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生百味律师随笔随笔作家
不同寻常的瓷板画,精于钻研的他居然做到了

不同寻常的瓷板画,精于钻研的他居然做到了

作者: 北塔雪松 | 来源:发表于2019-01-31 17:14 被阅读161次

那是在海淀区进行新一轮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时,有学院南路社区反映在社区里有一位老人,会在瓷板上作画,不知能不能申报。于是,我就与社区工作人员一道去拜访他,当时他未在家中。就由社区通知他,让他带着自己的作品到街道,我们看一看。

那天,一个个儿不高的老年人,拎着个大提包来到办公室,他就是李振光。只见他从提包里一件件地掏出他的作品,全是在瓷板上作的画。看完以后,我有点儿犹豫,虽然他自称是瓷板画,虽然也是在瓷板上作画,可这个瓷板画与传统的瓷板画又不完全一样呀。

传统意义的瓷板画是指在平素瓷板上使用特殊的化工颜料手工绘画、上釉,再经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种平面陶瓷工艺品 。瓷板画的工艺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到了明中叶真正意义上的瓷板画出现,清中期,随着清代瓷艺的迅猛发展,当时的瓷画艺人致力于把纸绢上的中国画移植到瓷器上,因此瓷板画受到了人们的青睐,成为重要的商品瓷。瓷板画可装裱、或嵌入屏风中,作观赏用。嵌瓷屏风无论是围屏、插屏还是挂屏,都经常会见到上边镶嵌有装饰意味浓厚的瓷板画。品种非常多,有青花、青花釉里红、五彩、素三彩、斗彩、粉彩、墨彩、浅绛彩等等。绘画、纹饰内容涉及面也很广泛,包括人物、山水、花卉、虫鸟、翎毛、鱼藻、吉祥图案等,几乎无所不包。形制则有长方、圆形、椭圆、多方、多角、扇面等多种形制。瓷板画与纸绢画相比,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能都很稳定,不怕潮湿,不怕霉变,其色彩将保持数十年的鲜艳。而瓷板画又以景德镇瓷板画为最盛,景德镇瓷板画始于明清时期。民国初经“珠山八友”的潜心研究发展达到历史性的高峰。瓷版画以瓷入画,以胎为纸,在瓷板上彩绘,从而诞生了浓艳俏丽的新粉彩。这些作于瓷板上的画,汲取了中国画的营养,绘出的各种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不光彩传神,栩栩如生,其笔法、墨韵、色彩和同时代的海上画派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以其独有的历史积淀,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使得它与其它形式的装饰画相比更显魅力。

简单通俗地讲,传统意义上的瓷板画是先作画再烧制,而李振东的瓷板画则是在已烧制好的瓷板上作画。甚至他将家庭装饰的墙面瓷砖、地面瓷砖等都拿来用。这种画能算瓷板画吗?在咨询了有关专家后,认为李振东的瓷板画应为瓷板画的一种类型,可以予以申报。

李振光少年时期十分喜爱绘画,小学时期的美术课为其打下了艺术基础和追求艺术的愿望,在北京市内燃机总厂工作期间积极参加美术培训班,成为工厂板报宣传绘画积极分子。上世纪60年代末,在前门珠市口一个瓷器店偶然发现一位老师傅在白瓷瓶上作画,引起了极大兴趣。回来后,自己便开始钻研,运用自己原有的绘画基础,摸索着开始在各种瓷器上创作,无师自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别是他不仅在瓷板上做出精美的画来,而且还通过钻研,解决了色彩颜料在光滑的瓷板上附着并能保持,并不会脱落、被擦去,长期保持色彩艳丽。他的瓷板金粉装饰画是用传统国画的技法在白瓷板上或白圆盘上作画,一般采用家居装修剩余的瓷砖或家庭餐具的白盘,选择纯白、没有凹凸、没有暗花瓷器,取材广、简易。开始采用工笔画的技法,将山水、人物、花鸟等描绘在瓷器上,更采用金粉装饰,效果极佳,画面动人、灿烂夺目,给人以美的享受,再配以精美的画框更具有观赏性和收藏性。

2017年,为了给街道制作一部记录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资料片,我陆续联系到了属海淀区非遗项目和普查项目的几位非遗传承人,如“喜轿”传承人李连生、“李秀英按摩秧歌队”传承人李秀英、“面塑”传承人董英君、“钩编”传承人杨伟、“蛋雕”和“烙画”传承人徐建利以及“正体复本术”张栋梁等,但独独找不到他,瓷板画传承人李振光。有人说他搬家了,有人说他去了山东,总之不在学院南路社区里住了,而且连电话也不曾留下。我留话给熟悉他的街坊,希望他们能够转告李振光,一旦回来,最好能到街道办事处来一趟,我们可以再聊聊,建立起联系来。可惜,至今未有他的消息。希望他的瓷板画能够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同寻常的瓷板画,精于钻研的他居然做到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zcl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