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么系统会给我推荐这一课的课堂实录,人教版早就删掉了这一篇。
避不开,那么就谈一谈关于执教者烟台莱芜实验中学张树玲老师的这堂课。
这是一堂文言文家常课,遵循大家通常的路子去走:导入,内容理解,人物分析,主题思想,基本算是一气呵成。
设计的亮点在于蔡桓公病历的设置,感觉比较有新意,然后以此为把手将课文内容纲目展现出来,学生对此将课文内容背诵出来(败笔在于缺乏背诵过程,直接背诵出来,是学生提前预备好了还是教师一堂课讲得透彻所以学生当堂成诵?)。
亮点二:板书漂亮,重点突出。
不足之处在于教学环节略显拖沓,有可提升空间。
我是1998年上班,那个时候还是用的老版教材,有《扁鹊见蔡桓公》,所以对于这篇并不陌生。
关于这一课的执教,我的设计是这样的:
导入:寓言故事的特点——小故事,大道理(概括特点不必限制字数,张老师要求学生六个字来概括会让学生比较懵。)
内容解读:本文是什么故事什么道理?
一读:读准(字音字形断句)
二读:读通(结合注释工具书翻译)
三读:读懂(分析人物,把握主题)
学生自己能做的,交给他们去完成,比如一读二读;做不好的做不到的,才是课堂的重难点所在,比如三读。
透过语言分析人物,这是阅读起码的常识,本文以对话为主,透过人物对话其形象跃然纸上。可以让学生表演课堂剧,再现二者当时的情景,其形象分析自然而然完成。
三见蔡桓公,时间为序,人物心理变化也在其中,学生在表演中更深入的了解人物的心理,对于内容的理解熟悉愈发清晰。
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尽量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将人物情态活灵活现的再现出来。
性格决定命运。蔡桓公的命运悲剧是他性格的必然,傲慢无礼,自以为是,刚愎自用,讳疾忌医,最终病死。
总结故事内容:从题目入手“扁鹊见蔡桓公”为什么见?见了怎样?结果如何?(起因经过结果)
扁鹊发现蔡桓公生病,提出为他医治却被蔡桓公多次拒绝,最终蔡桓公病死。
小故事,折射的大道理是什么?
讳疾忌医要不得;听取他人忠告,明辨是非;防微杜渐,小错误小病患可能酿就大祸。
自评:
“小故事,大道理”贯穿整堂课,突出重点。
驾驭难点:课堂剧的表演,时间把握与课堂走向需要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