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刚出生都是一张白纸, 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 在不同父母的言传身教影响下 ,个体差异逐渐显现。 孩子进入学校,家长就把希望寄托给了老师 ,假如我们把教育孩子比成一个生产线, 家庭教育则是第一道工序, 学校是第二道工序 。家长必须把自己这道工序完成, 然后在进入学校时, 才能实现家校共育, 更好地培养孩子。
避免“破坏性”的批评 孩子童年时期的心灵是极度敞开的,父母如果用讽刺挖苦的语言批评孩子,容易使他产生消极自我暗示,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善于挖掘孩子的优点 发现孩子的优点,告诉他什么地方做得很好,而不是揪着孩子的缺点不放,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更有前进动力。
不用“对比”来刺激伤害孩子 经常拿亲戚朋友家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做比较,看似激励孩子,其实会伤害她的自尊心,别让她活在别人孩子的阴影下。
父母的性格要乐观 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你积极面对困难时,孩子就会感染这种乐观情绪,不要整天唉声叹气,给孩子一种无法承受的感受。
给孩子帮助你的机会 找到让孩子帮你的方式,例如递勺子、帮忙拿个毛巾、整理沙发座椅,让孩子明白自己在家要尽一份力。
让孩子有安全感 当孩子想从你这里获得安全感时,不要拒绝他,因为当孩子不断感受到爱和支持时,就会自信,从而独立。
让孩子多与同伴交往 宽容是在交往中培养起来的,孩子能理解别人的不同,才不会以自我为中心,与人友好相处,体会宽容带来的快乐。
不要给孩子过分的保护 关心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但如果过度保护,就容易剥夺孩子探索的乐趣,也容易让孩子变得神经敏感胆小怕事。
每天学习一点点,就会进步一点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