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要求农民走向未来生活时,他们必然经受变革带来的蜕变。他们对过去的村庄、土地、水域持什么样的态度?是珍惜地告别还是坚定地斩断?这是理性与感性的碰撞。——关仁山《在故乡凝视生命的成长》
1——杌凳与高脚凳
陕西杌凳:凳面方形,边长一尺,高一尺七八寸,供一人坐。在我老家叫“高脚凳”。
高板凳比较高。宴席时,可以拿两条高板凳代替长凳使用。长凳,一般与八仙桌的边长长一点点。
2——条凳与长凳
条凳,是板凳中的一种。有长条凳和短条凳。长条凳,就是长凳,短条凳,也就是就短凳。短凳与小凳、方凳有别。
3——耕与耙
耕,指用犁翻松填土以备播种。“深耕”是土壤耕作的最基本措施,播种、插秧等农事活动之前必先犁田,上翻深层土壤,再下盖浅层土壤,耙地等耕作劳动必须以深耕为基础。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6463/7de3e274976a446e.jpg)
耙,原为名词,指由竹、木质长柄及铁、竹或木制梳齿耙头构成的用于平地、搂草、搜剔土块、摊翻物料、聚拢谷物等活动的手工农具,后引申为动词,指用耙子平整土地,或聚拢、摊开谷物和柴草等。“耙梳”一词在“耙”的基础上构成,字面上表达了使用耙子这种农具进行平土、摊谷等特定农业生产活动,实指整理、梳理。
4——划行器
有种叫“划行器”的农具,如今在农具博物馆都很难见到了。那时候,犁过的水田耙得平平整整,再用划行器划出小方格子,水田便像巨大的围棋盘子。农民插秧就像围棋落子,插上去的秧苗前后左右横平竖直。据说,这样插下去的秧苗能更好接受阳光。——摘自王跃飞《笔下故乡》
我在十一至十三岁时,曾看到过在大田插秧前,于田的两头,使用这个工具翻身一般丈量,然后用尼龙绳一垄垄拉开,防止插秧时秧行弯曲。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6463/e2a1321f2e57d0d3.jpg)
5——钢耙
走到永昌步行街,我问一把类似锄头,但头尖平直的农具叫什么名字?店主说是拾粪锄。顾客说是钢耙。钢耙,我知道是削泥的真家伙。毕竟是距离抓锄头柄有些时日了,连钢耙都不认识了。
陈水河整理于2023年9月24日早上
注:本文部分参考胡雯的《农耕词汇在当代语境焕发生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