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笔记大学,考研,学习
我考人大法硕时犯过的错与歪打的正着?——读《认知天性》

我考人大法硕时犯过的错与歪打的正着?——读《认知天性》

作者: 地面开花 | 来源:发表于2019-01-20 22:17 被阅读3次
我考人大法硕时犯过的错与歪打的正着?——读《认知天性》

一、 我的基本情况

2008年,我考入河南工业大学英语专业(工科院校里的文科专业,不用想就知道,在学校里是一个末流专业)。

我在同学眼中是一个比较勤奋的人。大学四年,我基本没有旷过课。没课的时候,我经常会一个人去教室预习课本,或者去图书馆看会课外书。

但是,即使如此努力,在大学四年竟没有得过一次奖学金。学习成绩也基本都在中等以下。后来我才明白,我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傻傻学习的书呆子。

不过,幸运的是,2012年,我以总分372分的成绩考入了人大法学院。

二、 那些考研复习时犯过的错

我一直觉得自己最大的不幸就是自己太笨,而更大的不幸就是从来没有人告诉我如何学习才是高效的。于是,我那些高中学习时的笨方法一直延续到了考研。

记得在复习宪法时,为了学好,我还特意买了一本人大本科教材配套的练习题集。当时,我为了巩固学到的知识,在看完宪法的一节内容时,就立刻去做相应的习题。大多数题都能够做对,当时感觉真是不错啊,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学的不错。

这种学习带来短期记忆的假象一直迷惑着我,让我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学习方式。

2018年夏天,我看了熊召政的历史长篇小说《张居正》,当时觉得趁热打铁,应该把相关的书籍和视频也一起看了,于是我就又看了钱穆的《历代政治得失》中明朝的部分,及百家讲坛郦波老师讲的《风雨张居正》。在听郦波老师讲“留情风波”等内容的时候,那种熟悉感觉又回来了。嗯,老师讲的这个我知道,那个我也知道。然而我不知道的是,这只是短期形成的一个记忆。

在看《认知天性》时,我才明白,这就是反复阅读或者集中练习带来的短期效果。简单来说,就是,在短时间内反复阅读或者集中练习,会给你造成一种假象,那就是你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而实际上,这只是形成了一个短期记忆,过不了多久,你就会把这些知识统统忘记。

书中还提到,划横线、荧光笔标记等也并不能增强你的记忆。

我记得自己在考研的时候,在书中部分文字下面划黑色的横线,部分文字下面划红色的横线,还有是用荧光笔把某些文字标亮。记得当时在上日语课时,我在下边看法硕分析,被教日语的夏老师看到,夏老师还说我“看你这书划的,一定学得很努力、很不错”。当时听到这句话,我内心还是十分欢喜的,毕竟上大学之后,成绩平平的我很少得到鼓励。

然而,划了这么多黑色的、红色的、荧光的标记,我就真的记住了吗?

现实总是喜欢打人脸的。

我并没有记住那些知识点。

三、 那些考研时的歪打正着

我都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开始改变了学习的方式。我想,大概是看了那么多遍,每次从新看时,总发现这个好像有印象,但却什么都没有记住,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改变的吧。

记得大三那年的暑假,有一段时间,自习室好像关门关的比较早,我就在宿舍二楼的那个活动室(早上可晨读、晚上可看书)里开始了另一种学习方式。我开始做笔记了,就是把刑法各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列成一个表状的形式。不过这种形式特别的费时间,有时候一个晚上也只能写二三页笔记。不过这样确实有了一些效果,那就是下次我再背书的时候,发现有些知识点是记得的。

看《认知天性》时,我才明白,欲速则不达,慢工出细活,那些你费尽心力,耗费时间的真正用心的、落细的、看起来很累人的学习反而能让你记得更久些。而且你在自己做笔记的时候,是对知识所进行的再加工、组合,就是书中所提到的“细化”。

我无意间形成的另一个学习方式,则彻底地改变了我以往的记忆法则,却间接地完成了我专业课识记的任务。

有一段时间,我在复习法硕专业课的时候,每天看的包含多个知识点的内容,我都会在吃饭的路上想一部分,看看我记住了那些;然后晚上睡觉的时候,我会把今天看的几个主要的知识点,都回忆一遍;第二天早上背书的时候,我会再回忆一遍,记不起来的就翻下书看哪些忘了;等过个一星期或者十天,我就再背一遍这些知识点。

就这样,大概坚持了一个多月,我把刑法、民法、法理等一些主要的知识点都记得差不多了。之后,再记忆就没有那么费力了。

然而,不幸的是,这种记忆方法并未真正融入到我以后的学习中。

在看《认知天性》时,我才知道,这就是间隔检索,也就是在学习之后,改变反复阅读的习惯,通过检索来发现自己记住了哪些知识点,有哪些是遗漏的,并进行补学,然后再通过有时间间隔的检索,增加回忆的难度,从而打造长期记忆。

还有一个学习方法,则彻底改变了我学习的方向,直接决定了我的考研成绩。

任何的考试都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最重要的是如何区分这些重点。当时我的一个主要做法就是,把近十年的真题都总结起来,对应各个书中的章节。

比如说,我把法理学近十年的真题都总结到一张纸上,然后再把他们对应到书中相应的章节中;再比如,我把刑法学近十年的选择题及其分值都对应到书中相应的章节。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我会形成一个感性的认知,就是哪些章节考的知识点比较多,哪些章节考的比较少,什么样的知识点会重复考,又是怎样考的。

同时,在对上述真题点的规律有了一定掌握的基础上,我会做一份自己的真题猜测。比如法理学的大题,我首先会排除近三年的大题(不会重复考了);其次,根据往年章节相关知识点的考查多少,我会多押几道大题或者少押几道大题。具体来说,就是,有的章节我可能押十道大题,而有的章节,我可能只押二三道大题。而且,在复习政治的时候,我会注意今年的热点是什么,那么对应到法理学,这个热点能体现什么样的法理。

而靠着这样的方法,当年的法理大题,我押到了一个论述题,一个分析题。

这一学习方式为我的成功上岸涂上了最重要的一笔。

后来在看《认知天性》时,我才发现这一方式,涉及到了穿插检索,生成、细化、反思。任何考试,都是知识点的随意排列,而穿插检索能避免集中练习带来的学会假象,能让你真正明白这一知识点的应用前提,多样化应用等。而生成、反思、细化能够让你与已知的知识点形成更多的关联,预想可能出现的考查方式,并用自己的方式输出,这样你便能明白知识的变化与现实生活的关联,至此,你便算是真正看清了它的模样,懂得了它的本质。

四、《认知天性》的魔力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并没有对考研时的学习方式进行过认真、系统地思考。

如果我能更早地看到这本书,我就不会在2018年看完熊召政的《张居正》,就迅速地看完了《历代政治得失》的明朝部分,及郦波老师的《风雨张居正》,而是应该间隔一段时间再看,同时中间穿插着其他书籍,及间隔检索、反思、生成、细化。我就能记得更多,更系统,更深刻。

古语云:朝问道,夕死可矣。所幸的是,还不算晚。我结识了这本书,明白了以前的错处与经验,以后便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

相关文章

  • 我考人大法硕时犯过的错与歪打的正着?——读《认知天性》

    一、 我的基本情况 2008年,我考入河南工业大学英语专业(工科院校里的文科专业,不用想就知道,在学校里是一个末流...

  • 你的记忆方法对吗?

    看完《认知天性》,才感觉自己以前的学习方法都是错的。 《认知天性》时由美国的三位作者合作完成,马克麦克丹尼尔和亨利...

  • 我读《认知天性》

    一、为什么读 1、朋友圈对这本书的介绍引起关注; 2、在引导孩子怎么更高效地学习上有困惑; 3、教学上想要有一些突...

  • 掌握认知天性,让学习真实发生——读《认知天性》

    掌握认知天性,让学习真实发生 ——读《认知天性》 2020.8.27 从8月17到8月23号,读完这本《认知天性》...

  • 读《认知天性》

    认清学习的本来面目!“后刻意练习”时代来了!好好学习的心理学规律,做一个终身学习者,打造自己的心智模型。 一、认清...

  • 读《认知天性》

    昨天通过樊登读书听完了这本书,今天就采用快速阅读的方法来看这本书。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在学习方法上曾一直有个很大的误...

  • 读《认知天性》

    本书叫《认知天性》,讲的主要内容主要围绕我们如何有效地、正确地、高效地学习。很多是我们学生时代没有意识到的正确的学...

  • 读《认知天性》

    书中提到的方法,对一遍遍背,一遍遍抄但是效果不好的学法,很有帮助。 目前的一些现象 1. 我们对自己认知水平的判断...

  • 读《认知天性》

    颇感意外,我居然用了80分钟的时间,读完了一本书《认知天性》。 这本书属于学习干货类书籍,总共302页。 书中的一...

  • 读《认知天性》

    《认知天性》,这本书将带我们认识人类的认知规律,并发现认知规律和学习之间的紧密联系,进而掌握简单易行的学习法则。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考人大法硕时犯过的错与歪打的正着?——读《认知天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yif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