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天 认知与道德
我们不可能在完全懂了一件事情之后再开始做一件事情,所以一个人的行动,常常是在认知匮乏的情况下开始的,这也就意味着,除了认知之外,我们的决策还受到了其他因素的指引,这个因素一般来讲就是道德。
赌性:不是敢于冒险,更不是敢于不断加码,是对不确定性的敬畏。概率之神,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从来不对哪个局部、哪个环节、哪个个体情有独钟,只对整体负责,这是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
“善良”(善良是一种道德上的最高价值):通过一个男孩和一只小海龟的故事,我们阐明了一个道理:善恶问题表面上看是道德问题,但其实是认知问题,它的关键在于,你是对局部的认知还是对整体的认知,对整体的认知才能带来真正的善。避免管窥。
善良比聪明更重要,因为聪明常常会使人陷入到管窥视野当中,我们要学会节制自己的聪明,与此同时,要把所谓的确定性放置在不确定性的整体视野当中。扩大到道德问题上也是一样的,道德是对整体有利,而不是简单的利他主义。
不变的是真理,善良是更高维更全面的算法。站在全局的角度,思量善良的利人利己。善良是确定的,以不变应万变。聪明可能是相对的局部的,认知受限的。局部之善很可能是整体之恶,局部之恶很可能是整体之善。
世事无常,做重大决定时,问自己6个问题:
代价是什么?愿意承担吗?真的能够承担吗?
“管窥效应”产生的幻觉、贪婪与恐惧的欲望让我失去理性了吗?
“概率之神”的敬畏、文字化整理、数字化解析、把自己“工具箱”里的工具都用一遍了吗?
初心是什么?
第三十七天 认知与自由
真正自由的含义:从大马哈鱼洄游的故事我们发现,所谓的自由很可能只是服务于物种繁衍的目的。
关于自由颠覆的观点:自由就是被束缚、被奴役。这个观点乍一听有点让人费解,但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被宠物束缚的时候我们是自由的、幸福的,被孩子束缚的时候我们是自由的、幸福的,被爱情束缚的时候,我们也是自由的、幸福的。很多人没有幸福感,就是因为没找到心甘情愿被束缚的事物。找到这样的人就是发现了真爱,找到这样的事就会充满热情。
哲学家安·兰德眼中的自由——自由有三个特点:无所求、无所待、无所靠。自由有三个步骤:第一步,不要做奴隶;第二步,做自我;第三步,找到一种远比自己更强大的力量,依附于这种使命,成为这种使命的奴隶。
激情知道答案,它能带你找到答案。我们需要找到给自己注入激情的人和事,并为之奋斗争取,乐此不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