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xinli方法读书
为什么有的人说话总能让别人炸毛?

为什么有的人说话总能让别人炸毛?

作者: 胡论古今 | 来源:发表于2017-09-25 14:44 被阅读2041次

    导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生活中,一些人总能两三句话就让你炸毛。我最近就碰到了。

    前两天,一个熟人给我发了一条消息。

    他说,“听说你在做公众号啊?”

    我回复,“对啊。”

    结果他回复:“像你这个年纪的女生,就应该学点厨艺之类的。搞写作有个毛线意思,以后能当饭吃吗?”

    我:……

    这是什么奇葩言论?

    我正当要生气的时候,转念一想,他不是个例。

    生活中,同事、同学、朋友之间,亲戚之间,甚至恋人之间到处都有这样的人。

    比如,情侣之间往往会说,“你老是说话不算话,你就是一个骗子!”

    就是因为某一次答应好的事情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做,就说明对方是一个骗子?

    他们这些人说话并没有什么恶意,但是往往分分钟让别人炸毛,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他们只会说话,但不会沟通。

    在分析有的人不会沟通的原因之前,我想先解释一下,说话和沟通的区别。

    说话重在表达自己,而沟通重在彼此交流。

    说话,是指用语言来表述事实或表达态度,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

    而沟通,顾名思义,两条沟要想通,必须要有条道路或桥梁连接起来才能通,接通之后才叫沟通。

    如图:

    by 灵魂画手林念

    人与人之间沟通就是如此。

    你要和另外一个人沟通,那你就必须用语言、非语言(肢体动作、表情等)与对方建立联系,而不是一味地陈述事实与表达自己的态度。

    比如,有的情侣之间说话时是这样的——“你每次说话都不算话,你就是一个骗子!”

    这种说话语气是在表达你对对方的态度,只能算是说话,不算是沟通。

    而沟通应该是——“你这个月两次答应陪我吃大餐,但是两次都因为有事耽误了,这件事让我挺失落的。我希望我们下一次尽量可以一起去吃,你觉得呢?”

    这种说话方式一方面客观理性地陈述了事实,另一方面,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最后,询问对方的感受。

    这样才算是一种沟通。

    而很多人说话分分钟把人惹毛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01

    事实与意见混合

    说到沟通,其实情绪在沟通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想想看,如果你身边有一位这样的朋友——他常常因为你做的任何一件小事而不断批评并试图纠正你的所有行为,那你跟他沟通时是不是会心里有点发怵?

    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低情绪智商”。

    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用情绪智商来描述我们理解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以及对他人的感觉保持敏感的能力。

    而不会沟通的人常常是因为他们理解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较低,同时对他人的感觉不够敏感。

    正是因为无法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他们的大脑常常接收一堆谬误,这些谬误导致不合逻辑的推论,从而与别人沟通时产生冲突。

    这些谬误以两个最为典型。

    第一个谬误:“应该”的谬误。

    典型例句:

    “你就应该听我的”

    “你是我媳妇,就应该为我洗衣做饭”

    “你是我老公,就应该养我一辈子”

    这种人跟别人沟通时,常常只有一种模式,即“你应该如何如何/事情应该……”,而不知道“别人原本是什么样子/事情发展有它的规律”,也就是说,不能区分“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

    以我开头的例子为例,在我这个熟人头脑中,他分不清“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

    在他看来,“女生就应该学做饭洗衣,而不是写作”、“你这个年纪就该谈婚论嫁了”。

    类似这样的观点还有:

    “你是男生,你就应该请客吃饭”

    “你是我的朋友,你就应该理解我心里所想”

    “她应该听我的建议,我是为了她好”

    以上这些信息都是在说“应该是什么”。

    陷入“应该”谬误中的人,内心总是希望别人能按照自己想的那样去做事,去想问题,去说话,希望一切都按照自己预期的那样去运转。

    当别人没有按照自己内心期待的方式去做时,他们往往会对他人产生责怪、埋怨的心理,认为是别人不能理解他们,别人不能满足他们的心愿,总之,一切都是别人的不对。

    这样非理性的心理,往往会导致三个不好的结果。

    首先,它导致说话人产生不必要的痛苦。因为不断渴望理想的人,理想的事情,所以,他们很少会对周围的人和事情满足;第二,只是习惯性地抱怨他人而没有行动,这种非理性的情绪会形成惯性思维,而这种思维会慢慢导致说话人面对人与事,只会抱怨,而不想做任何事情来改变令Ta不满意的状态。第三,这种抱怨式的沟通方式,会让别人对说话人产生防卫心理,也就是我们说的瞬间炸毛。

    那如果我们说话时,不用“你应该”,而用“是什么”这种思维想问题的话,会出现这样的情景:

    “她是女生,她热爱写作,这是她的兴趣爱好,这是客观事实。尽管我无法理解写作的意义”。

    “他是男生,但是我也不能占着所谓的性别优势让他为我买单,我没有权利这么做。”

    “他是我的朋友,我们是完全独立的两个人,彼此想法不尽相同,这是事实。尽管我还是希望他能理解我,但我不能强求他就应该理解我。”

    “我给她提出了建议,不过她没有接受我的建议。那是因为她有她自己的规划,我尊重她的想法,毕竟她的生活她做主。”

    “她是我媳妇,我希望她在下班之后有空的话能为我做顿饭,这让我感觉到幸福。但是我不能认为媳妇就应该为我洗衣做饭,因为我们俩之间是互相尊重,彼此独立的两个个体,我如果有“她应该”这样的心理,说明我并没有真正的尊重她,她没有义务必须为我做这些。”

    综上所述,如果你能够认识到自己已经陷入“应该”这种思维中,就应该明白,人与人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与处理事情的方式,你首先得理解这个世界、社会中的人都有它本来的规律在运转,你不能将“应该”的谬误强加于别人身上。

    总之,常用“你应该”的人,在你想要表达你的需求时,不妨直接告诉别人你喜欢什么,你希望别人为你做什么,而不是说教、强硬要求。

    因为“你应该……”这种说话语气无论你怎么说都会让人很讨厌。

    02 

    事实与推论混合

    除了“应该”谬误,不会沟通的人常常接收的第二个谬误是过度推论的谬误。

    过度推论包含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基于有限的证据而做出推论。

    典型例句:

    “你不陪我吃饭,看来你是真的不爱我”

    “你算什么朋友,你连我的生日都不知道”

    在上述的情况中,说话的人只是因为别人一些有限的不足之处就直接推论这些缺点代表别人的全部。

    你想想,很多情侣之间闹矛盾,往往都是因为一件事情开始,最后波及到感情是否深厚,再最后要闹分手。闹分手的一方大脑思维往往就是这种模式。

    其实,静下心来一想,除了别人偶尔的不足,很多时候,别人其实并没有我们想的“一点也不爱你”、“真的不够朋友”。

    所以,当你下一次因为一件小事推论别人整个人都不好时,你不妨平静地想一想,是不是别人像你说的那样100%的不好?

    还有一种过度推论的类型,就是我们总是因为别人一次的缺点而过度放大他们的缺点。

    “你总是不听我说话”

    “你总是说话不算话”

    “你太笨了,我跟你说了多少遍了你还记不住”

    试着进一步想想,你就会发现这些“绝对的”陈述几乎都与事实不符。

    “你总是”、“你老是”、“你常常”、“你从来都不”等等,这种说话方式都说明了你用“绝对的”陈述来表达对对方的不满,这样的说话方式一来让对方听了不爽,二来会造成你内心好像真的受到了伤害,而事实并不是这样。

    所以,不妨试着用更准确的信息替代过度推论传达给他人以及你自己时,你会觉得好很多。比如:

    “最近这三天,我发现我跟你说话时,你至少有五次没有听我说。”

    “今年以来,你答应我的事情还有两件没有兑现呢。”

    “我跟你说了应该有三遍,但是你还是没有记住。下次专心听我讲好吗?”

    如果这样说的话,会让对方明确地知道自己的那些具体行为没有做好,一方面可以让对方理性地接受你的说法,另一方面也会让你自己能够意识到事实是怎样的,而不是你想的那么夸张。

    03 

    不同关系与场合,用同一套语言规则

    我们通常用语用规则来决定如何在一个给定的情境中诠释信息。

    语用规则,通俗来说,相当于游戏规则。不同的游戏有不同的游戏规则,所有的玩家要想玩,就必须理解和遵循同一套游戏规则。

    比如说,我喜欢玩的一款棋牌类游戏的游戏规则是每一轮牌中最大的牌胜出,累积得分最高的出局,得分最低者获胜。而我喜欢玩的另一款模拟战争类游戏就跟棋牌游戏规则相反,这个游戏中每一轮对战中得分最高者获胜,累积得分最高者胜利。

    如果我将棋牌类游戏的规则用到战争游戏中,我保证自己活不过三秒。

    在沟通中,同样如此,不同的沟通场景,不同的个人关系,有不同的说话规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什么场合说什么样的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话方式。

    而不善于跟别人沟通的人,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无法做到语用规则要跟随不同沟通场景自由切换。

    他们往往随口的一句话,就让场面很尴尬。

    一个朋友的朋友曾请求添加我为好友,我一想是朋友的朋友,就同意了。

    过了没两天,她直接甩过来一长篇英文毕业论文,让我帮忙翻译。我回复她因为我不是翻译专业的,完全不懂翻译,所以,恐怕帮不了这个忙。

    后来,她给我发消息说“我们都跟那谁谁是好朋友了,这关系,你还不给我帮这个小忙吗?真够小气的!”

    我:(黑人问号脸)

    这个女生就是典型的在不同关系用同一个语用规则。

    如果她对自己的好闺蜜这么说,我想也没啥问题,但是她对我这样一个跟她没有什么交情的人如此说话,只会让说话气氛很尴尬。

    我们跟好闺蜜之间开的玩笑话,在另一段关系中,常常不会说。因为说出来,就可能让别人感觉到冒犯。

    不同的说话场景中也是如此。

    在朋友聚会中,你和好朋友之间互开玩笑、互损,甚至开玩笑说起对方当年与前任苦恋多年中分手的往事,这些都无可厚非。假如换一个场景,如果你去好友家里叙旧,当着他现任的面再说那些开玩笑的话,就有些不合适了。

    所以,你要聪明地知道在不同的关系中,不同的说话场景中,运用合适的语用规则,才会使沟通往好的方向发展。

    04 

    “对人不对事”导致矛盾升级

    还有一种让人炸毛的说话方式,即对人不对事。

    有的人想表达自己不满的时候,常常选择这种方式。而这些场景常常发生在情侣、已婚夫妇中。

    假如某人对另一半某些行为不满意,不会沟通的人会选择抱怨对方的人格,如“你太懒了”、“你一点上进心都没有”、“你根本就不负责任”,这些都是明显地针对个人性格、人品进行攻击,这种沟通方式不但会导致双方冲突升级,更会因为你的嘴上逞一时之快,让对方内心被伤害,这种伤害长时间难以被修复,影响你们的感情。

    而会沟通的人更多选择对对方的具体行为抱怨。比如“你又把袜子扔到沙发上了”、“这周有连续三次你都不愿意帮我做家务”等,无论是谈论袜子还是做家务,这些话题涉及的都是希望对方改变具体的行为、生活习惯。

    总之,如果你说话总是让气氛尴尬、或者让别人难堪、生气,那你就要反思自己是不是犯了我说的四条禁忌:

    第一,分不清“应该是什么”和“是什么”,总是习惯性地用“你应该……”来要求别人。如果你犯了这个错误,以后就直接表达你的想法与要求,用“我想”、“我希望”等字眼直接表达,而不要用“你应该”这样说教意味的话。

    第二,犯了“过度推论”的错误。常常因为一件小事的失误就认为别人做不好任何事,或者因为别人的一个缺点,就认为别人浑身哪里都有错。要想改变这一点,需要你在说话之前细想一下,对方是不是像你所说的那样糟糕,如果不是的话,就请你直接告诉对方他哪件事做的让你不高兴了,而不要过度给对方下定义。

    第三,在不同场合、不同关系中使用同样的说话规则。记住,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关系要使用不同的说话规则,否则很可能会导致气氛尴尬或者关系受损。

    第四,说话方式常常对人不对事。这是跟人沟通中的大忌,很多人都犯过这样的错误。解决办法就是“对事不对人”,尽量说出对方的具体行为来表达你自己的不满,而不要轻易上升到对方的性格、人品上来。

    亲爱的你们,与人沟通时,不要常用“你应该”这种语句,更不要因为别人的一件小事而否定他的全部,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关系中记得使用不同的说话规则,如果想要表达不满,那么就说出对方的具体行为来表达不满,不要攻击他人的人品。

    如果能做到这些,下一次你与他人沟通氛围会更好。

    (完)


    参考资料:(美)罗纳德·B·阿德勒、拉塞尔·F·普罗科特《沟通的艺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5e1eb3ba6b49:不会控制自己情绪的人真的是让人吃不消,分分钟给你炸毛
        胡论古今: @潜在的须臾 确实如此。所以我尽量说话注意,免得不小心让别人炸毛😂
      • 郑钱钱的小笔记:我也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会因为一些事情,别人色一句话影响自己一天的心情,还会吧这种情绪带到工作和生活中,今年目标管控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在伤心和生气的时候,不把情绪扩散,感觉不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一种情商很低的表现
        胡论古今:控制情绪真的是需要技巧的,我以前也很容易情绪化,我倒是不会把情绪带到工作中,但常常会把负面情绪发泄给身边的人。我推荐你看一本书《非暴力沟通》,我觉得蛮好的,可以配合《沟通的艺术》看,还有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这本书超级厚,600页左右,但是非常全面,小到人际关系的沟通,大的社会中的种种心理现象,比如说为什么网络上有那么多喷子,为什么马路上有人摔倒的时候没有人施救,非常多的知识点。读起来稍微专业一点,略显枯燥,但是你理解了就会发现你看完这本书对整个社会会有新的认识)。原谅我一个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止不住地想推荐这类心理、社会传播类的书籍诚信推荐,可以看看。:stuck_out_tongue:
      • e9394f05b382:直男癌
        胡论古今: @穆勒王 没错,有的人说这种话确实有“直男癌”倾向
      • 是一鱼:我要收藏 有空多看看 避免自己也这样 我也老是建议别人怎么怎么的 看来要改进 因为只是建议😀这样自己也能开心点
        是一鱼: @胡论古今 是的
        胡论古今: @江艺川 我也一开始常常会给别人建议,后来我发现哈,就是人与人是真的不一样的:你认为对的别人不一定认为对,你喜欢的兴趣爱好别人可能觉得你好无聊,你追求的事业别人觉得毫无意义。就是这样子的。正是因为人与人的不同,所以才让这个世界丰富又多元的同时会有一些性格,思想的碰撞。我觉得还蛮有意思的。对于提建议这一点,我想跟你分享一下我的做法哈。我现在还会提建议,比如别人真的拿不定主意征求我意见的时候,我会客观分析情况,给出我认为对的建议,他听不听是他的事情,我只说一遍,其余的,我就不会再说了。原因有二,第一,大家都是独立自主的成年人了,你的建议一遍说完他肯定会明白,不需要重复你的建议。第二,都说“话说三遍淡如水”,这是真的,话就只说一遍,表明你的态度与想法,免得说多了让别人烦。再亲密的关系都是这样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还真是一门大学问哪)😀
      • 98b3c6136026:现在是一个多元的时代,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和他人不同的喜好或者三观,因此在看待同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内心可以不理解,可以不接受,但是我们必须要尊重别人的做法喜好和三观,尊重别人的价值。
        98b3c6136026: @胡论古今 但是我都写不出来你这么好的文章🙈
        胡论古今: @灰色的鱼_66e0 对,你说的极有道理。基本把我整篇文章意思概括了。服!😁
      • a24a9de3b93d:这种人真的挺伤人的,悲伤的是,好像我也是这种人😖😖希望自己以后能够多注意,情商高点
        胡论古今: @妡主 都一样,我以前也控制不说地想说。尤其对男票喜欢说“你就是个骗子,说话不算话”、“你太懒了”之类的,男票每次也是听得很心塞,不知道我说的到底是他做的哪件事儿,😂后来,就慢慢学着说具体事,说完彼此不生气,而且感觉我自己内心平静了好多。
      • 白露未晞漪:闺蜜从天水寄了一箱核桃,好心让室友吃,结果她说:“你脑子不够用,还是你吃吧😡”
        胡论古今: @落月似霰 有的人把这种说话方式当做开玩笑。我在生活中也碰到过。我就不明白有的人明明可以好好说话,为什么非要选择这种伤人损己的方式😒
      • 素熙cherr:我都是很直接的沟通😂😂
        素熙cherr: @胡论古今 嗯嗯,可以试着看看
        胡论古今: @素熙cherr 哈哈,我曾经也是。真心推荐你看看《沟通的艺术》这本书,就是我这篇文章末尾的参考资料。这本书我今年买回来反反复复地看,有关沟通的问题都可以在上面寻找到答案,内容很专业权威,读起来我也不枯燥。你可以试试看一下。😀
      • 傻傻小萝卜:这篇文章很赞,很棒
        胡论古今: @傻傻小萝卜 谢谢啦,嘻嘻😁
      • 南灵岛有小鹿:我在沟通时,你上面所说的点,基本都犯遍了哈哈。已收藏你这篇文章,我要反反复复多读。
        胡论古今: @鹿切慕溪 嘿嘿😁,共同学习。
        南灵岛有小鹿:@胡论古今 好的。这本书周末就看。哈哈,非常感谢你呐。
        胡论古今:@鹿切慕溪 我也是诶,我有时候的确会过度推论。后来,我自己发现这个问题了,赶紧慢慢改变。强烈推荐你看一下《沟通的艺术》,认真读完绝对对你有启发。😊
      • 南灵岛有小鹿:超棒的啊!!! 你要多多分享。我做笔记了。
        胡论古今: @鹿切慕溪 谢谢支持,哈哈,太开心啦
      • 张大惊:不是一路人
        胡论古今: @张大惊 嗯嗯,你说的也对。三观不搭也更容易造成没办法沟通。
      • 酷雪冰凌:👍👍👍
        胡论古今: @酷雪冰凌 谢谢支持!😀
      • 胡论古今:大家好,我是胡帅。
        这篇文章是我在简书发布的第四篇文章。
        我在努力写一些对大家生活有启发作用的文章。
        欢迎讨论。
        海底的鸟:@胡论古今 嗯我同班同学就叫这个名字
        胡论古今: @海底的鸟 这个名字看起来很像男生吧?😂
        海底的鸟:方便问一下你是男的还是女的吗?

      本文标题:为什么有的人说话总能让别人炸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yeq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