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讲堂留影89

作者: 饮酒扬波 | 来源:发表于2023-11-16 21:35 被阅读0次

    2023-11-17 八十九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曾任《中学政史地》编辑部主任。

    4.2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语音整理
    我们今天来继续学习《论语·里仁篇》的第二十四章。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这一章孔子继续在讨论言和行之间的关系。类似的内容我们在前面已经说了很多次,它们的主题是一致的,就是重行而轻言。我们知道伟大领袖毛主席,他有两个女儿,一个叫李讷,一个叫李敏,我猜想它的来源就是孔子的这句话。
    孔子的这句话意思很明确,没有什么争议。就是说我希望自己呢,作为一个君子要能够少说话,多干事儿。这里的重点在于两个字,一个是“讷”,一个是“敏”。“讷”就是说话要谨慎,要少说。“敏”就是要勤勉,要敏捷。
    “讷于言而敏于行”,这对于孔子来讲呢,又是一个悖论,因为孔子他自己每天都在说话。周围有很多学生,天天都找他请教,他每天都在说出自己的知识或者是观点。那实际上孔子在这里也在提醒自己,让自己能够少说一点,多做一点。应该是一个孔子自我反省的结果。
    所以,前面还有一个字“欲”,“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也就是说,他希望自己是这样的。正是因为没有实现,所以才有这样的愿望。
    在春秋晚期,随着这个旧制度的瓦解,新制度还没有形成,各个学说就相互争论,从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这种状况。“鸣”,就是鸣叫,每个人都可以说出自己的观点。甚至呢,还专门出现了一个学派叫纵横家,就是靠说话来求生存的,来求官职的,来求显达的。
    所以在社会上,出现了一批人,就是缺乏实干,天天说大话,坐而论道,尤其以读书人为生。
    前面第二十二章,孔子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就是让自己的弟子要谨言慎行,避免陷入说大话,空谈误国这样的一个境地。
    在现实中我们也知道知易行难,说大话、谈理想很容易,但是真正要实行起来却很艰难。就拿孔子自己来说,他奋斗了一生都没有实现自己利己安人的这种理想。可见这个行要比说要难得多。正是因为如此,孔子他反复告诫自己的弟子,要少说,要多做。
    我们举个例子,就是宋朝的时候,很多人批评这些儒生,也就是读书人,说他们不干实事儿,只会标榜自己忠君爱国,并且用了一句话来总结他们这种状态,“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易死报君王。”他们觉得自己很爱国,天天陷入自我感动,但是对国家没有什么实际贡献,每天只是把手揣到袖筒里谈论心性,面临外族入侵,国家面临危难的时候,就只有一个途径,自杀。
    那这类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呢?当然,他们不坏,他们为了国家连生命都愿意献出来。但是他们为国家做贡献了吗?没有,只是坐而论道。所以前领导温家宝,一再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最后,我们也用这句话勉励我们自己,多干实事,少说空话、假话、大话。

    孙中兴详解〔摘〕

    孔子在这里强调的是“讷言敏行”是“君子”的言行目标。“欲”是指君子主观的愿望,也可以说是“君子之志”,是想要做君子的人在言行上一个奋斗的方向。同样的想法也可参考《易经·系辞上》:“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这也是毓老师讲到言行或言语的重要性时经常引用的一段话。

    钱穆讲解

    敏讷虽若天资,亦由习。轻言矫之以讷,行缓励之以敏,此亦变化气质,君子成德之方。

    李零讲解

    孔门当中,有资格入德行门,受老师夸奖的道德先生,尽是不爱说话的人,如闵损、冉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讲堂留影8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yry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