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2
在法国的第一百零一个晚上。
同学纷纷都在公众号上写了文字,我的公众号许久不捣鼓,也懒得捣鼓了,索性写在备忘录里。
我成为了怎样的自己呢,在这个陌生的国度。
这一定是我的一个间隔年吧,我是这样定性这一年。在我还搞不清楚我到底想要什么东西的时候,我想逃离曾经的环境。因为,学校无聊的必修课真是太他妈多了,人也多,学校也太大,天气又超热,没有一个选项是我喜欢的——诚然,我猜大多数学校大同小异,所以我并不是只抱怨母校——但在那样的环境,我根本没有办法思考啊。每天的功课不停歇,同学们就像永不疲倦的机器争分夺秒,我真的很好奇他们到底哪里来的这么多力气和勇气。我们真的在“活着”吗。

我有一个坏习惯。在我搞不清楚意义和我不确定我是否应该努力时,若非要驱赶我,我选择的只会是消极抵抗。所以,我非常羡慕能够不顾一切努力的人。真的羡慕。因为我做不到。
有了明确目标肯为之努力,我很赞赏;但佩服的是即使看不到方向也拼命努力的人,因为后者我真做不到。丝毫没有讽刺的意思。因为我属于第三等,如果看不到目标,我就不肯将就地努力。
咳。但也没那么绝望。至少我现在知道我要朝什么方向走了——唉,小佐你任性成这样也是没谁了,非得不远万里跑来这里找什么意义。
可是,我曾经觉得,这应该就是生活的常态。高中时候课间休息翻杂志,看到德国青年们丰富多彩的间隔年计划,看到他们教育制度中对于间隔年理所应当的接纳,我觉得,是啊青年不就应该这样吗。这几乎支撑我经过高考,选择了一所自认为环境宽容的大学。一到大学,我兴冲冲地跑去跑去告诉辅导员,我要休学一年——立马被他翻了所有的社交资料确定我没有自杀倾向后,他说,算了吧。
这他妈怎么能算了。
可是,这也是很无奈的选择吧,因为学校没有这样的制度。为什么没有这样的制度呢?因为这样的青年群体并非普遍存在。为什么这样的青年不普遍存在呢?这是个意味深长的问题。万一存在呢?如果存在,那就是他们的诉求没能强大到建立一个制度。为什么这个诉求没有这样强大的力量使一个新选择破土而出呢?这又是个意味深长的问题。
当我失望的时候,我也努力向X大提案提建议,如果我不能享受到这个福利,我希望我的学弟学妹有这个运气,享受这次机会。
提案的结果,似乎也无疾而终。想了一下,算了,我决定自己逃出来。
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给自己一个交代。
“值得骄傲的是,一个16岁的人进到卢浮宫去,看到蒙娜丽莎的微笑,跟66岁的时候再走进去看,那个内心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你过错了那个时间点,这件事就不那么感人了。亚马逊的星空我也看过了,但我已经不是在那个我最想要看到的年纪看到。穷游不是说,哎我摸一摸口袋,明天的学费我都交不起了我怎么可以去旅游。而是在20岁的时候感觉到,我现在再不去土耳其,再不去印度,我好像没有办法得到我想要的东西。”
我当然给了自己一个交代,顺便我得到了更多,我自己没有预料到的东西。
如果我没有来法国,我大三的生活非常明晰,好好上课,法语基础牢牢自不必说,我将会花大部分时间在传媒和电影课程上——说来,真的好幸运,每次想到人生中关键节点出现的人,我就感到幸运得好想哭,因为只要出一点点差错,我就不可能遇见这样的你。我在大二下学期,就找到了愿意效劳的方向,遇到了两个特别好的媒体课的老师,他们乐意教我更多。当时正在递交材料的关键时期,我甚至萌生:不要去法国了,这样我可以跟着两位老师多学一年。
“有形的东西和无形的东西,假如必须选其中一个,那么就选无形的。”
我是昨天才看到这句话。以我自己的经历,我能证明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可我不想证明,结果摆在这就好。
我有了完全独立的空间;
我有支配所有关于我的一切的绝对自由;
我可以认真,自由地考虑一些事情;
我站在我曾经想过无数次的土地上;
我的梦境成为了我的地址;
我在说法语耶;
我收获了法兰西的浪漫和艳遇;
我知道了爱好,passion,职业不是同一回事儿;
我参与到精英阶层的生活方式;
我认识了非常好的朋友;
我重新认识了一些朋友;
我看了很多很多之前没时间看的书;
我走过许多浪漫的小镇;
我搞清楚了我想要前进的方向,并且悉心培育;
我收获了很多很多鼓励和爱心;
我每天都生活得很快乐;
我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语言都得到极大提高……(囧)
我明确了许多原则,在遇见了完全不一样的一群人后;
我现在的生活相当悠闲美好,我能好好休息;
我在这里学到射击,而且成绩相当棒,我打算下学期把长枪和弓箭一并学了;
我看到另一群青年人的生活方式;
我处在另一种生活方式中,并染上不少;
我还会体验更多的生活方式;
我的情感体验变得更加丰富和细腻,比方感恩节那天,我给自己非常感谢的老师或朋友发去自己的感谢,自己却在手机屏幕的面前哭的稀里哗啦的(呃……)
我每天吃的都是有机食物耶,牛奶好喝到不行,因为viva所以牛奶已经成为我最喜欢的饮料了;
我会完成另一个我考虑了五年的plan;
我得以享受青年人的福利,这是一个对于青年十足宽容的国度,美术馆博物馆免费,各种车票通通半价,政府还有大把大把的福利;
我享受着这个年纪应得的宽容,在这个犯错成本最低的年纪,法国人对于青年更加宽容;
我看到一张张充满个性的脸,我自己的本性似乎也舒展得更加舒适;
我对这个世界,对于明天又更多一分期待。
在这个美妙的日子里,今天发生的两件事值得记下来。
首先就是,我到市中心给同学买药妆,一瓶,结果遇上了代购的…… 你可以想象,我站在货柜前,满满的都是打折季的五折价格福利,我高兴了一会儿,就那么一会儿,售货小姐就拿一个箱子过来把所有的瓶瓶罐罐都扫走,说是有人全买了。我回头一看,一张中国面孔…… 我瞬间切换中文说能不能卖我一瓶,这丫也切中文死活不肯,我了个……靠!这位大婶儿,你敢不敢给你客户说这全是打了五折的啊??
其次是件开心事儿。
射击课的老师特会玩儿,变着花样玩儿。临近期末按时上射击课的人越来越少了,不过麽,平时也不多,射击的新鲜劲儿过了大家就不去上课了。我属于课程压力不大,又喜欢上课的一类,于是除了去奥地利时翘了一回课其他全勤。于是射击真是越来越棒了。刚开始双手持枪,单手就握不住老晃。双手打的成绩炒鸡棒,被老师当众大大地夸奖后,我就开始单手持枪,于是乎也是越来越稳。和老师同学们也相处不错,每次见到我老师都会开心得揉我头发,我就会无奈的说“好啦……”
这几次上课因为人不多,老师就总是兴致勃勃办小比赛,花样层出不穷,积分赛,淘汰赛,抽签积分(选择记录最好的成绩/最差成绩/单发子弹或双发子弹积分/邻居积分),团队积分赛…… 也是亏他这么有创意,今天的团队积分赛,我不小心当了一回猪队友,两发子弹一共七环 然后我就想可恶我不要拖别人后腿啊… 全神贯注,然后,单人成绩第二名哦并且第一名的同学是学校射击队的~ 老师一边在计分板上记录成绩,一边看我的进步,他说,“何,你真的越来越强了。” 瞬间脸红…
他也会开玩笑,比如最后一发子弹,如果另一名射击手没能打满十环,我就取得最佳成绩啦。但最后那位同学打了十环,老师就指着成绩说,“何,你看!”表情丰富得不行。我当然真诚恭喜那位同学,说,太酷了吧!
——于是萌生了下学期把长枪弓箭啥的只要和射击有关课程全学了的想法,既然我视力好的话。
——射击这么有天赋学什么法语啊!
不知不觉,时间也快过半了。我真的没有荒废掉这些时间,哪怕我在赖床,也是半点儿没有浪费。
我想要用所有的感知力,记住我遇见的美好。
我认真地生活着每一天。
我希望你也一样。
我希望你比我有运气,已经给了自己一个交代。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