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与学习感悟读书百天约读
【读书】“异类”思维的闪光和启示——读《异类》

【读书】“异类”思维的闪光和启示——读《异类》

作者: 雪鹰飞 | 来源:发表于2017-03-10 21:20 被阅读560次

   从很多文章上看到有关《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的信息,有介绍的,也有引用其观点的。所谓看景不如听景,有时一本书的名气,要远大于它的内涵,所以我迟迟未看这本书。直到前几天在网上看到许多人力荐,才决定买来看。结果越看越觉精彩,竟然一口气把这本书看完,又回顾了两遍。一句话,经典之下,不负盛名。

【读书】“异类”思维的闪光和启示——读《异类》

   一、总论——顿悟只在一瞬间

   有时候我是一个固执的阅读者,我认为应当经常阅读真正的经典。经典有种无形的力量,它的力量在于:引领你一步步进入深度思考,若有所思中醍醐灌顶,满腹疑虑间豁然开朗,翻越思维屏障后,便一瞬间顿悟,洞透现象背后的本质。一本经典的阅读,就是一次思想的升华。《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就是这样的经典。

   先说一下《异类》到底说的是什么内容,何谓异类?书中说:“异类就是那些能力超群的人”,其目的就是“介绍林林总总、各式各样的超常之人,其中有天才、商业巨子、摇滚明星和软件工程师”,并分析总结其形成的内在机制和原因。传统观念认为,个性、心智、天赋等个体特征的卓越,是一个人出类拔萃的根本原因。但《异类》这本书却认为,个性作用并非个人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成功人士并非白手起家,他们以某种形式获得家族的庇护和支持,并与成长环境以及所处的社会机制有关系。

   事实上,他们一直得益于某种隐蔽的先天优势,或是非凡的机缘,抑或是某一文化的特殊优势;这使得他们学得快,干得快,以普通人难以企及的方式认知世界。

   接着,作者对在同类中出类拔萃、表现非凡者的异类的形成背景和隐避原因进行了深刻分析。虽然不必对所有的发现都大惊小怪,但本书提出了许多观点值得我们深思,比如:用10000小时法则,解释了作曲家、作家、钢琴手等精英人士如何达到精通水平;用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主要环境背景的特点,解释了为什么最富有的人会扎堆出现的现象;用民族性遗传和文化传承的合力,解释了稻田文化、荣誉文化对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影响,等等。我感觉都很深刻,分析很有份量。

   我们十分敬畏那些最优秀、最聪明、自学成才的异类,认为他们命中注定就该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我们惊叹比尔·盖茨十三岁时就走上超级企业家道路,但事实上,1968年的世界只为这个十三岁的男孩儿打开了电脑终端使用的方便之门,他机缘巧合地拥有了进入当时那个行业所需的所有优势。

   从《异类》中得到的启示是,要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社会要重新排列幸运的拼图——例如,重新安排某些关键时期——将机遇给予分配给更多的人。假如冰球联盟为下半年出生孩子再组织一个联盟,那么今天我们就有两倍的冰球明星,将这种理念推广下去,天才的花朵就会更加灿烂地开放在所有领域,而我们的世界也一定比现在更富足。

   在此我非常感慨,许多人都在批判中国式教育,认为中国人强加给孩子过多课外负担,扼杀了孩子的自然天性和想象力。实际上只有建立在高度严谨的逻辑思维基础上的想象力,才能发挥真正强大的创造力,很难想象比尔·盖茨如果没有经过长时间编程训练,就可以凭空想象建立一个怎样的微软公司;智商超越爱因斯坦的克里斯托弗·兰根没有接受完整的高等教育,最终没有成为爱因斯坦,而成为了满腹怨言的路人甲。中国的教育方式的确存在诸多弊端,但有更多出类拔萃的高端人才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脱颖而出,他们引领着中国科技不断走向高端,事实证明“中国的崛起恰好与现今这个以科学揭示技能背后的神经与行为机制的时代相契合。”在《10000小时天才理论》的中文版序言中,第一句话就是:“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七岁的中国孩子。”因为“中国孩子正处在一个非常幸运的坐标点上。”这本书在此观点上所揭示的道理,与《异类》存在异曲同工之妙。

  《异类》被标注为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与市面上许多的速效成功学不同,揭示了成功的“异类”解释。分析丝丝入扣,论证逻辑严密,结论发人深省,读来让人有一种“顿悟只在一瞬间”的感觉。

   再说一下本书的作者,牛人格拉德威尔,他的著作及文章涉及到出乎意料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尤其是在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方面,对学术工作的应用层面做出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他是牙买加人,在书中,他也提到了自己家族崛起的故事。

【读书】“异类”思维的闪光和启示——读《异类》

   二、关于“异类”思维的闪光

  1. 成功的优势积累

   成功的优势积累是人们在职场或某一领域由弱小优势不断积累,最后放大到成为“异类”的绝对优势的马太效应。《新约·马太福音》说:“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异类》这本书认为,个性作用并非个人成功的决定因素,成功人士得宜于某些隐蔽的先天优势,从而限定了获得成功的方式。

    加拿大选拔机制对“老虎队”运动员成功产生了巨大影响。仅因为球队选拔是在每年年初,由于年龄稍大几个月而在生理成熟度上表现出来的差异,使得球员在往后的训练和比赛表现拉开差距。如果你在一年的开始出生,年幼时会比其他人多发育几个月,就有更大的几率被选入高手组;在高手组内,会受到更严格的训练,会提升得更快;每一年你都会累计这样的优势,最终产生了巨大的区别。为了选拔更多优秀选手,可在不同年龄段一年内设多次分组选拔赛,让队员接受相对“公平”的训练机会。教育领域中也有类似的例子,出身在前半年的学生学习成绩比出生在后半年的学生好一些,因为“看苗浇水”的分组效应,经过不断发展和积累,“强者恒强”的效应逐渐凸显出来。

   微弱优势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断累积,最终引导孩子走向成功或不成功,自信和不自信的轨道中,其影响会延续多年。所谓成功,就是“优势积累”的结果。

   2. 10000小时理论:优势积累方法论

   所谓成功的积累优势的结果,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说:第一根本就没有与生俱来的天才,第二也不存在“劳苦人”。一个人要完美掌握一项复杂技能,刻苦练习时长就必须达到一个最小临界值,这个神奇的临界量就是10000小时,目前没有发现任何一个世界级专家在其领域中的训练小于这个数字。

   Sun公司创始人比尔·乔伊在密西根大学计算机中心练习编程,累计超过10000小时;莫扎特经历了整整20年作曲生涯,才创作出最伟大的作品;甲壳虫乐队的汉堡之行,1200场的超量演出,使他们音乐造诣脱胎换骨,造就了世界级乐队;比尔盖茨大二从哈佛辍学开公司前,已经不间断地学习编程七年,累计约10000小时。事实证明,没有绝对偶然的成功。

  3. 最富有的人扎堆在时代转型期

   人类有史以来最富有的75个人中,有历史上的一些国王、王后和法老,也有当代的亿万富翁,最有意思的是其中14个最富有的美国人都出生在19世纪中期的9年间。这14个人包括洛克菲勒、卡内基、罗杰斯、摩根等。从1860-1880年,美国经济正步入历史上的转折期。当时铁路事业、华尔街金融业、工业大生产等产业都是方兴未艾。所有旧时代的秩序正在被打破,新时代的秩序正在形成。这就是“系统性机遇”。

    这14个最富有的美国人都出生在19世纪40年代中期9年间。如果你出生在19世纪40年代晚期就错过了机遇,你太年轻则无法把握时代的大好机遇;而你出生在19世纪20年代就太大了,思想还处于内战之前的模式。恰恰出生在19世纪中期9年间的人,才有洞察未来的潜力,这是他们的特殊机遇。这也是“时势造英雄”。

   4. 天才的造就和陨落

   正反事例。克里斯托弗·兰根智商达到195,远超爱因斯坦的150,但由于性格原因,他从少年到老年在每一个重要关口受到几次不利影响,最终兰根在一个农场里平静的生活,没有发表过任何科研文章和成果。奥本海默年轻时,也在重要关口受到了阻碍,如在英国念书时企图杀死导师,并且人们认为他和共产党有联系。但他发挥性格优势,能处理好问题,化险为夷、顺利过关,由于参与原子弹研制而留名青史。

   著名特曼人试验。1921年,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特曼挑选出1470名智商在140到200的孩子。特曼教授跟踪这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状况,等到孩子都长大后,发现仅有少数人成为不同凡响的人物,大多数陨落为芸芸众生,特曼教授承认试验失败。

   跨过“智力门槛”之后,成功可能会更多受制于智力之外的其他因素。智商天才并不能帮助人获得成功,成功背后的契机更为复杂和多变。

  5. 文化传承和成功的基因

   基因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带有极强天赋色彩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我们从祖先那里继承而来的传统和行为模式,也就是文化力量,在我们人性中体现出来,成为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

   稻田文化。我国南方地区的“稻田文化”对国民性格产生很大影响,中国人擅长数学和中文系统与此密切相关,简洁的数字系统让中国人记忆和运算更快,也更倾向喜欢接受运算。稻田文化让中国人养成了勤勤恳恳的民族秉性,敢于在巨大的不确定中去寻找人生的意义。

   文化传承。文化传承是事件背后更强大的力量,它植入人性,影响长存。经过数代传承,这种文化也会一直完好无损保留下来。何时何地出生,父母如何,影响成长的环境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在社会中是否能够取得成功。

   荣誉文化。布雷斯特镇两个家族由于禀赋“无条件以鲜血捍卫忠诚的品性”,造成了布雷斯特镇血腥谋杀案。韩国缓和性用语造成多起空难,究其原因是韩国等级意识强,具有高权力距离指数而造成的严重影响。

【读书】“异类”思维的闪光和启示——读《异类》

   三、关于“异类”思维的启发

  所谓的异类从来就不是什么异类。他们处在优势与文化传承的中央,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有些是后天养成的;有些是自己争取的,有些仅仅是因为运气——但所有这一切都是他们能够成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对于政府和社会机构而言,需给民众创造更好的制度和机制,将机遇给予分配给更多的人。“将这种理念推广下去,天才的花朵就会更加灿烂地开放在所有领域,而我们的世界也一定比现在更富足。”

   对于个人而言,需正确认识成功与成功学。《异类》并不是一部教人成功的鸡汤类书籍,而是一部社会科学性书籍,它科学地推断并论证取得非凡成功的各种因素。这里面的许多社会因素不为我们所掌控,但在发挥社会和家庭为我们尽量创造的有利条件下,我们可以掌控的就是自己。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不是天上掉馅饼的事,因此,找到个人兴趣所在,挖掘个人在某些方面的弱小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10000小时原则,是有识之士实现自我突破的途径和方式。虽然对此理论褒贬不一,但现在仍然有许多人践行此理论并获得较大成功。我相信,要成为一个领域的“大拿”,或是完美地掌握一项复杂技能,就得沉下性子,长时间刻意练习,当超越成功所需的临界值,当不断积累的小优势质变为绝对优势,你就有可能破茧成蝶,蜕变为这个领域中的“异类”。

   关于成功的定义,我想不必将眼睛死盯在比尔·盖茨、爱因斯坦、福布斯榜、行业翘楚之上,这样可能累断腰板,最终也只能沦为怀才不遇、牢骚满腹的抱怨者,而应在提升的过程中对自己不断评估并合理定位,做一个优秀的律师、行业能手、歌者、写手也是不错的选择。然后要做的是遵从内心,设定目标,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咬定青山不放”,刻意训练,坚持不懈,会发现渡过艰难后,路会越走越顺,终有一天你将扬帆启航。

   我庆幸生在一个好时代,拥有“稻田文化”勤劳的民族秉性和对数字的敏感。其实我也像《10000小时天才理论》的作者一样,如果有选择,我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七岁的孩子,再拥有一次努力蜕变,争做“异类”的机会。而我现在所做的,是尽己所能在自己领域中做到最好。

   我在奔跑,一直在路上。努力,共勉!

   原创作品,请尊重版权!

相关文章

  • 【读书】“异类”思维的闪光和启示——读《异类》

    从很多文章上看到有关《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的信息,有介绍的,也有引用其观点的。所谓看景不如听景,有时一本书...

  • 为什么高智商的你,还做着二百五的工作

    ——读《异类成功启示录》 《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 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被《快公司》誉为“21世纪的彼...

  • 《 异类》启示

    《异类》的听书中,给人们的启示如下面图片,但给我更多启示: 1.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他是孩子优势积累的途径 。我们要...

  • 异类启示

    1.马太效应与10000小时。在擅长的领域做更多的努力,才有可能优于常人。2.文化传承。给予后代力所能及的教育和传...

  • 《异类》启示

    《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1) 原名:Outliers:The Story of Success 作者:【加...

  • 《异类》领读笔记

    《异类》领读Day1(1/365) 今日导言 马太效应 年龄分组 优势积累 原书信息 异类 ——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

  • 读《异类》

    什么是异类? 简单说就是出类拔萃者,也就是那些特别出色、似乎天赋异禀的成功人士、族群或团体。 不同于其它介绍成功类...

  • 读《异类》

    将这本书放入购物车中,准备下单购买,突然想到,我的书架上好像有这本书。兴奋之余,奔向书架,找到了这本被我遗忘的书,...

  • 读《异类》

    这几天在读《异类》这本书。其实这段时间看了不少书,很多书看了之后都还挺有感触的。也曾想过写读后感,可虽说有感触,但...

  • 读《异类》

    年前的繁忙冲淡了读书的时间,过年的习俗总是让人分身乏术般奔走在各种各样的场合,上个月翻开的书时至今日才得以读完。 ...

网友评论

  • 萱源mama:我看过了,强烈推荐👍👍
  • 0f269c60405d:此书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也去看看!

本文标题:【读书】“异类”思维的闪光和启示——读《异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wuo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