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影即长春电影制片厂,成立于1945年10月1日,此后才有了北影和上影,所以说她是新中国电影的摇篮。
长影大门我们这一代人的青少年时期(上世纪60年代中到80年代初)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视,最快乐,最享受的事情,莫过于看上一场电影。今天走进长影,亲眼看看电影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第一次看电影是在6岁的时候,还没上学也不识一字,只看到银幕上的人很大、很多,花花绿绿,一会唱歌,一会跳舞,看不懂什么意思,但看的投入,看的高兴,后来才知道是《东方红》。再后来就是那个特殊年代了,县城的电影院成了乌兰牧奇和各条战线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阵地,台上台下的互动就是高呼口号。再再后来样板戏来了,电影院、露天广场,八个片子来回倒,直看得台词唱词乱熟,坏蛋的动作也能模仿。大约在1974年左右吧,《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奇袭》、《英雄儿女》、《小兵张嘎》等等战争类老片子陆续复映,尽管故事情节只有一个——我们节节胜利,敌人节节败退,但因为是打仗,也没有其他选择,看了一遍又一遍,每一次也觉得热闹非凡,兴高采烈。看了很多遍的还有《半夜鸡叫》、《白毛女》等,主题——地主打人骂人欺负人很坏,长工吃不饱穿不暖受尽剥削很可怜,在共产党领导下分他的田分他的粮分他的房再把他打翻在地踏上一万只脚很正确。还有《金光大道》、《艳阳天》、《青松岭》等,告诉你除了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外,一切走不通!这样的电影看一部和看一百部没啥区别。直到70年代末,出现了《中到中年》、《庐山恋》、《红牡丹》、《街上流行红裙子》等,才知道电影也是艺术,主题可以丰富多彩尽情表现。
扯远了,还说长影。
曾经的电影厂今天的博物馆长影,曾经是伪满洲国“株式会社映画协会”,成立于东北沦陷后的1937年8月2日。“满映”从其诞生之日起,伴随着日本关东军侵略的节奏,大规模高效率的生产,拍摄了大量宣传所谓“东亚共荣”、“日满亲善”、“王道乐土”的纪录片以及国策电影,用以影响中国人民的思想和意志。“满映”生产的影片分为娱民映画(故事片)、启民映画(纪录片和科教片)、时事映画(新闻片)三种。8年里拍摄故事片108部,纪录片和科教片 189部及时事片《满映通讯》(日文版)、《满映时报》(中文版)313号。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国共产党先国民党一步,首先接收了“满映”,并留下了部分日本电影技术人员,在他们协助指导下成立了东北电影公司。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5月)迁往黑龙江兴山,国民党重庆政府接管“满映”,成立长春电影制片厂(简称“长制”)1948年10月19日长春解放,东影从兴山撤回接管“长制”,仍然叫“东影”。从此东影得以稳定发展,一边拍片,一边培养和输送电影人才到北影、上影,厂内还成立了电影学院(1960 ~1962),1955年“东影”改名“长春电影制片厂。不得不说,这里有一百多名原“满映”日本专家的功劳,1953年他们才离开长影回国。
在长影工作的日籍人员名单我们看电影时,只要出现如下图标,都是长影出品。
长影的片头从成立以来,长影一直是国内电影的领头军,以拍摄战争片和农村题材的电影为主。第一部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陈强的表演得到认可,后来《白毛女》中的黄世仁,《红色娘子军》中的南霸天都有出色表演。1966年因大家都知道的原因,长影停业了,直到1974年才恢复拍片,并开始走向辉煌,拍出很多获奖片,如《人到中年》、《开国大典》等。受电视剧的影响,长影也走到了严重亏损,不得不改革、改制。原来的长影变成了长影集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