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梦想啊, 还是要有的。
艾力的《人生的84000种可能》,这本书,我早就读完了。作为励志类的书籍,这本书算得上真诚。之所以开年第一篇文章写它,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艾力,这个和我们同龄的年轻人告诉我们:有梦不觉人生寒!
2018年,我的18岁已经离我远去。28岁的我,过着曾经向往的生活,如今,我又在做着什么不切实际的梦呢?梦又实现了多少呢?
梦,之前已经说了太多了。但不管实现与否,我想,梦,还是要有的,所以,这些书,看看也是挺好的。
2.
一个努力的年轻人,应该是怎样的?
最近,我始终在思考这个问题。因为,似乎周围的很多人都很勤奋,但大多数还是一事无成。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呢?是方法不对还是坚持的时间还不够长呢?
这种事情,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2017这一年,我更是见证了无数人的鸡血似的励志事例,只在写作这一件事情上,就有太多勤奋的人:他们或每日读一本书,他们进行主题阅读,他们开课办班,他们签约赚钱……
很多人羡慕,而我却有点害怕。如果说,这就是所谓的成功的话,那我宁可不要这种成功。如果这就是这个时代大多数年轻人努力的方向的话,那我宁可敬而远之。
当社会上一种论断极为流行,而大多数人选择跟风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冷静下来,去思考。
每个人个性不已,禀赋相差甚远,怎么可能有那么多通用的成功法则可以推广、效仿呢?
每个时代,都不乏金钱的追逐者,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够通过学习成为福布斯榜上的富豪。一个人,生来能拥有、占据多少金钱,跟格局有关,早已有定数,一个做事只看钱的人,终究是不成事的。
我特别欣赏一个老板说的话:”把事情做好,钱自然就来了。“所以,当今的年轻人,还是要先懂得自己。在明白自己优势的前提下,踏实做事,努力开拓自己的潜力。
艾力就是一个踏实、努力、并且懂自己的人。《人生的84000种可能》,它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在看到艾力的同时,也看到我们自己。
3.
“伯乐”并不缺乏,但自己首先要成为“千里马”
年少轻狂的日子真美好,因为缺少苦难的打磨,所以刚走出校门的人往往天真地透着傻气。那些“不可一世”的傲气,那些“怀才不遇”的悲愤,那些“恃才放旷”的自信,大多数都将在现实的一个个打击下消失殆尽。
及至人到中年,依然郁郁不得志者,大有人在。
好在,我们还年轻,经得起折腾,还没放弃梦想。
可是,光有想法还不行,还要踏踏实实地做事情。艾力首先是英语方面的精通者,他是一位英语老师,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他日复一日的努力。那些道理简单到不行,但真正履行的人少之又少。
知识是成体系的,英语也不例外。一个教师,不仅要做到对具体知识细节的掌握,还要有对整个知识体系的掌握才行。但是,这个体系,不是单纯从网上找到就可以的,也不是书本中能够直接教给我们的。它需要我们大量地吸收各方面的知识,把知识嚼碎了之后,再内化。系统,是内化之后的结果。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非耐得住寂寞的人不可。能做到这个程度的人,也大都成了这个领域的专家了。艾力有能力,有勇气,他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厚积薄发,说的应该就是这个。前提做好的铺垫,再拿出细枝末节的知识点给学生们讲解,那时就是信手拈来了。
系统是一个阶段总结的产物,它不是死的,随着一次次的应用,它又在不断的成长着。
学会总结自己系统的人,他的成长速度在前期会缓慢到几乎要耗尽一个人所有的耐心,但到了后期又会迅速到所有人都瞠目结舌。
可悲的是,这个时代耐得住寂寞的人并不多。而凡是从煎熬中挺过来的人,都是有点成就的。
是追求当下的荣华热闹,还是追求未来的石破天惊?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题,虽然我们好像都知道答案,但实际上又总是背道而驰。
4.
是“逼迫”也是“砥砺”
有逼迫,被逼迫,对一个人来说,这都不是很好的体验。但在成长的道路上,那些“逼迫”却必不可少。
联系生活的实际,若没有老师的督促,谁会背那么多课文、公式?若是没有考试的逼迫,我们怎会记得住那么多当时以为的“无用之学”?若是没有现实的逼迫,我们哪会那么认真地工作?
换一个词,也换一种思路。“逼迫”也可以称之为“砥砺”。
有人砥砺你前行,那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人生的84000种可能》中,有两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人生的低谷,是个人的能力没有达到那个程度。
没有退路的时候,是成长最迅速的时候。
什么时候,我们能坦然地把外在的逼迫力转化为这种正向的自虐,那我们突飞猛进的时刻才会来临。
5.
处处是危机,处处是机遇
这个社会瞬息万变。
当真正的改变来临时,没有准备的人会是那个最可怜的人。
我看冯小刚的电影《芳华》,印象最深的,不是那个时代的爱情,反而是那个文工团即将解散时的细节。当文工团的女团长惊慌失措地追问:文工团怎么能说解散就解散了呢?
可是,现实就是如此。不仅仅是文工团会解散,我们小时候一直宣扬的“计划生育”这样的基本国策也在发生变化。更何况,我们90后,要工作到60甚至65岁退休,都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我们又能找谁去追问呢?
之前说好了的呀,怎么能说变就变呢?
当我扪心自问的时候,我想,也许,这个社会不那么可爱了,也许,是我真的脱节了。可这是多么可怕的感受啊!
发出这一声呼唤的时候,我们好像都成了孤儿,被一直以来以为稳定不变的社会所抛弃了。若此时我们垂垂老矣,那还不算最悲凉。最悲伤不过是:周围的一切都在飞速更替,只有我们自己固步自封。再抬头四望之时,已经无人为伴了。
所以啊,趁年轻,还是要有危机感。稳定是懒惰的温床,我们自己,要看得到时代内部的“动荡”。唯有我们始终坚持磨练自己的本领,我们才有可能不被社会所淘汰。到那时候,每一个危机,都是机遇。
后记:
这篇文章,写了很久,因为各种事情,最近写作总是断断续续。今日,写下来,也算是我对近些日子以来思考结晶的总结。
之后的一年里,这样的书,我估计不会看很多。目前在看金克木的《书读完了》。相比较而言,艾力的这本书又让人感觉水了不少,我也只是借他的书,来说说自己的想法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