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青春婚姻育儿成长励志
实践型爸妈从深知到深行

实践型爸妈从深知到深行

作者: 迟玉龙 | 来源:发表于2019-02-18 20:44 被阅读21次

   关于天堂的三个故事。

   1、一位老人牵着一条狗,疲惫地走了很长时间,又累又渴,终于走到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面前,看到宫殿大门上边写着“天堂”二字,老人走到门口问守门人:“这里是天堂吗?”,守门人回答说:“是”。

    “我能进去喝口水吗?”。

    “可以”。

    “我的狗可以进来喝口水吗?”

    “狗不行”。

    老人既想进天堂,又舍不得跟随自己多年的狗。最后,老人经过艰难地选择,还是不进入天堂,因为他不忍心抛下他的狗。老人带着狗离开天堂继续赶路,后来看到一间茅草屋,旁边有个年轻人坐在椅子上读书。

    于是他问年轻人:“我又累又渴,我可以喝口水吗?”。

    年轻人说:“可以啊”。

    “我的狗可以进来喝口水吗?”。

    “可以啊”。

    于是老人和狗一起进去,分别喝了满满的一碗水,感觉到非常畅快。老人问年轻人:“刚才那个金碧辉煌的宫殿是天堂吗?”

    年轻人说:“不是,那是地狱”。

    老人又问:“那天堂在哪?”

    年轻人说:“这里就是天堂”。

    听完这个故事,我想起了董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有爱的孩子住茅草屋,穿麻袋片,他感觉自己是在天堂,没有爱的孩子,住宫殿,穿绫罗绸缎,他感觉是在地狱”。

    天堂和地狱的区别不是外在的、物质的,而是有没有真爱,只要我们父母能够给予孩子真正的爱,并且孩子也感受到了来自父母的爱,那么他是不会在意外在物质条件的,只有那些迷失在爱的荒漠里的孩子,才会有永远也满足不了的物质欲望,因为他一直生活于地狱之中。

2、有一个年轻人死了,上帝告诉他去天堂或者地狱,他可以自己选择。年轻人先来到天堂,他看到这里就跟仙境一样,这里的人宁静、祥和,人们围坐在一起谈论诗歌、文学、哲学,这里的人与人之间一律平等,年轻人对这里非常满意,决定进入天堂。

     工作人员告诉他,现在实行民主了,你也可以去地狱参观一下,进天堂还是地狱,由你自己决定。

    年轻人想,参观一下地狱也未尝不可,于是他又来到地狱参观。但当他走进地狱时傻眼了,因为他看到了自己在人间时梦寐以求的场景。这里的人们纵情地欢乐,沙滩、美酒、帅哥、美女,这里的人无比的开心快乐。

    他回到天堂跟工作人员说:"我还是到地狱去吧"。于是工作人员给安排了一下,年轻人就奔向了自己心中天堂一样的地狱。当他到达地狱的时候,两个青面獠牙的小鬼立即把他架了起来,要把他送进已经沸腾的油锅里。年轻人大声尖叫:“这不是我之前看到的地狱!”。这两个小鬼告诉他说:"现在天堂跟地狱公开民主招生,为了招生,你之前看到的是我们做的广告"。

     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选择什么样的心情,完全由我们自己做主,如果我们只看外表,就无法甄别天堂和地狱的区别。无论孩子现在是什么样子,如果我们看不见那个更好的孩子,就会让自己生活在地狱一般。

3、一个人死了,上帝说:“你一生行善,可以上天堂”,于是给他指了方向,这个人顺着上帝的指引,走到了一座宫殿门口,问守门人:“这里是天堂吗?”

    守门人回答:“正是”。

    这个人问:“何以见得?”。

    这时候门一下打开了,守门人说:“你已经通过了考试,可以进来了”。

     什么样的人能进到天堂?是爱思考的人,你说这里是天堂这就是天堂吗? 在现实当中真正能够思考的父母还有多少?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上辅导班,我们也赶紧报,看到人家的孩子学特长,我们也得抓紧,看到人家的孩子取得了好的学习成绩,我们也整天逼着孩子努力追赶。没有自己的思考,是完全不可能进入到天堂的。

      圣经里有一句话,“天国里,孩子最大”。孩子来到这个家庭之前,是在天空中挑选了好久,他挑选的家庭都有特殊的目的性,他的到来就是来帮助我们修炼的,他出的每一个难题,都需我们要去面对、去解决,只有当这些难题被我们一一解决,我们才能完成今生的使命, 同时也让自己真正不白活一回。

     如果我们面对难题束手无策,那就证明我们在这方面的能力是欠缺的,需要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于是孩子指引我们踏入家庭教育学习的殿堂,通过老师的指引,让我们找到了自我成长的路。

     通过学习,我们掌握了很多教育理论,但是从深知到深行,还是有一段遥远的距离。教育孩子是一件高度实践的事情,高度情感包含在里面,遇到教育难题,绝对不是套用一些公式就能解决的。

     对于深奥的教育理论,我们只能吸收与自己认知处于同一水平的深度,如果不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即使面对饕餮大餐,我们也只能喝一点小米粥来充饥。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每当我们提升到一个新的认知层次,就能够做出相应的行动。

     知和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一码事,一个是内容,一个是形式。老师在课堂上一再强调,学会新知识,回到家后要做出相应的动作来。当一些动作我们做不出来时,那就是我们掌握的还不够,只是听清了符号,还没有掌握真知。

     我们知道多少才能做多少,所谓的知是有层次的,你知道的越深,才能做的越深,求知欲是人的学习的原动力。正像乔布斯说的那样,保持饥饿,保持愚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地深挖,不断地突破个人的局限。

     人在进入下一个体验和感受之前,永远无法知道未来的感受,感受只忠实于当下,未来的感受存在人的想象和信念里。如果我们不学习,过去的经验给了我们不好的体验,而未来又存在于我们的信念和想象里,未来的信念取决于当下的感受,当下的感受给我们的是痛不欲生,于是我们就被困住了,无法前行。

    所以我们要蹲下来,向孩子学习,面对一些我们无法处理的难题时,就当那是我们的无知山谷,通过翻越一座座无知山谷,让自己不断地成长。面对未来,我们要坚定信念,正心诚意、持爱前行。

相关文章

  • 实践型爸妈从深知到深行

    关于天堂的三个故事。 1、一位老人牵着一条狗,疲惫地走了很长时间,又累又渴,终于走到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面前,看...

  • 爸爸妈妈|学习从深知到深行

    昨天在在青岛参加了博瑞智杨彭萮老师的授课。关于爸爸妈妈从深知到深行的实践课程。 “生而为人,长大成人,除了生长,别...

  • 浅知浅行,深知深行

    一转眼八月底了,时间真的过得很快,快的都来不及好好思考,就这样悄无声息的过去了。 01.做一期线上小儿推拿培训课0...

  • 【日更DAY68】2021新年第三天学习感受

    父母从深知到深行 调整好情绪,成年人教育孩子最大的障碍就是情绪问题,如果能够解决情绪问题,教育就成功了一半。还要需...

  • 《心经》参悟(三)

    【经文】 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 〔浅释及参悟〕 行深:“行”,修行; “行”有深有浅,由浅入深,“行”到“深”时才能...

  • 《生活十讲》笔记与感悟

    “信仰最有价值的力量就是实践,在佛教经典中说:“行深版若波罗蜜多”,“行深”这两个字就是强调实践。单单成为一种知识...

  • 信仰具有实践力量

    信仰最有价值的力量就是实践,在佛教经典中说“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行深”这两个字就是强调实践。单单成为一种知识没有...

  • 知难行易

    2022年5月13日 知行合一,知行本一,你有什么知,就有什么行。错知错行,浅知浅行,深知深行,如果说我啥也知道,...

  • 《易经》教我们:做一名合格领导必备的大智慧!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从“知临”到“至临”,就是从理念到实践,从战略到执行,...

  • 从 IT 到 DevOps 实践

    原文地址:https://medium.com/better-programming/going-from-it-...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实践型爸妈从深知到深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wiz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