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乡村学堂

作者: 田晓隐 | 来源:发表于2016-11-14 21:24 被阅读0次

文/田晓隐

顺着红岩寺阴坡的板车路向东南方向走,走到岗湖冲,翻过堰塘垭,下去是村小学。村小学坐落在盆地的西侧,对面的大山是和红崖连着的青崖。站在这座山头向南望,沮水河流域尽收眼底,漫过沮水河流域正对面是百峰九龙寨巍峨大山,向东南偏马良官帽山隐隐在望,向西南望欧店望夫山天高云淡。

小时候我以为世界就我们一个村庄那么大。

我问过父亲,顺着板车路一直走,最终去了哪里。父亲说板车路到了泉水沟,就没了。再往下去是乌龙洞河,河对面是两峪桃园,顺河向下是马良。父亲解释的不耐烦了,便说等你长大了自己走一走就知道了。那时候我觉得世界如此新奇,对地理的热爱,对在路上的向往,应该那时候就在心里埋下了种子。

板车路是一条土路,晴天踩上去柔和软乎,阴天便满腿黄泥巴。上学迟到是大多数,毕竟是远。

红岩寺的那个雪啊,下的真叫大。火笼火烤的胸面前生疼,背后凉悠悠。路上的冰结的像块镜子似的,人走在路上只打颤。冰天雪地,除了上学的小娃子在路上跑,几乎没什么人,颇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况味。要是我们谁走得早,就用棍子在路边的雪地上写几个字:我在杨树垭等你,快来。经常到学校去都是第二节课下了。

一次,教委领导要下来听课,老师一再让我们离的远的要早起,早到,不能迟到,结果我们还是迟到了,一群个个冻得脸红脖赤,雪粒在裤腿上结冰上冻,拎着火篓子站在教室门口,老师说我们是送晌饭。竟然有人回答老师说,火篓子里面埋有两个洋芋,火篓子里烧的是红薯。当时老师的哭泣我们记得,只是忘记了来听课调研的领导的表情。不过后来新修了一所希望小学倒是真的。

还记得一个下雪天,我是倒数第二个,我在雪地上写到:军军,我还没走,你到上湾等我。结果军军在上湾等了我一天,没去学校,晚上他爸跑我家对我父亲说了,我挨了顿暴揍,第二天去学校,在教室后面站了一天。军军到现在还是我好哥们儿,不过我再也没跟他打过马虎眼,这种人是搞实事儿的人。

排队放学,最远的走最前面。一个队一个队唱歌。一路顺着堰塘冲往回走,大人们在地里干活,学生们在路上唱歌,放牛人在山坡上吆喝。

在我们这帮人长大离开之后,读过人老几辈的乡村学堂就不存在了。借读外地的,寄读县城的,新建的学堂大了,也亮堂了,但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少。

乡村学堂不复书声琅琅,以及那极富韵律的敲打钢圈的上课铃声。

相关文章

  • 最后的乡村学堂

    文/田晓隐 顺着红岩寺阴坡的板车路向东南方向走,走到岗湖冲,翻过堰塘垭,下去是村小学。村小学坐落在盆地的西侧,对面...

  • 走进临湖文体中心(续)

    座谈会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临湖文体中心顾主任又安排我们参观了位于临湖镇的苏州乡村振兴学堂。 苏州乡村振兴学堂以...

  • 永难忘怀的乡村小学

    我这里要说的乡村小学,其实是我年幼时在老家上过的学堂。学堂坐落在乡村的西面,正好挨着进村的大路,学校后面是一片郁郁...

  • 乡村||最后的土狗

    理事会乡村专栏编辑:文言明语 推荐语:当老狗旺财走了以后,家里又迎来了一个新成员,它就是小黑,又一次给家人们带来了...

  • 一次游学,一场感动

    ——陈家铺平民书局游学活动之感悟 很久以前,乡村是游子们寄托情感的寓所。我们在乡村办学堂,修宗祠,定...

  • 一院。一狗。一人。

    回归乡村最后的寂静

  • 只有风而过

    从很多年前起举国凝视亿万期盼乡村的目光开始焦灼不安 去城镇的路途日渐拥堵,也挡不住身后乡村的落寞最喧闹的学堂也能听...

  • 乡村学堂思万千

    如今学堂换新椽, 楼房已代旧时砖, 夏有空调冬有暖, 蛋奶工程溢爱怜。 少青活动在宫前, 软件硬件步步鲜。 唯有憾...

  • 学堂

    这几天去学堂,上了几天课,外围看似不起眼的乡村学堂。 不进去,永远发现不了,里面的精彩。 里面有能容,几千人的会场...

  • 乡村社会最后的温暖

    小长假前一天,早上七点,还未从梦中醒来,电话铃想起,小弟告诉我,88岁高龄的姨妈凌晨走了。 迅速起床,与小弟商量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最后的乡村学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yhk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