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
华夷正论-华夷溯本(上)

华夷正论-华夷溯本(上)

作者: 君山93 | 来源:发表于2020-06-15 15:20 被阅读0次

华夷之辩,从商周到近代,从未停止过相关的争论。

    《春秋》记“裔不谋夏,夷不乱华” 本表示不得使其他民族干涉华夏。

      孟子以“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这句话同时给予华夷之别,最为重要的线索。

      然而,因儒尚礼仪,汉儒虽然尽力还原周礼,不过也免不了向着片面的‘以礼仪分华夷’的偏见上面走去,使得这个概念落入歧义。

    这也是源于周晚期到汉初的战争浩劫,使得文字意义变得残损,从而导致了人们不能正确认识‘华’‘夷’之本义,衍生了很多牵强附会之说。虽然礼仪是属于辩分华夷的重要组成,但是这并不是他的全部组成。至于汉后,季布提出‘夷狄譬如禽兽,得其善言不足喜,恶言不足怒也’,为后世沿用,更丧失了原本商周秦三代,华夏原有的气魄和格局,从此推入歧化和隔阂之中。

    我在第一篇文章中说,自汉后人们不识华夷二字,是有原因的。

    我们先看‘夷’字

夷,从大从己,而在说文解字中记录是‘平也。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

  虽称东夷,不过是东是东,夷是夷。东 说的是地域上面东边的人,当时‘夷’说的是东边民族的情况,是‘夷’。金文中的‘大’,如同指针结构,而小篆中的‘夷’扩大指针结构,提供一个弧形,如同刻度盘,或者现在常见的‘罗盘’。己,为记录之义。指针摆动,‘己’形的曲线如同指针摆动的痕迹,从而记录这指针的痕迹。古代中国东边的夷人,文化略为落后中国,所以中国的一些制度以及技术,很多为他们所沿用。

      再来看看夷的衍生字,‘姨’表示像母亲,‘荑’表示像草,效仿弯曲结构,‘痍’表示疾病,具有传播特效的模仿,‘銕’表示类似于金属...等等具有一种效仿或者说延袭的概念,用现代通俗的概念理解就是‘山寨’‘模仿’。这个概念贯穿了‘夷’的衍生字。

    既已知‘夷’,那么‘华’字的结构,也可以推得。

相关文章

  • 华夷正论-华夷溯本(上)

    华夷之辩,从商周到近代,从未停止过相关的争论。 《春秋》记“裔不谋夏,夷不乱华” 本表示不得使其他民族干涉华...

  • 华夷正论-华夷溯本(下)

    既已知‘夷’,那么‘华’字的结构,也可以推得。 因为鼎文找起来太麻烦,就借用金文编字典。顺路也提一嘴,根据我传承的...

  • 华夷

    一次汤老写了一个屈原,在文章的末尾写出了我认为屈原的史料不详的主要原因,然而在给我的一个好朋友看的时候他却认为我这...

  • 修好文德对夷狄,华夷自古可两立

    修好文德对夷狄,华夷自古可两立 儒家重视华夷之辨。当代儒生对于华夷,常常犯两个错误:一是不明华夷之辨的标准,错把夷...

  • 【七绝】杂感

    千万斯年争正溯,华夷本性岂无同。 尼安德特今安在?来自蛮荒半缕风。

  • 【七绝】杂感

    千万斯年争正溯,华夷本性岂无同。 尼安德特今安在?来自蛮荒半缕风。

  • 华夷论

    陶扬鸿 儒家有三辨:人禽之辨、义利之辨、华夷之辨也,皆辨之极严而不容乱者,泯此一辨,即非儒家。何为华,何为夷?华者...

  • 华夷论

    华夷论 文/竹林居士 余尝读《史记》、《三国志》、《战国策》、《左传》之书,寻寻觅觅以求变道,然每见古之名...

  • 华夷之辨

    一个人究竟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改变命运呢?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关心、或者关心过的问题。 中国的老话常说“一命二运三风水”...

  • 华夷之辨

    即华夏与蛮夷的区分、辨别。 华夏族群居中原,以文明为中心,逐渐产生以华夏礼义为标准进行族群分辨的观念。这种区分不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华夷正论-华夷溯本(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txh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