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教育是一场修行,那么,我们每个教师都是修行路上的行者。但我这个行者最近有点飘了。我是听完今天下午的“弘德”教师读书会的分享后才发现自己走得很不踏实。
![](https://img.haomeiwen.com/i15637052/55a64ccc87aeac24.jpg)
假期学校给每个教研组发了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这本书共四章,每个教研组读一章中的几个小节,每个组选一个代表制作PPT做五分钟的分享。为了第一时间能读到这本书,我积极向边老师申报了这个任务。并于假期完成了这本书的阅读。开学第一周做好了分享的课件。
但是,直到分享时我才发现,我们学校参与分享的老师实在太厉害了,她们不仅制作了精美的课件,而且还打印了文字稿,王帆手写了几页的文字稿,八个人分享,有四个人明确表示在家里练过,发现自己说超了十秒钟。我心里当下一惊,我知道我已经从态度上落后了。
首先,我没有文字稿,更没有练习过。我极少念稿子,总是课件做好后,直接开讲。但看到大家都这么认真,我突然有些慌张了。为了表现我的重视,我在教案本上草草写了几行字,把教案本拿到了桌子上。虽然我没有看,但好歹是有了个文案。
![](https://img.haomeiwen.com/i15637052/5b2f9cba310632b8.jpg)
其次,我觉得青年人的思维真的很值得我学习。语文组的王雅倩和英语组的郝培楠做的课件都非常好,思维导图式的结构简单、清晰、一目了然。
![](https://img.haomeiwen.com/i15637052/ee86a7893844152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5637052/570106847e7ac0a6.jpg)
而且郝培楠老师的分享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分享中的不足,她的这个图更直观地对学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做了比较,要优于我的文字表述。
最后,在阅读的深度上,我不如王帆。以为她的分享结合了历史教学,也对改革的艰难做了一个很好的预测。她的话赢得了老师的强烈共鸣。因为很多人是不愿意去改革的,改革有风险,改革意味着自己和过于那个躺在舒适区的自己宣战。这种打破,对自身是个很大的挑战。
所以,我本人更喜欢革命前面的几个修饰词“静悄悄的”,新课标已经颁布,课改势在必行。佐藤学认为,学校改革的第一个关键就是每位教师都敞开教室,上一节公开课,并且要人人有研究的课题。但是政治组本该分享第二章这么关键的内容,她们却跳过去了。由此可见,革命两个字,一旦“革”起来,估计会要了老师的命!
我分享后一直在为自己不够认真,不够充分的准备,不够有深度的发言而懊悔。一个年仅50的老教师自然不能和那些年轻教师比,这是我对自己的安慰。但我深知,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更需要做个踏实的行者,让课堂的改变,学生的改变静悄悄的发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15637052/42eadd18b293b0c8.jpg)
【另:今天收到了省级课题结项证书,我获得了良好的等次,对于我来说这是个极大的进步。市级课题研究报告获得成果二等奖。鉴定报告中说我对教学策略和基本模式的提炼不够,让我一个下午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其实我一直知道我研究课题的理论提炼能力不够,只是没有找到突破口在哪里。这个鉴定报告给了我一个方向。但近期学校工作实在太多,一个班60多人的作业批改耗时太长,我几乎没有时间做自己的事情。心情有些郁闷,我还是要在工作和休闲之间找个平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