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学了一遍《关键对话》,我对里面的一个案例印象比较深刻。就是一个父亲对一个女儿的谈话。女儿因为和一群吸毒的人交朋友父亲深感忧虑。这次对话就是因为这个前提而发生的。
还没开始交谈,女儿就开始发飙了。女孩说你根本就不关心我,你只在乎你的脸面,你因为我和那些朋友在一起,你感到羞耻。你根本就不知道我的内心和感受。这根本就不公平。大多数的家长如果听到这样的话,很多人就会拍案而起,你说我不关心你,好,那我就不关心你。然后拍门而出。
公平其实是弱者的要求,弱者没有办法,只有说公平的事情。强者不能要求公平,强者应该更多的考虑是怎么样解决问题,而不是和弱者去谈公平。
所以这个爸爸应该选择解决问题的办法,还不是和女儿怄气。因为一旦开始怄气。那么问题不但解决不了,反而会让女儿离家出走。或者让问题变得更加厉害和尖锐。
那么这样一场关键对话怎么样展开呢?首先爸爸应该道歉。确实没有好好的关心女儿,是这个父亲做得不够好。然后开始讲共同点,就是女儿和父亲所秉持的共同点:实际上就是父亲和女儿都希望女儿有一个很好的将来,这是他们的共同点。然后让女儿说说他和那些伙伴在一起有一些什么样的感受,为什么会和他们在一起。注意只要说感受啊,只要讲事实就可以了。不要有过多的评判,因为一旦评判了,后面就会引起女儿的反弹。让女儿说完事实之后,或者说完情况之后,父亲就应该开始共情,也就是理解女儿此时此刻的感受,认为是合理的,如果是父亲的话,也有可能会犯这样的错误。这样可以拉近父亲和女儿之间的距离。
等女儿把事情说清楚,把感受讲完之后。父亲可以把这段感受和事实再复述一遍。同时理解女儿的感受。接下来就是和女孩客观的讲一些吸毒的害处。只讲事实,不讲大道理。这样可以让女儿进行评判。是非对错应该是一目了然的,女儿也应该能够意识到错误。
在谈话的过程中,我们千万要注意,我们应该是双核的,什么意思呢?一边注意谈话技巧,一边要观察对方的情绪。如果对方的情绪出现沉默或者暴躁的情绪,那么就要立即停止谈话。极怒时不与人书,极喜时不与人物。所以我们应该先把情绪调整好,或者先把对方的情绪调整好。千万要等到情绪调整好以后再继续对话,否则这个时候的对话不仅是无效的,反而是抵触和逆反的。
如何调整情绪了,一般是等一会儿。或者安抚一下对方的情绪,表达你观察到的情绪,并表示理解。这个时候不要进行评判,只需要说出事实就可以了。同时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
如果不行的话,还可以用道歉的方式来让对方情绪稳定下来。也就是说我刚才说的什么话,让你感觉到不开心或者不快乐了吗?那么我先向你道个歉。
等到对方情绪稳定之后,那么再继续关键对话,这样才是合适的,如果对方情绪一直不稳定,那么可以把这次对话向后推移。
所以关键对话一定是等到对方情绪比较平稳之后才可以进行。
关键对话,一切以解决问题为前提,要秉持初心。可以把要谈话的内容写在纸上,以告诫自己,不要被情绪带着走。谈话的初心就是解决问题,而不是情绪化。
这样一场关键对话,应该能够谈拢谈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