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曾是当代“积极废人”典型代表

作者: 阿白不白不黑 | 来源:发表于2022-10-11 12:40 被阅读0次

    网络上有个新词叫“积极废人”,说的是那些“爱给自己立flag,但永远做不到的人。尽管心态积极向上,行动却宛如废物,他们往往会在间歇性享乐后恐慌,时常为自己的懒惰自责。他们的典型特征是“间断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什么都想要,所以不断立誓言,什么又都坚持不下去,当然也就什么都做不成,只能自怨自艾不断内耗。

    我也不好意思在这说别人,仔细想想这不就是曾经的自己吗?尤其是近几年在某音等短视频APP泛滥以来,各种碎片化的信息仿佛将我们的生活也碎片化了。

    我们刷了几个影评就代替看了整部电影。我们跟着学了几句古诗就以为熟读唐诗三百首。我们刷到几个不知道是不是演出来的浪漫爱情生活,就开始嫌弃当下生活多年的伴侣。我们收藏了成千上百自以为用得着的教学,却很少回过头来认真研究。我们的眼睛看过千山万水,脚掌可能只是蹬了几下被子。我们见过太多衣香鬓影车水马龙,然后告诉自己你就得过那样的生活。

    后来啊,物质至上,自私和索取无度就成了常态。我们的情绪也开始变得不稳定。我们的喜怒哀乐都变得很随意,轻而易举地笑,莫名其妙的愤怒。时而悲伤,时而欢愉。

    情绪起伏过大的人,是很难沉下心去做一件哪怕很小的事的。至少曾经的我是这个样子的。

    “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寻找爱情,而只是去爱。你不再渴望成功,而只是去做。你不再追求空泛的成长,而是修养自己的性情。那么你的人生你的一切,才刚刚开始。”

    很早之前就读过纪伯伦的这段话,初次读来就一个感觉:说得真有道理。除此之外却很难有深切的体会。

    后来参加工作了,工作地点不固定,用“四下漂泊,居无定所”形容也不为过。又在父母的帮助下首付购置了一套房产,成了一名房奴。每个月固定不变的支出也给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我,带来了实质上的压力。再后来因为工作长期异地,动如参商,又苍白结束了少年时期的恋情。

    时光匆匆,不觉已离开校园有三年之久。工作、生活、感情以及身边的点点滴滴都在悄然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改变。“时光容易把人抛”,现在倒是稍有体会。

    现在回过头又想起纪伯伦的这段话,如临霹雳,幡然顿悟。

    (1) 关于爱情,有时候只需要一杯“喜茶”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我的爱情,就是从一杯“喜茶”开始的。

    前面说到了,工作原因,结束了少年时期的恋爱关系。后来情绪万般低落,又不好意思找熟人诉说,于是便开始了“SOUL”时期。机缘巧合之下,遇到了聊得来的女孩子。又机缘巧合之下,GET到了她的点,用一杯喜茶作为报酬,加到了微信。一杯喜茶就可以换个女朋友,怎么都划算吧。

    女友在贵阳,我到那时还在江西。遥远的距离,成了大家眼里最大的“问题”。

    为什么我会毅然决然地选择要谈这场看似荒诞成功率很低的所谓的异地恋。

    有个晚上我突然想通了,遇见她之前,我虽然号称“大哥杨”,我以为没有所谓的爱情也可以度过每一天。

    后来看见父母渐渐老去,我突然害怕有一天我终将失去他们,虽然这是必然。

    再后来,我遇见她了,我就一点也不害怕了。我知道,我一定是幸运的,我遇到了而且八九不离十是那个人。

    后来,我越发坚定了。

    真正的爱情,没有值不值得,公不公平。只有爱和被爱,愿不愿意。

    前几天曾和朋友聊到爱情和婚姻这个话题。朋友说自己已经到了二十六七岁了,很迫切想要结婚。尤其是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结了婚,自己却依然孤身一人。

    加上前些日子朋友父亲去世,他说自那以后他便开始焦虑,偌大的北京城,始终容不下他。

    疫情之下,家乡的工作岗位被迫撤销,自此回家无望。而北京的高房价也注定很难留下来,加上身边也没有可以向下兼容的合适女青年,也无法实现成家的愿望。虽然收入还可以,但希望却永远被挡在了高房价和高结婚费用之外。

    朋友虽然不是矫情的人,却罕见地给我打来了电话。我意识到他可能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我便开始和他聊起了家长里短和人生大事,也将有关爱情和婚姻的想法同他会心交流。

    没有任何人可以代替你去选择你自己的爱情。因为也没有任何人可以承担你选择所带来的全部后果。

    因此你大可不必听所有人的意见,也不用去刻意在乎身边的人是不是都结婚了没有。爱情和婚姻从来都不是一件可以从众的事,你只管自己铆足了劲去撞,撞到什么就去做什么,撞到什么就去爱什么。

    向纪伯伦说的这样,不要天天抱怨该怎么去找到爱情,你首先应该学会去爱人,这个别人是给不了你好方法的。

    二十多岁的年龄,该撞的南墙一定要去撞,早撞早回头,早撞早突破。三十岁了,也不一定就迟了,只要是好的东西,稍稍迟到也无可厚非。

    爱情和婚姻从来都不需要完美的天时地利人和,只是需要真心、正直、勇敢和一点点缘分,然后就是责任、包容和克制。

    你要是追求完美主义的天时地利人和,未必能得偿所愿。而你所害怕的年龄、距离和房价,也一定会随着遇到的人而变成一件幸福的事。

    大家口中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不是两个人的事。大部分这两个人也没那么爱,总要为自己的不爱和自私找点理由。

    所以你大可不必去苦苦寻觅那看似完美的爱情,那只能让你陷入一种虚无。因为没有一个人可以达到你“完美爱人”的所有设定。你也更不必随意找个自己不爱的人,为了结婚而结婚,那你一定会出轨或者一定不甘心。

    真正的爱,所隔山海,是可以奔赴山海。家庭矛盾,一定可以坐下来慢慢谈。那什么高彩礼、高房价和小汽车。在同结婚这件事来说,同余生所有岁月来比较,实在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与之相比,始终平和稳定的情绪,永远可以沟通包容的态度,一直可以一起坚持内心的正义和善良,恒久可以设身处地为彼此着想的温情浪漫。这才是爱情和婚姻最舒服也最踏实的样子。

    爱具体的人,爱不完美的恋人。

            (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人最大的悲哀就是,我们一直都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却总是永远做错误的选择。我们一直都知道该做什么和怎么去做,却总是永远习惯性自欺欺人明天再去做。

    我从小到大都没改掉这个自欺欺人的毛病。第一次参加高考的时候,面对浩如烟海的试卷和备考资料,第一次选择了自欺欺人。那时候认为无论如何努力,也不能考上重点大学。而凭借自己的天赋,随随便便考个公立二本院校自然是不在话下。结果真到了考场上,平时认为都烂熟于心的知识点,就是怎么都运用不起来,自然成绩不理想,无奈跑去复读。

    后来痛定思痛,身心俱疲夜以继日地学习自己为掌握的知识,终于考上了还不错的学校。

    再后来上了大学,又沉迷于游戏,虽然不至于旷课去打游戏,却也荒废了不少业余时间。不过大学期间即便不怎么努力,正常毕业一般都是没问题。

    只不过问题始终都会暴露出来的,但凡你偷过的懒,但凡是你自欺欺人妄图走的捷径,总有一天会以另一种方式要你付出代价。

    毕业找工作的时候,面试官的一句话会让你哑口无言。

    “你是党员吗?你绩点怎么样?是学生干部吗?做过学生会骨干吗?有没有拿得出手的竞赛成绩?”

    细细想来,大学四年,似乎也没有坚持做什么事。别说坚持做了,甚至连说得出口的兴趣爱好都没有。

    不过也不全是这样,至少书还是读过一些,写作也没有间断。因此,在秋招开始两个月后,我也找到了自己的工作。面试官在签第三方协议的时候,还不忘刻意说到我的写作水平不错。现在想来,不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你的所有努力都不会白费,哪怕一点小小的坚持。所以大可不必一味去追求成功,先去做你认为对的事,坚持做才最重要。当然,也不必在你在意的事上投入不切实际的期待,努力要不遗余力,也要能接受结果的事与愿违。

            (三)君子慎独,内圣外王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不欺于心。”这句话出自于《礼记》。君子在独处时,即使别人看不见、听不见,也要谨慎不苟,不做违反道德法律之事,不负良知,不欺内心。

    “内圣外王”,是庄子提出来的。我自己的看法就是,先寻求自己内心的超脱,寻求内心的空明和大自在。然后才可能去有所建树,为国为民,去行大道。

    在现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利益和诱惑并存,快乐似乎也不容易变的纯粹。大多数人不再那么容易快乐,当然随之而来的就是痛苦和焦虑常伴。

    要解决快乐这个大难题,除了从内心的圣明开始,我实在想不到还有其他的办法。快乐是自己的,圣明的心也是自己的。

    说圣明这个词汇可能太遥远,说“知足常乐”就显得更接地气。

    俗语云“知足常乐”,那么知足是不是真的就能得到快乐呢?这个尚且不论。但知足的人内心往往是纯粹的寡欲的。“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钱钟书也说过类似的话,“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很快活,并不是澡洗的多干净,花开的多好看,或者菜合你的口味,主要是因为你的心上没有挂碍。”

    既然快乐是自己的事,那么快乐也应该是自己给予的。

    快乐不分贵贱,但有高低。

    快乐的第一重是肉体和感官上的快乐。譬如吃一顿饭,听一首歌,玩一把游戏是快乐。喝一杯酒,追一部剧,谈一场恋爱也是快乐。

    肉体和感官上的刺激,虽然快乐,但是短暂。不能说这种快乐低下,因为它们确实是很美好的东西,离开了它们你连活着尚且不能。

    但这种快乐是无法彰显人的尊严的快乐。用现代的话说,这是多巴胺式的快乐,这种快乐往往伴随着上瘾。所以我大胆地说它是低级的快乐。

    第二重快乐,应该是精神层面的快乐。游历天下,看青垂平野,江流天地,当然也是快乐。“相携及田家”也有“陶然共忘机”的快乐。晚家南山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快乐。

    那么这种快乐已经摆脱了口腹之欲,已经不再是个人感官肉体上的快乐了。这样的快乐,再通过几句经典记录下来,那更是趣味无穷。数千年之后,千万里的距离,即便所隔时间和空间的长河,你也依然能体会到当初作者的快乐。此便是第二等快乐。

    第三重快乐,我想了很久,始终无法给其定义。有人把追求理想定义为高级的快乐,可理想似乎也有高下之别。有人把开疆拓土,建立不世功勋当作快乐。可即便“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却“可怜白发生”。于是有人感叹:“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重读苏轼的《赤壁赋》,心中有所感悟,姑且把它定义为第三重快乐,供大家思考。其实苏轼被贬黄冈的时候,正是他思想文风成熟的时候。此时的苏轼历经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人到中年,也不再像年轻时候贪恋红尘,也没有垂暮之年的疲态。正值一个文人的巅峰。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客人说:“曹孟德那样的乱世枭雄,当年何其威风,现在不也是沦为历史的尘埃了?更别说像我们两个人,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只能在这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

    苏轼听说,不以为意,开始了他的旷古绝世的回答:“你可也知道这江水和月亮吗?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便是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享用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时候。这是造物者给予你我的无尽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

    所谓第三重快乐,实际上是超脱世俗的快乐。所遇皆是快乐,快乐皆是无穷无尽。超脱便是自由,便是大自在,内心自然是圣明的。

    但是古往今来,能称为“圣人”的也仅仅两个半人而已。内圣的人或许不只这两人,可这些人大多是垂暮之人,已经难有建树。“外王”因此就难以达到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也曾是当代“积极废人”典型代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upa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