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古代文化读书
那些远离神话的故事(2) ——明王朝之北京保卫战

那些远离神话的故事(2) ——明王朝之北京保卫战

作者: 老应杂谈 | 来源:发表于2017-05-23 14:33 被阅读0次

    600多年前的明朝,杭州庆春门太平里清河坊祠堂巷,每天清晨都可以看到有一位瘦弱的少年骑着一匹羸弱的老马到吴山脚下的三茅观读书, 这里是一个清幽之所,非常适合学习,这位少年除了学习当时明朝书生们必修的八股文之外,还喜欢研习各类课外读物(包括兵书),这位少年的名字叫于谦!

    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屡犯边境,明英宗朱祁镇在一心想当英雄的军事白痴——太监王振的挟持下亲率二十万明朝京都精锐北征蒙古瓦剌,结果在土木堡遭到瓦剌军的合围,全军覆没!

    瓦剌军首领也先在歼灭了明军主力并俘虏了明朝皇帝后,并不知足,他继续率领士气高昂的瓦剌大军向明朝的首都北京进发,意图乘胜一举攻克明朝国都,实现灭明复元的野心和报复!

    时任明朝兵部侍郎的于谦正是在这个时候临危受命,负责保卫北京城!


    瓦剌军队当时只有5-6万人,何以能够合围并歼灭明朝最一流的军队(这里包含了蒙古军队曾闻风丧胆的明军三大营:即明朝军队中最精锐的野战部队,由明成祖朱棣亲自下令组建的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原因不难解释,一支一流的军队,人数是20万,在一个白痴的统领下实力降到了最低点,就好比一头绵羊带领着20万只狮子作战一样。

    而瓦剌首领也先就是一头猛兽,他率领着5、6万的剽悍蒙古骑兵,在这种情况下明军胜算的几率是很小的。所以瓦剌军能战胜强大的明军绝不是一次神话!

    于谦意识到自己是个文官,对军事指挥总的来说仍算是个外行,必须找一位深谙兵法并有实战经验的助手才行,这个人他选择了兵败土木堡逃回京城的明军主将之一——石亨。

    在于谦看来,这个失败的将领并不是无能之辈,只要能够善加使用,他是能够成就大器的。事实证明,于谦的判断是正确的,石亨将成为一柄锋利的复仇之剑,插入瓦剌的胸膛。

    但当于谦真正了解到目前京城的情况时,他才认识到,摆在眼前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烂摊子。

    撇开那些逃跑投降派不说,军事上的压力就实在吃不消,土木堡失利几乎把所有的老本都赔干净了,京城里连几匹像样的好马也找不到。士兵数量不到十万,还都是老弱残兵和退休人员。

    这倒也罢了,关键还在于士气不振, 一流部队被抽调出去作战,却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侥幸逃回来的人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自然会把敌人描述得极为厉害。

    城内的二流部队听到这些前辈们的议论,自然心里害怕,在他们的眼中,也先和他的蒙古骑兵简直就是外星怪物,一人长了好几个脑袋,怎么也打不死。

    但更严重的问题还在于,大明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代理皇帝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自己也没有信心,朱祁钰也不算是个胆小的人,可是在如此强大的敌人面前,他也没有了主意,虽说目前他同意抵抗,但如果再打个败仗,朱祁钰也是很有可能改变主意的。

    所以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稳定军心。


    于谦在听完属下的汇报后,沉思不语,仔细研究过军事布防图后,他用低沉而有力的声音下达了自己的第一道军令:

    “自即日起,奉命征调如下部队赴京守卫:

    1、备操军。包括两京备操军、河南备操军;(预备役部队)

    2、备倭军。包括南京备倭军、山东备倭军;(预备役部队)

    3、运粮军。包括江北所有运粮军;(后勤部队)

    4、宁阳侯陈懋所部浙军(战斗力较强)。(唯一的南方野战部队)

    各军接到命令后,立刻出发,并按时赶到京城布防,如有违抗,军令必斩!”

    以上部队共计十余万人,可以看到,这些部队并非主力,大多是预备役或是后勤部队。

    主力部队去了哪里?

    全埋在土木堡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最精锐的京城三大营以及京城附近的主力部队已经全军覆没,剩下的寥寥无几,即使逃回来的,也早已被吓破了胆,士气全无了,要想保卫京城,只能靠这些预备役和后勤部队了。

    守卫京师的虽说是二线部队,但是北京城异常坚固,明军军队数量又较也先占上风,且当初留在北京的预备役神机营部队的火药也是也先所没有的,所以从军事角度而言,明军也有把握打好这一仗。

    除了士兵外,要守住京城还需要一样更加重要的东西——粮食。

    京城人口众多,要解决这些人的吃饭问题,就必须囤积运输大量的粮食。

    虽然目前京城内的粮食还充足,但要是被长期围困,这个算盘就不好打了。其实就在离京城不远的通州,储存着很多的粮食,多到什么程度呢?“仓米数百万”。这么多的粮食足够京城的人吃一年,是当时最大的粮仓。

    但大臣们似乎并不想用这些粮食,甚至主张把通州粮仓烧掉。

    这又是一件怪事,好好的粮食不用,为何要烧掉?

    要知道大臣们并非脑袋进了水,实在是因为这些粮食看得见,用不成。

    当时的通州并不是北京城的一部分,事实上,它和京城还是有着相当一段距离的,通州粮仓里的粮食虽然很多,却很难运进京城,因为如果要安排民工运输,耗用大量人力不说,还很危险。

    当时也先的骑兵部队已经在京城关外附近耀武扬威,而运输却需要很长时间,没准在运输过程中,对方的骑兵已经攻了进来,一旦也先军队突破紫荆关,通州指日可下。而那些粮食自然就成了也先的军粮,所以要运输粮食,就必须派出军队护卫。

    可现在这个局势,保卫京城的军力都不足,哪还有多余的人去护卫粮食呢?

    这是一个难题,看来除了一把火烧掉之外,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了。

    可是于谦解决了这个问题,用了一个十分巧妙的方法。

    这就是他的第二道军令:

    “所有受召军队进发时应由通州入京,士卒各自取粮,并运送至京城。”

    问题就此解决,通州的粮食将由十余万士兵运送入京。

    于谦终于再次组建了一支由后勤军和预备役组成的20万的明军!

    在战争中,恶狼和绵羊的角色是经常替换的,这一次,主演恶狼的是明军。

    在土木堡之战中,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失去了自己的战友甚至亲属, 满腔怒火正无处宣泄,现在这些杀戮自己同胞的仇人竟然还敢找上门来,真正是岂有此理!

    当瓦剌的士兵来到北京城下的时候,明军正感慨此仇不报,更待何时!

    于是他们抽出了腰刀,睁着发红的眼睛,在猛将石亨的率领下大呼“杀敌”,以万钧不当之势向瓦剌兵冲去……

    石亨——是后来夺门之变的主要发起人之一。明朝中后期战斗力最强的其实并不是京城的三大营,而是边防军:这很好理解,天天吃空饷的三大营怎么可能打得赢天天和蒙古骑兵打照面的边军呢?石亨恰恰起家于边军,他对瓦剌骑兵非常了解,并且根据其特点训练出了一支能够抗衡瓦剌的骑兵队伍驻守在北京安定门。安定门一役中石亨在神机营火铳和弓弩的帮助下大破也先,随后赶到西直门支援“力战不支,欲入城”的孙镗,稳定了整个战场的局势。应该说石亨是北京保卫战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还沉浸在土木堡胜利中的飘然的瓦剌军以为到了京城只是迎接一场受降仪式而已,面对眼前的一群恶狼,他们一触即溃,四散奔逃……

    于谦终于以他大无畏的精神、果敢和能力成功地保卫了明朝的国都,使明王朝又得以延续统治近200年!


    “于谦,你真的毫无畏惧吗?不,我畏惧过,我并不是武将,我没有指挥过战争,尽管我曾读过兵书,但我毕竟没有打过仗,没有亲手杀过人,在过去二十余年中,我的工作只是在文案前处理公务和政事。那你为什么要站出来挽救危局,指挥战争?在我看来,这是我应尽的责任。你真的准备好了吗,走上战场,去指挥你从未经历过的战争?是的,我已经准备好了,少年时,我曾立志做一个像文天祥那样的人,无论寒暑,我在孤灯下苦读不辍,踏入仕途,我曾青云直上,也曾郁不得志,曾经登堂入室,也曾身陷牢狱,经历了数十年的磨砺和考验,我终于走到了这一步。我已无所畏惧。”是的,殉国忘身,舍生取义。宁正而毙,不苟而全!国家兴亡,我来担当!

    有了足够的军队,有了足够的粮草,有了正统年间第一勇将的石亨,更有保家卫国报仇雪恨的信念与勇气,于谦战胜敌人的信心满满。正是因为正确的资源整合(人才的使用、军心的稳定、士气的激发、地形的利用、攻防战术的转换、合理的组织调度和充分的后勤准备),使一支二流的明朝军队实力倍长,最终战胜了不可一世的瓦剌军队,这仍然是实力的见证,而绝不是一场神话!

    本文部分内容摘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些远离神话的故事(2) ——明王朝之北京保卫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vzw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