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个满月的晚上,我看到同一层淡淡的云停驻在你的心头,听到你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然后我无数次地看着你悄悄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在曲折阴森、有点怕人的小煤屑路上踱着步子。
你爱群居和热闹,可此时的你更爱冷静和独处。因为在独处的时候,你的心灵才得以完全放松,把纷纭人事、生存重担、还有反动政变尚未消散的血腥味带来的重压,从肩头上卸下来——你感觉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并在另一个世界里遇见了未知的自己——一个完全自由、不受干扰地享用荷香月色的人。
7月的清华园,夜晚很安静,池塘中的蛙声有几分热闹,对这份热闹,你是个局外人。你看着灌木斑驳的投影,潜意识里有点凉、有点涩,你说这些影子像鬼一样,还有点峭楞楞的生硬。你把这丝念头抹去,抬头望着荷塘上的月,然后视线下转,看着月下的荷塘。你感觉月光在流动,你感觉自己宛如置身梦境。
这个梦既幻且真,荷塘上的雾气氤氲着,你似乎不愿醒来。你想象的翅膀在飞,荷叶如裙裾,荷花似浴女,我相信你写下这样的比喻时,想象并没有暂停,因为此时你还闻到了花香,像歌声一样的花香;当然你还看到了流水,脉脉含情的流水。
余光中认为,你的文字中女性意象的运用并不高明,而且“美人出浴的比喻很俗艳”“会引起庸俗的联想”——这是一种误解还是曲解?我曾就这个问题问过高一的孩子们,孩子们纯真的眼神刚开始有些不好意思,然后大方地说:朱自清的比喻没有什么不好,至于读者看到了什么,或者联想到了什么,那是读者的问题,不是朱自清文章的问题。
你的梦还在继续,你魂飞江南,想到采莲的事情,想到妖童媛女荡舟心许。渺茫的荷香,淡淡的月,你想着江南走回自己的家。
多少个夜晚,我看着你在小煤屑路上、在荷塘周围、在月光里、在遥想江南的梦里,慢慢踱着步子,安抚自己颇不宁静的心。就灵动的才气而言,或许你算不上一流,可是你的人格和骨气已经嵌进历代中学生的心中——虽然我不会因此来过誉你的文学价值,但是你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的形象依然让我有高山仰止、心向往之的崇敬感。
那荷香树影,渺茫如歌的韵律,那满月淡云,不能朗照的风味,让我无数次地怀想起你独自踱步的身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