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岛在印尼很独特,在其他诸岛都信奉伊斯兰教的包围之中,岛上居民依然坚守信奉印度教。小小的一个巴厘岛竟有一千多个寺庙,每家每户都有神龛,供早晚祈祷,每个村每个族都有庙宇,定时祭祀祈祷,对神灵的膜拜可谓到了极致。反观我们这边,最虔诚膜拜的当推闽南系和客家系,每个村都有庙,那是祠堂,拜的是祖宗,不是神。也有许多神庙,诸如妈祖庙,关帝庙,土地庙,大都是端坐于庙堂之上的带烟火气的人,他们原是人,是卓越超群的人,死后被大众封为神,至于土地爷、火神等等也都是世俗色彩很浓很有烟火味的神。
巴厘岛就不同了,原始的宗教延续至今,没走样。去过一个庙,钻进一个洞里,阴暗潮湿闷热,几分钟就受不了,竟然有七位修行者在里面打坐修炼多年,1914年圆寂后葬于池底,造了七尊像顶礼膜拜。这是真正的虔诚,难怪修成了神,被大家纪念。
冷眼旁观,即使成为国际旅游热点地区,多年洋人的大量涌入,眼花缭乱的西方文化,袒胸露背金发碧眼的洋人,比基尼充斥的海滩,对他们信教的虔诚似乎没多大改变。寺庙并没有商业化,亲民朴实的本色没变,对神的虔诚依然,不似我们这边争着比奢华,商业化了。这里没有挂羊头卖狗肉的那些敛钱的昏招,有的是内心对神的敬畏。印度教寺庙游人参观都不收费。进入寺庙必须裹上一块布,类似筒裙,女士披散的头发要扎起来,寺庙里祈祷的地方是禁区,只允许印度教徒进去,这里钱不能通神,只有虔诚才直通神灵。
再想想国人的宗教热,从古到今,拜佛烧香往往是为了索取和交换,很多是临时抱佛脚,要钱、要官、求子、升学,救赎…
我不懂佛教,只是感觉一旦有了功利心就远离了佛的本意。
易中天说印度的哲学是研究人与神的哲学,中国的哲学是研究人与人的哲学。
果不其然,佛教到了咱这边,世俗化了,在一些人心中功利化了。
其实,搞艺术也一样,一旦有了功利心,有了交换心,作品就流俗了。
做人更是这样,本色一点就好,名利场里都把简单的世界变复杂了,那是有人津津乐道,有人随波逐流,有人无可奈何的复杂。
看到一篇小文,说到 “你能尊重多少人,就有多少人尊重你。你能信任多少人,就有多少人信任你!你能让多少人成功,就有多少人帮助你成功!”
唉,这又是交换!世俗文化就是这么深入人心。
如果付出是一种习惯、一种喜悦,一种善良,你不想回报,不盯着对方,就不会那么累,舒舒服服有何不好,当然你也不会混得多么差。
看了神庙,突然又想回归简单,简单了就快乐,复杂了就难免纠结,不过想简单也难。
大道至简,难啊!
齐人絮语之二十一,巴厘岛印象 齐人絮语之二十一,巴厘岛印象 齐人絮语之二十一,巴厘岛印象 齐人絮语之二十一,巴厘岛印象 齐人絮语之二十一,巴厘岛印象 齐人絮语之二十一,巴厘岛印象 齐人絮语之二十一,巴厘岛印象 齐人絮语之二十一,巴厘岛印象 齐人絮语之二十一,巴厘岛印象 齐人絮语之二十一,巴厘岛印象 齐人絮语之二十一,巴厘岛印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