祗命许昌自郊居移入公馆秋日寄茅山高拾遗
许浑
一笛迎风万叶飞,强携刀笔换荷衣。
潮寒水国秋砧早,月暗山城夜漏稀。
岩响远闻樵客过,浦深遥送钓童归。
中年未识从军乐,虚近三茅望少微。
【注解】
1. 祗命:犹奉命。唐韩愈诗:“天街东西异,祗命遂成游。”明何景明《皇告》诗序:“皇帝告万国,朕祗命上帝,乃御至极,其与民更始,改元曰正德。”
2. 许昌:帝尧时期,许昌古称“许”,源于尧时,高士许由牧耕此地,洗耳于颍水之滨而得名。隋,改许州为颍川郡,辖14县,颍川(今禹县)、长葛、许昌、强(今鄢陵陶城)、鄢陵、襄城诸县属之。唐,武德四年(621年),改颍川郡为许州,鄢陵、长葛、阳翟,许昌诸县属许州。天宝元年(742年),许州改称颍川郡,属河南道。长社(今魏都区)、长葛、阳翟、许昌、鄢陵诸县属颍川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称许州。
3. 茅山:山名。在江苏省句容县东南。原名句曲山。相传有汉茅盈与弟衷固采药修道于此,因改名茅山。《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恒曰……昔汉有三茅君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茅山。”
4. 拾遗:官名。唐武则天时置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宋改为左右正言。后随设随罢。参阅《续通典·职官三》。
5. 一笛:指一支笛的声音。唐沈彬《金陵》诗之二:“一笛月明何处酒?满城秋色几家砧。”宋文天祥诗:“一笛梅边何满子?子簔芦外笔头奴。”
6. 刀笔:指掌文案的官吏。《战国策·秦策五》:“臣少为秦刀笔,以官长而守小官,未尝为兵首。”《汉书·张汤传》:“ 汤无尺寸之功,起刀笔吏,陛下幸致位三公,无以塞责。”
7. 荷衣:传说中用荷叶制成的衣裳。亦指高人、隐士之服。唐钱起 诗:“荷衣垂钓且安命, 金马招贤会有时。”明高启诗:“寄语里閭休復羡,锦衣今已作荷衣。”
8. 秋砧:秋日捣衣的声音。北周庾信诗:“秋砧调急节,乱杵变新声。”唐王维诗:“江城下枫叶,淮上闻秋砧。”唐 杜甫诗之三:“野树攲还倚,秋砧醒却闻。”
9. 夜漏:夜间的时刻。漏,古代滴水记时的器具。一天分100刻,又分十二辰,故1辰=813刻,一辰又分初、正二段,故每段为半辰=416刻,一天的起点是夜半,为子正,而十二辰从子初算起。因此,我国古历一般规定日出前2.5刻为昼漏的起点,日没后2.5刻为夜漏的起点。
10. 樵客:出门采薪的人。南朝梁王僧孺《答江琰书》:“或蹲林卧石,籍卉班荆,不过田畯野老、渔父樵客。”唐刘威诗:“樵客出来山带雨,渔舟过去水生风。”明张居正《拟咏四时山水花木翎毛画·春》:“山锁秦人里,烟迷樵客津。”
11. 三茅:山名。亦称茅山、句曲山。在江苏省句容县东南。相传茅君三兄弟得道于此,故名。唐刘禹锡 诗:“城下清波含百谷,窗中远岫列三茅 。”
12. 少微:星座名。共四星,在太微垣西南。也用来代指处士。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况乃少微真人,天山逸民。”唐牟融诗:“清朝尽道无遗逸,当路谁曾访少微。”
简译:
微风吹拂万叶纷飞的秋天,我不得已脱下了荷衣,去许昌赴任做军中一个掌管文书的小官。(此联写自郊居地润州祗命许昌的无奈)
南国水乡已是寒潮初起,早早就有了杵砧之声。山城润州的晚上,也是月色昏暗,更漏稀疏。(此联写出发时的情景,表达了孤寂和愁闷的心情)
远处的山岩边传来樵客走过的响动,在水滨深处的钓童也开始返回。(此联写郊居地的幽静之况)
中年的时候不知道从军之乐,快老了却又去从军。我的郊居虽然离茅山很近,期望像高拾遗你一样在茅山隐居,可是却难以实现呀。(此联表达了期望归隐之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