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上小学的那段时间,印象最为深刻的绝不会是学习,而是各种嬉闹,当然也少不了劳作。
从育红班到五年级,我在本村的小学上学。学校老师都是本村村民,那点微薄的工资显然不足以支撑一个家庭,务农依然是老师们的本行。走出学校,老师们也会下田间劳作,和普通的村民们没有什么区别。
可能是因为老师教学任务不重,闲暇时间多,加上和学生家长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所以几乎没有指使孩子们到自家地里劳动的情况。
那几年间,唯一一件印象深刻的集体劳作,却是村里的安排,给村里一家因为某种原因而缺乏劳动力的人家帮忙插秧半天。四年级以上的学生,还有全体的老师们都参加了,场面宏大,气氛祥和。
同学们平常没少做农活,手脚很快,四体不勤的我没多时就远远地被滞留在了前方,少不了被老师们调侃为“先锋”。
中午的时候,得到了主人家的招待,一大桌子十多个孩子手捧一碗米饭,围着唯一的道菜——装在搪瓷洗脸盆里的包菜炒肉,吃得不亦乐乎。
然而当我到邻村上六年级的时候,情况完全就不一样了。这个小学经济条件较好,是三个自然村合办的学校,学生众多。到了插秧的季节,高年级的同学们便会有一两天时间不用上课,被老师们领到自己田地里劳动。浩浩荡荡的队伍走出校门,经过农人的家门口和狭窄的田埂,蔚为壮观。
到了吃饭时间,一般老师都会有所表示。当然,也有个别老师相当“实诚”,真的只是意思一下而已。
给班主任家插秧那天,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辛苦了半天的学生们和平常一样,端着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米在食堂里蒸出来的饭,在自己寝室草草裹腹。五六十人,班主任只买了四小袋辣萝卜条,总共花费两元。如此悲惨的待遇,恐怕是比旧社会那些吝啬地主财东家的长工都不如吧!
然而,更令人震惊的是,那四袋萝卜丝有三袋分给了男生,而比男生人数多出一倍的女生们,却只分得了一袋。大概每三四个人能分享一根吧。
而我和其他几个同学因为跟随的是另一位老师,待遇就完全不一样了。那位女老师苦于自己班上的孩子们年龄尚小,只得向我们班主任请求支援,于是班主任打发了五六个看起来不像是能做事的人过去,其中当然少不了我。中午回到学校的时候,女老师做了一桌丰盛的菜肴,在自己的宿舍里客客气气地招待了了我们这几个被班主任看不上眼的草包。
当我们美餐一顿,心满意足地回到寝室,就听说了其他同学的悲惨境遇。我们不由得暗暗庆幸自己的庸人之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