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学之光
试解名家命题之“郢有天下”

试解名家命题之“郢有天下”

作者: 大言小言_ | 来源:发表于2019-03-27 12:28 被阅读9次

      “郢有天下”是中国战国时期名家学派提出的一个辩论命题。

      “郢有天下”的意思是郢的存在包含着天下的存在。郢,楚国的都城。有,包含的意思。常识认为,天下的存在包含着郢的存在,而郢的存在不会包含天下的存在。

      该命题用现代思维的方式表达为:如果郢是天下的一个元素,如果“存在天下就一定存在郢”这个命题为真,那么,“存在郢就一定存在天下”这个命题也一定为真。

      通过反证法来论证“不存在天下就一定不存在郢”,如果“不存在天下”的情况下,“郢”能够存在的话,“郢”存在于什么地方呢?“郢”必然存在于“天下”之外,这便与“郢是天下的一个元素”这个前提相矛盾,所以“不存在天下就一定不存在郢”这个命题一定为真。“不存在天下就一定不存在郢”的逆否命题就是“存在郢就一定存在天下”。如果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则这两个命题同真。所以“存在郢就一定存在天下”这个命题为真。所以说郢的存在包含着天下的存在。

      “郢有天下”这个命题论述的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怎样看待部分与整体这种关系,或许是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争论的焦点之一,形式逻辑认为部分与整体是两个不同的事物,部分的叠加就是整体,部分可以离开整体而单独存在。中国古代的辩证逻辑则认为部分和整体具有相互依存关系,部分和整体不能单独存在。两种逻辑分别从不同的层面来论述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文中的“有”、“包含”在两种逻辑中的含义也是不同的。

      在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这个问题上,形式逻辑与中国古代的辩证逻辑相比,中国古代的辩证逻辑的思维应该更有效率。这或许是中国古代没有产生形式逻辑学的各种原因的一个方面。

      顺便说一下:如果把“郢”看作“天下”的一部分或一个元素,如果没有“天下”,“郢”便无处存身,如果认为“郢”能够存身于“天下”之外,则此“郢”非彼“郢”;如果没有“郢”,无郢的“天下”和有郢的天下分别是不同的“天下”,两个不同的集合或概念不能混为一谈。可见中国古人对这个命题的思维并不是什么诡辩或一塌糊涂,而是思维的清楚得很!

相关文章

  • 试解名家命题之“郢有天下”

    “郢有天下”是中国战国时期名家学派提出的一个辩论命题。 “郢有天下”的意思是郢的存在包含着天下的存在。...

  • 犹一蚊一虻之劳丨《天下》章八

    《庄子》解,每章一读。 文: 惠施以此为大,观于天下而晓辩者,天下之辩者相与乐之。卵有毛;鸡三足;郢有天下;犬可以...

  • 试解名家命题之“今日适越而昔来”

    “今日适越而昔来”是中国战国时期名家学派的惠施先生提出的一个辩论命题。意思是说某人,比如惠施先生,今天才到达...

  • 读《九章·哀郢》

    《哀郢》这首诗易解,乃一首流亡者之哀歌。看似哀郢城,实则哀楚国。 本篇以哀情渲染之成功而瞩目于中国文学史,从赋史角...

  • 《老子》详解,给所有曲解老子的人(四十三)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解:天下之至柔...

  • 游于“译”|穿越时空的偶遇

    今日试译《刺客的斗篷——世界名家日记选集》中2月15日收录的弗吉尼亚·伍尔芙的日记。 试译:我们俩今天下午都上伦敦...

  • 佛是大惑乱

    有友示余以陈公世忠《永嘉证道歌顿超直解》,第126页云“佛是大惑乱”。友弗解,余试为解之。 夫万法本空,无相无体,...

  •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20190224

    有入于无间。 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易解】 天下最柔弱的行为者,同时也是行遍天下...

  • 明知对方在诡辩,如何驳倒诡辩术?

    名家的诸多命题有辩证的思维,对古代朴素辩证法有一定的影响,名家学者因为能言善辩而名噪一时,但是到了后期这些走火入魔...

  • 《历史》与《战国策》札记(二百五七)

    孟尝君出行国,至楚,献象床。郢之登徒,直使送之,不欲行。见孟尝君门人公孙戍曰:“臣,郢之登徒也,直送象床。象床之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试解名家命题之“郢有天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vqz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