现在才知道这样做的背后的潜意识。如果要想有所提升一定要超越以前的这些思维模式。
10. 不要被套在一些段子上,以免误了好人,误了善良的人,误了好人就给某些人制造了可乘之机。凡事都有个度,所以中和思维讲心态1.1,只有做到这点才能做到众生平等。
11. 不知道反省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历史一定是选择能够承担使命的人。正如中庸说:大德者必受命。
12. 让孩子找到自己的使命,经营好自己的人生,不让父母操心,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13. 结伴不结盟,结伴是唯道是从,一个团队能生生不息,一定要让团队里的每个人都要成长,大家的主体意识是为了改善人生。
家庭也如此,要共同兴旺。
而不是用礼来绑人,所以要放下情缘。情缘既是纽带,也会带来麻烦和拖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