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信任的速度》
作者:史蒂芬·M·R·柯维 丽贝卡·R·梅丽尔
一个可以改变一切的力量
正如文章封面所说:信任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生活技能。
这本书可以分为三部分,依次是信任的两面性、信任的“涟漪效应”、激发与重建信任。
第一个,信任的双面性。其实,我们都知道信任一词是贯穿人一生的关键所在,更清楚它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就看如何选择和应运罢了。
如果一直能做到信任,不仅做事靠谱,还有不错的能力去帮助到别人,那就更是锦上添花了。
不过更多的时候是不信任,特别直观的感受是公式:信任=效率*成本,信任上升,效率高而成本低,反之亦然。
就如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的信任危机,如医患矛盾、政府公信力的丧失、甚至家人、爱人之间都不被信任。因病患家人对医生不信任,对其做出的判断持怀疑,于是一旦出现问题,不管缘由,就认定医生没有全力与赴、没有认真做检查,甚至会打医生,使矛盾不断升级,自然就加重成本和效率,也会增加信任税,从而引发大众一看到医患新闻,刻板印象就是医生见死不救,使信任关系被破坏。
正如文中说到:所有类型的关系的建立和维持都要以信任为基础。缺乏信任也会破坏和摧毁所有的关系。
第二个是指信任的五层波纹,分别是自我的信任、关系的信任、组织的信任、市场的信任以及社会的信任。简单而言是自我的信任、关系的信任和利益相关者的信任。
自我的信任是基础,关系的信任是思维转换器,可使信任变得有血有肉有灵魂,利益相关者的信任是持久发展的内核。它们是由内而外的推及关系。
在这几个内容里,我想说一说自我的信任。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个变化无常的生活里,我们已在慢慢丧失自我信任,作者讲到自我的信任是诚实、动机、能力、成果,这四个核心。
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我们连对自己诚实都做不到,主要是不敢也不能直面自我内心,不敢挑战超出自我控制之外的事,对自己缺乏信心,不相信自己的能力。
如果自己的原生家庭是不幸的,如离异或父母去世,从小生活比较艰苦一些的话,很容易会自卑不自信,于是基于现实和环境,便不能诚实而勇敢面对自己,甚至不相信凭什么自己的能力也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对于未来没有美好期待,只有快速逃离的鸵鸟心态。
还有我们经常提到的安全感,一个人的安全感除了自己拥有一定的物质或一些能够手握的东西外,我认为最重要是自我信任,就是从心里认可自己,信任自己,而且这个是可以变动和成长的。
正如作者说到:信用是活的,可以生长的,可以培养的。
就像前面说得不幸原生家庭中的人,可以自卑、敏感、懦弱,但更可以诚实面对自我境况,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寻找自己的闪光点,变得更好,自然就从糟糕的原生家庭里走出来了,安全感也一样,要敢于相信自己,认可自己。
所以,这些积极的反馈和正向引导都会不断增加自我信任。也说明了,自我信任对于个人的重要性,甚至对未来成长也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第三个是激发和重建信任。这部分主要讲述了如何给予“明智的信任”和重建信任。
我想谈谈信任的重建。其实,有时仔细想想,建立信任与重建信任相比,重建信任更艰难。亦如挽回一段感情比直接建立亲密关系付出的心力和代价太大,其结果更是不言而喻。
因为在有裂痕的镜子上照自己,连自己都有可能嫌弃,更何况是有缝隙的关系呢?
所以,信任不是天生而来,更不要肆意破坏,而应珍惜和培养。
我们常说借钱是最考验你与朋友关系铁不铁,真不真的分水岭。因为能二话不说,就把钱借给你的人,肯定把你当交心的真朋友。
然而,有时甲之真心实意,乙之狼心狗肺。
你掏心掏肺给对方借钱,可能他以为理所当然,还只借不还,你还张不开嘴要钱,最后一段信任关系,就这样被不守信之人搅浑了,不过有时损失一些钱财而看清楚人,我觉得更为重要。毕竟不能是每个人都有“火眼精金”,能识别真假损友。
所以,破坏信任很容易,但重建信任充满艰难险阻。纵然有诸多的荆棘,不过如作者所言:破裂的信任可作为一个起点,甚至一个机会。
然而,你必须以真诚来打开,用积极靠谱地行动,慢慢扭转局面,更加耐心等待新的“信任之花”绽放。
因此,信任作为一项贯穿人生活的生活技能,虽不是与生俱有,但需用真心和行动来诠释,它的正向力量可以引导和调动我们走向积极乐观。当然它的负面影响也是威力无比。
于是,作为“江湖儿女”,大家一定要谨慎选择和使用,愿它能成为我们启航远洋的风帆,舒展前行的开路先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