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感,不多愁

作者: 4b2beda060ba | 来源:发表于2017-06-18 23:18 被阅读99次

    但凡作家,总是善感的吧?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凝结思想里的杂七杂八,打磨推敲,妙手著文章。

    文坛有则逸事。无数人知道“公主坟”,很多人听说过这个地名或关于这个地名的传说,只有琼瑶到北京旅游时路过“公主坟”,好奇这个地名,后来根据传说写出了《还珠格格》。琼瑶阿姨“善感”,不然写不出那么多的言情小说,被誉为“言情教母”。

    认识一位本地作家。在酒桌上偶然听到一件事,一个出轨的男人在黄昏时躲到人迹罕至的死胡同尽头给女人打电话,他以为那里绝对安全,没想旁边的储藏室“隔墙有耳”……这位作家亦是“善感”之人,就根据这个场景,写出了一篇有《聊斋志异》风格的中篇小说。

    “善感”往往跟“多愁”连接在一起,是谓“多愁善感”。

    汪曾祺也很善感。因为善感,才写诗,写散文,写戏剧,写小说吧;他活得有情趣,爱美食,喝酒,写字,画画……

    一棵普通的草木,在他的文字里,便更有了生命的活力——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车前子的样子很有趣。画家常画之为点缀。动画片中少不了它。不知道为什么,这东西有一种童话情趣。

    一个平凡的景,有了他的视角,便美不胜收——冬天的树,很快就会吐出一朵一朵透明的、嫩绿的新叶,像一朵一朵的火焰,飘动在天空中……美国没有苏州“清、奇、古、怪”那样的松树,没有黄山松,没有泰山的五大夫松。中国松树多姿态,这种姿态往往是灾难造成的。风、雪、雷、火。松之奇者大都伤痕累累。中国松是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和中国人的性格所形成的。中国松是按照中国画的样子长起来的。

    ……

    《人间草木》中,最具情感、最像散文的一篇散文,我以为莫过于《茱萸小集二》了。“每当家像一个概念一样浮现于我的记忆之上,它的颜色是深沉的。”……“我的脸上若有从童年带来的红色,它的来源是那座花园。我的记忆有菖蒲的味道,然而我们的园里可没有菖蒲,他是哪儿来的,是哪些草?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是我此刻把他们没有理,有的纠在一起。”……心上有一点小事使他睡不着。半夜到花园里去。看到一个火星。“咳嗽一声,招我前去,原来是我的父亲。他也正因为睡不着觉在园中徘徊。他让我抽一支烟(我刚会抽烟),我搬了一张藤椅坐下,我们一直没有说话。那一次,我感觉我跟父亲靠得近极了。

    本来是对家的深沉的回忆,记忆中是祖父的灰青色与褐色的房子、曾祖父留下的黑色充满影子的屋子,结尾仍然没有愁绪。补充的文字里依然是融融暖意。

    他善感,但绝不多愁。

    有人称他为“生活家”,这是很贴切的“标签”。“生活,是很好玩的”也是他的一句名言,代表了他的一种生活方式和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因为有这种心态,他笔下的一切,草木、昆虫、鸟兽、人物……有最纯粹的质朴、有最纯洁的生命力。

    汪曾祺说他自己的作品。“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于世道人心,我希望使人的感情得到滋润,让人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的,有诗意的。你很辛苦,很累了,那么坐下来歇一会,喝一杯不凉不烫的茶,——读一点我的作品。我对生活基本上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认为人类是有前途的,中国是会好起来的。我愿意把这些朴素的信念传达给人。我没有那么多失落感、孤独感、荒谬感、绝望感……”

    汪曾祺是真正懂生活的人。因为“懂”,所以“乐活”。他回忆西南联大“跑警报”的文章,也充满趣事和趣味。他的文章从来没有刻意的升华,却又总是给人以思考和启发——

    “日本人拍飞机来轰炸昆明,其实没有什么实际的军事意义,用意不过是吓唬吓唬昆明人,施加威胁,使人产生恐惧。他们不知道中国人的心理是有很大的弹性的,不那么容易被吓得魂不附体。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突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的精神,是永远整不服的。”

    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又有多少事能做到“不在乎”呢?好像在乎的事还挺多的,别人的批评,别人的评价,别人的一句话……现在回想起来,只想说:管他妈的!

    话题:

    1、除了《人间草木》你还读过汪曾祺的哪些作品?

    2、说说喜欢汪曾祺的三个理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一呼一吸一清净:《看水》《异秉》,我还记得。很有画面感,最后的几句话很能打动人心。☕☕
      • 一呼一吸一清净:汪曾祺先生是很生活化的文人。
        他,道的味道很浓,佛的意蕴淡些。
        ☕☕

      本文标题:善感,不多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zdw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