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从内容上来说,这本《心理学演义》有一个比较舒服的地方,就是将心理学的发展按照各个流派的不同做出了区分,在阅读的时候,能够轻松方便的找到这些心理学家们的共性,加深对心理学理论本身发展的记忆与理解。
而另一个方面值得讨论的,就是本书有大量有关国内心理学发展的内容。心理学作为近代才出现的学科,毫无疑问欧美的发展占据了大头。而在此期间,中国也并不是没有对心理现象做出本地化的解释尝试。现在看来,有的解释过于荒诞不经,但是无论如何,起码提供了一种对于中国心理学的想象。
另外还有一个比较图书的特点,这本书叫做“演义”,就没有将篇幅集中在对于各门各派心理学理论的介绍上,而是将大量的篇幅放在了关于心理学者的成长与他们的互动上。比起众多的介绍心理学发展史的科普读物,这本书显然就更像是一本故事集。
二
将科普读物写成故事书,这在《百家讲坛》最火的年代就是最成熟最流行的讨论。在这种模式的下,不仅仅是易中天靠着三国历史一炮而红,就是讲述《聊斋》《红楼梦》这些文学作品的,《论语》诸子这些哲学作品的,只要能将里面的内容说的生动有趣,就很容易爆的满堂彩。而之前《 百家讲坛》也并不是没有其他形式的讲演,但在摸索出讲故事这个路子之前,喝彩声也是寥寥。
而将故事这种形式也不仅仅在《百家讲坛》顺风顺水,更多的科普作品开始将创作的路数转向到了这个领域。像是吴军笔下的一系列有关科学技术的作品,实际上也都有着大量的故事,甚至这些故事的可看性,要远远超过里面介绍的理方面的知识。
所以,手头的这本《心理学演义》更重视讲好心理学家们的爱恨情仇,也就不难理解了。比起各种艰涩、深奥的心理学理论,人情世故才是最容易引发共鸣的。
三
最熟悉的心理学家,毫无疑问,应该就算是弗洛伊德了。在第四部分“精分记”中,写作就完全是围绕着这位老人家与后人们的恩怨情仇展开。故事集中在弗洛伊德与阿德勒以及荣格两位继承人之间的关系。谁能继承衣钵,谁又叛出师门,谁会反目成仇,谁来中兴门派~这已经不是心理学的发展了,这和逍遥派无崖子与苏星河丁春秋也别无二致。当然,看起来是确实过瘾,但这几位的学术主张,也并没有超过之前的积累。
要说这本书,非常合适的一类人,并不是一般读者。而是真正的心理学方面的讲师,熟悉的掌握了这些心理学家们的趣闻轶事,在讲台上绝对可以大放异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