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是2009年1月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马歇尔·卢森堡 。 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
R:《非暴力沟通》p93-95
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
我们无法给别人我们自己都没有的东西。有时,我们会发现自己没有心情去关心别人。一般来说,这反映了我们也需要得到关心。如果告诉他人我们正处于痛苦中,我们无法顾及他们的感受和需要,别人很可能就会伸出援手。
然而,在许多时候,我们需要自己的体贴。联合国前秘书长汉马斯克德(Dag
Hammarskjold)曾经说道:“你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够听到别人的声音。”一旦我们能够敏锐地察觉并照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有能力迅速调整好状态,来倾听他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们还有另外两种选择。
其中一种选择是大声地提出请求。有一次,我应邀去协调两个帮派之间的矛盾。在冲突中,双方都有人死亡。最严重的一个月,一方死了两人,另一方死了一人。为了帮助他们倾听彼此的意见并找到解决冲突的办法,我紧张的工作了三天。在开车回家的路上,我感到精疲力尽,我和自己说,我再也不想去协调任何冲突。
可是,一到家,我就看到我的两个孩子在吵架。我没有力气去了解他们的情况,于是,我就大声地提出请求:“我很痛苦!我现在真的不想过问你们的事情!我需要安静!”我年仅九岁的大儿子停了下来,问道:“你愿意和我们说说吗?”我相信,如果我们能够直接地表达我们的痛苦,那么,即使对方也处于痛苦之中,有时他也能够意识到我们的需要。当然我并不想冲着孩子大声地喊:“你们怎么回事,你们就不会乖一点吗?我在外边忙了一整天还不够累吗?”我也不想说别的来指责孩子。我大声地提出请求,是为了提醒他们注意我此时此刻的痛苦和需要。
不过如果对方正处于激烈的情绪中,他也可能无法留意我们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的另一种选择是,换一个环境。我们需要时间和空间来调整状态,等平静下来了,再回来。
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他人时,我们需要,一,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二,大声地提出请求,三,换一个环境。
I:这个片段讲述的是在很痛苦情况下,如何沟通,可以让对方了解自己的境遇,有可能还会伸出援手帮助。
当我们还未拥有某些东西时,是无法给到他人的。就像自己都需要关心时,是没有精力去关心他人的。这时,我们可以告诉对方自己的痛苦,可以缓解因为无法照顾对方的感受和需要所带来的无力感和愧疚。
很多时候,这个对方可以是自己,因为“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够听到别人的声音。”通过自我对话,敏锐地察觉到自己的情绪和需求,才有可能调整好状态,有余力倾听他人。
此外,还有两种选择可用,大声提出请求。作者在调解两个帮派错综复杂的矛盾后,精疲力竭,回到家看到自己的两个孩子吵架,她没有用“你们怎么回事”等言语指责孩子,只是大声说“我很痛苦,不想过问你们的事情,需要安静”,而大儿子停下来转而安慰起她。
当双方处于激烈情绪中时,对方无暇顾及我们的需求和感受,可以换一个环境,给彼此时间和空间来调整状态。
A1(关联经验):上学期的一天,晚上放学很晚,打电话让老公来接我,他其实当时已经睡了。来了之后就很不开心,嘟嘟囔囔说着一些丧气的话,大意就是整天瞎忙活。当时我身体累,又被指责,就大声说:“我是女人,我也需要被爱护!”然后就自己走了。和老公一前一后走了20多分钟到小区,内心想着“指责没有用,我需要的是爱。”老公慢慢也平复下来,两人平静的回到家中。
A2(规划应用):平时工作很繁琐,带学生、写论文、熟悉新课题,时不时会冒出“那么多事,自己还做不很好”的念头。未来一个月,当再有这个念头出现,拖拽自己的做事信心和效率时,就告诉自己“每天看论文1篇就好,写50字的论文。学习了便签法,自己的思维方式有了进步,这些可以帮助更加科学、逻辑地看待问题、思考问题了。”有情绪出现,就这样和自我对话,可以减弱焦虑的情绪,行动起来。而积累输入、输出的内容,可以通过复盘记录下来,一个月后,就是检视是否较好运用此方法的评判标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