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沉墨国学经典诵读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解读
若是致虚、宁静的功夫达到极致,以去知去欲,那么万物的生长、活动,我们都不难看出他们从无到有,再由有到无,往复循环的规则。
虽然万物复杂众多,到头来还是要各返根源。
回返根源叫做“静”,也叫“复命”;这是万物变化的常规,所以“复命”叫做“常”;了解这个常道可称为明智。
不了解这个常道而轻举妄为,那就要产生祸害了。
了解常道的人无事不通,无所不包,无事不通,无所不包就能坦然大公,坦然大公才能做到无不周遍,无不周遍才能符合自然,符合自然才能符合于“道”,体道而行才能永垂不朽,如此,终身也就可免于危殆。
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解读
最上等的国君治理天下,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使人民各顺其性,各安其生,所以人民不知有国君的存在;
次一等的国君,以德教化民,以仁义治民,施恩于民,人民更亲近他,称颂他;
再次一等的国君,以政教治民,以刑法威民,所以人民畏惧他;
最末一等的国君,以权术愚弄人民,以诡诈欺骗人民,法令不行,人民轻侮他。
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这种国君本身诚信不足,人民当然不相信他。
最上等的国君是悠闲无为的,他不轻易发号施令,然而人民都能各安其生,得到最大的益处。
等到事情办好,大功告成,人民却不晓得这是国君的功劳,反而都说:“我们原来就是这样的。”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解读
过大道废弃以后,才有仁义;
随着智巧的出现以后,才产生诈伪;
家庭不睦以后,才显出孝慈;
国家昏乱以后,才产生忠臣。
——本篇解读来自林语堂《老子的智慧》——
诵读音频请关注沉墨国学经典诵读公众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