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小学问整理癖读书方法
079、民国名人读书法 (梁启超读书法)

079、民国名人读书法 (梁启超读书法)

作者: sly61 | 来源:发表于2014-02-16 22:36 被阅读499次

    严复:用归纳法和演绎来分析事物的道理。(民国已开始引入国外的理论进行学习了)

    冯煦:读书应该有计划,规划好将哪段时间读哪类书。读书最忌一本没看完就又去看其他的,喜新厌旧,或只取精遗粗,或只读容易看的书。

    林纾:他从小博览群书,但年过五十后,案头只放着《诗》《礼》《左》《史》《南华》《汉书》韩愈欧阳修的文章,还有《说文解字》《广雅》。

    梁启超:

    这是高手我们要好好学习,人家读书就用二个方法一是抄录,二是做笔记。他说发明的最初动机在注意。抄书就是促醒注意,及保存注意的最好方法。这个注意了就有印象,抄下来就分好类就是资料,当灵感闪现,有印象有资料,创造力很容易就体现出来了。读书时最好先想好要写一篇什么文章(笔记),然后再读,这以写作目的来读书,重点浮现的就会更快更准确。

    每日所读的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读的,一类是涉览的。前者练心细,后者练眼快(他是在我所掌握的资料里,有史以来第一个提倡速度训练的中国人),眼不快就不能博搜资料。精读书,特定时间,一字不放过,想抄录的随读随抄,读完一本才能读另一本。速读的时,觉得有趣的就看上几眼,没意思马上翻过,想抄时也是读完再抄,不能像精读一样边读边抄(他说的精读和我本人的阅读方法有80%的相适度,所以推荐一下哈哈)。

    如何深入研究?

    第一,用怀疑的精神去发现问题。天下无论大小学问,都源自“有问题”。若万事都以“不成问题”四字也之,那也就无所谓思考了。为什么我们很难发现问题,一是认为理所应当,不注意(习惯性思维),二是以为前人已有定论,不用再费心去验证。疑之后信,才算负责,算新见,而不是旧识,这是你意识作用后的结果。

    第二,用耐烦工夫去搜集资料,找到其中的金子(也就是传说中的资讯,详见本页右侧公告)。搜集信息会占你全工作的十之七八,若能勤做笔记,所要资料自然会聚拢到我们身边,供给我们新的见解。

    第三,用冷静头脑去鉴别资料。中国书假货极多……(超哥真有见地T_T现在不仅书,衣食住行都是,不仅假还毒呢)

    第四,用致密技术去整理资料。他说满屋子的大钱等你拿,你要是没个绳子串也拿不走多少。呆板的多学而识无用。他用荀子的“以浅持(掌握)博,以一持万”来解释贯通的“贯”。那我们为了一个复杂问题搜集了很我资料,那要如果驾驭这此资料来解决问题呢?一要提炼出他们的特点,注意这些资料与其他资料不同的地方在哪?二要善于分类。把所得资料,观察他们的性质,纵分横分,分若干组比较。三要找出(逻辑)关系,主从,总分,等。

    第五,用谦虚谨慎的态度去判断问题。无论哪种学问都是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的(一语中的啊)。当搜集整理资料时会发生种种假定,但切勿把这种假定认定为已经成熟的意见(很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界定问题,假设,证明假设),最后他说了无论大小学问绝不是一个人或一个时代所能完成的。所以我们只要解决一个小小的分枝问题就已经很成功了,当然得是有价值的问题。

    文献的研究:求真(这事件、观点是真的吗?),求博(这事件观点,有几个版本?),求通(这事件、观点,与那事件观点是一样的?不同的,不同之处又在哪?)

    唐文治:能一天读20页,最好坚持一天读15页。你不自量力强读30页要不了几天就读不下去了。半天读书半天静坐思考。

    章炳麟:好多关于《经史子集》的阅读方法,读时再查阅好了,这里做个标签。

    黄侃:为文必先读经,读经先要明句读。不明《说文解字》不足以通古文。

    蔡元培:(谢天谢地终于不用查字典也能看懂了)

    蔡老先生总结了年轻失败的读书方法:

    第一,不能专心。总找有哲理,有道理的书来读(不知道是不是成功学励志书),以一物不知为耻,所以哪科都看,但都只是涉猎没有读通,也就没写成什么文章,编著出什么书。

    第二,不勤动笔。为求速度,只在书上划划重点。但后来要用时很难找到,因为就算找重点也得从头翻起吧。

    孙德谦:读记事之事求其义理。

    王云五:读书,要在开始时选择一个中心问题,写一本有系统的书稿或论文,不为发表,只做为自己读书的一个清帐,然后再开始读,去搜集材料。这样如淘沙得金会很快乐(同梁启超)

    胡朴安:整理方法。以结账式整理(先开账,列物品分类清单如,古文>经>诗经,易经)求国学之系统。以摘要式整理求国学之精粹。

    胡适:他的读书方法两个字,“精”,“博”。整理有总帐式、索引式、专史式(专门的一段历史)。

    一精,眼口(诵)心手(查参考书、抄,提要,记心得,作系统文章)到。

    二博,是为参考(读多越多,书中暗示显现的就越多,哪怕是一本普通的书),是为做人。

    吕思勉:有所得>有所悟>别人没注意到的地方。

    钱基博:读史大病在记事实而不深究其所以。读书我们可以,分类读,分作者读,分学科读。博览而约取。

    陈柱:

    读书第一步需分读阅两法,看,涉猎宜多宜速;读,宜在背诵朗读宜熟宜专。看,得知道自己哪里不足。读,得知道些知识该如何用。

    第二步求通大意,先找点名字评点的书前看看(但大部分人都反对先看评论)。明白就熟读,不明白就先放一边,特别的地方做笔记记录。

    第三步深求。

    第四步研究。1、思辨,就是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2、考证。3、校订。4、明辨得失。就是它好在哪,不足在哪?

    汪国垣:学校教学之弊,最显著的就是用耳不用目,用口不用手。学要求有益,有益于身心,有益于治事,有益于国家社会。

    李笠:遍读,然后视兴趣目的采择之。文学之书不必尽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79、民国名人读书法 (梁启超读书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wsh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