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我国的用工模式发展史,1978年前的主要用工形式为国有企业固定工(计划内,干部和工人)和临时工(计划内,合同工);此后,外商投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乡镇企业)采用劳动合同用工模式,国有企业开始试点劳动合同用工,再到之后的企业全员劳动合同用工,劳动合同用工定期化、短期化,劳务派遣用工逐步主流化。
如今,在互联网和经济环境双重浪潮冲击下,企业的边界也正在被打破,知名人力资源企业任仕达对15个国家的700名全球人力资本领导者的一份调查显示,61%的雇主计划将30%的全职岗位替换为自由职业者、零工和独立合同工,以使他们在不断变化的经济中变得更加敏捷和灵活。在中国,上至华为、阿里、京东、腾讯等大企业,下至中小型公司纷纷调整自己的组织架构,对固定员工进行精算、优化,将腾出来的岗位转向交易成本更低的兼职、项目制等形式的小时工,以用更低的成本创造更高的价值,这使得相关的用工需求大量增加。
此外,很多企业也在转型成为平台型企业,对于员工的包容性正在变大,从限制员工工作到如今鼓励员工自己创业、成为公司的合作伙伴,灵活用工正在成为企业需要的一种新型业态。所谓平台化,就是去掉中间层,把整个组织变成根据业务需要成立的自由团队。无论是美国资本市场排名靠前的互联网公司,还是中国的BATJ(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无一例外都是平台模式。还有一大批的企业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着,有的已经趋于成功,比如海尔的“人单合一”模式:
海尔“人单合一”的模式将海尔分为三种人:平台主、小微主和创客。曾经体量巨大的海尔被肢解为上千个小微团体,这些小微组织有了想法之后,则与每个平台组织合作。而每个平台组织,比如生产平台,下面设有N个生产小微,物流平台设有N个物流小微,每个创新小微和转型小微,可凭一定量的客户订单获得平台上其他小微的支持,比如请采购平台小微合理采购零部件,请销售平台小微帮助做产品营销等。小微间的彼此合作,是“市场化”选择的结果,自负盈亏。管理者只是把握公司总体的大方向,协调前端任务,做财务风控即可。这种模式被管理界认为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与时俱进的创新标杆。
这种变革不只发生在海尔,滴滴、联想、万科、华为、韩都衣舍……都在向“平台+个人”这样的组织方向转变,未来越来越多的组织形态或将朝此方向改变。平台型的组织模式、灵活的用工方式,正成为新经济领域中的一种主流。
不管是企业实行末位淘汰,将空出来岗位转向外包、兼职、劳务关系、非全日制等较为灵活的用工方式;还是将员工解放出来,让员工创业发挥最大价值,都使企业和员工的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从隶属关系转为合作关系,实现“从人才为我所有,到人才为我所用”的转变,由此,灵活用工或将成为企业用工常态。
建工宝一家为建筑领域用户提供便捷式招工找活服务的互联网+建筑平台,它借助互联网的思维,用系统,用软件,让整个施工过程中的用工流程、管理流程,更加标准化、数据化。我们的梦想其实很简单,就是踏踏实实,实实在在,把一件事情干好,让用户获得更高效、更便捷的体验服务,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工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