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写作第三世界成长励志想法
“别那么认真,差不多就行了”

“别那么认真,差不多就行了”

作者: 沐夕加油站 | 来源:发表于2019-06-09 21:42 被阅读6次
文/沐夕      图/沐夕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即使有很多人告诉你说,别太认真,差不多就行了,但你仍然要坚守住自己的那一份“净土”,坚持自己的态度。

因为,你对每件事情的态度,恰恰决定了你未来人生的高度。

和一朋友吃饭时,他突然就聊起了自己毕业一年后的变化。

他说,自己在学校的时候是一个挺认真的人,可到了职场上却改变了很多。当你在工作上遇到问题的时候,一想探个究竟的时候,你旁边总会有个声音在跟你说:“别太认真,差不多就行了”。

初来职场乍到,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也许我们不会那么在意,还是会把这句话当作耳边风,然后继续研究着自己的问题。

可人都有一个惰性,当身边越来越多的人都跟你在重复这句话,想偷一下懒的时候,就会安慰自己说,是啊,干嘛非要那么认真呢,差不多就行了。

时间长了,就发现自己完成工作的质量越来越低,和在混日子没什么两样,还时常感到焦虑,再也找不到在校时的成就感。

慢慢地,开始抱怨领导有眼不识泰山,永远看不到自己的努力;

抱怨自己的工作没有前途,不足以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跳槽的想法,却没有跳槽的行动;

抱怨自己身边的同事不够友好,羡慕别人的同事关系......

总之,就是即使什么也不做也总有抱怨不完的话题。

这样产生的结果就是:对工作越来越没有激情,就如行走在黑夜的道路上永远看不到光那般迷茫,随之而来的便是数不尽的失眠和焦虑......

什么东西能足以摧残一个人,我想一个态度就够了。正如有句话所说,“态度决定一切”。

你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了你完成工作的高度。

一个态度消极的人,不管他遇到多优秀的人或者遇到多好的事都会定义为这是消极的。可当一个人拥有积极态度的时候,即使面对的问题再棘手,他任然能以冷静、沉着的姿态去面对,并且解决得很完美。

朋友欣欣,她是典型的那种过着三点一线生活的人。平时爱好少,又死宅,所以除了上班就是躺在床上刷剧,对她来说,除了床以外的地方都是远方。因为她经常熬夜刷剧的原因,导致第二天上班没有精神,随之而来的便是工作频频出错。

可面对批评的时候,她却从未承认自己有错,还抱怨领导太较真,就做错了一点点,又没造成太大损失。

在《人性的弱点》中有这么有句话“抱怨他人,不如审视自己。”其实,一个人在对自己所处环境抱怨的时候,多数的问题都是从自己身上引申出来的。

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欣欣不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开始认为身边的人对她太过“苛刻”。她看不到工作的前景,没有期待,有的只是每天的“混日式”生活,慢慢地,等待她的便是一个负能量爆棚的工作态度。

在抖音上曾看到刘同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

标题是这样的:“窃取”别人变得更好的机会。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说实话我挺好奇的,随之而来在我脑海里便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别人变好是我能阻止的?

后面我点开了这个视频,视频中的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我有一个同事跟我这么说,他说,刘同,你想想看,我们这个节目,我是一个新闻节目,每天只有十条新闻,每个人只能做两条,你多帮别人做一条,别人就少做一条。

他说意味着什么?我说意味着我很蠢,要帮别人做很多工作。

他说,不对,你想想看,当你每做一条新闻的时候,都会遇到两到三个问题,你做两条新闻就是四到六个问题,你每天做的新闻越多,你遇到的问题就越多。

他意味着什么?就意味着当如果你一直都在帮别人做的时候,人家遇到的问题就很少,而你遇到的问题多,当你在你这个岗位上遇见越来越多的问题,且把它解决掉,就意味着你有比别人更多的经验,而且你窃取了别人变得更好的机会。

有人说,这个例子太落后了,别人变好的路径有很多,而且你一直在帮别人做事,就很少有时间停下来思考自己存在的问题。可仔细一想,这个例子却和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关系密切。

对于工作消极的人来说,自己的工作都完成不了,还要帮别人干,无非就是给自己找事干,累死累活也得不到什么好处;可对于一个工作积极的人来说,这却是一个提升自己的好机会。

因为工作态度积极的人本身就有一个好的心态,所以对每一件事都心怀期待,愿意去帮其他人做事,而从中发现更多的问题并且却解决它,来获得成就感。

而对每件事都满怀期待正是我们对待工作的最佳态度。

在《演讲与口才的逻辑》这本书中讲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关键词-罗森塔尔效应。其实它这个效应是来源于一个罗森塔尔调研:一位名叫罗森塔尔的哈佛大学博士在一所学校做了一个实验。但在实验开始之前,他像学校的校长提交了一份名单,名单里将老师和学生分别分为了优秀和一般。

在开学的时候,校长就对那些被认为是优秀的老师说,这个学期给你们了一批优秀的学生,智商都很高,同时又告诉老师们不要让学生或者家长指导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

听了这件事后这些老师特别开心,就把所有经历都投入到了工作中。

一学期之后,这两位老师教出的学生的班级成绩要比其他班高出许多。

当罗森塔尔再一次来到这所学校的时候,校长和老师们就问他是如何挑选出优秀学生和优秀教师,这时他才说:当时我给校长的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的名单其实时随机选取的,并没有特意筛选。真正起作用的,是他们自身的期许和努力。

这个事例就告诉我们一个人内心的期望在工作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就像那些老师一样,因为他们知道他教的学生都是学校特意挑出来的聪明人,因此他们很有信心,对他们充满了期待,整个人都焕发出积极的能量,他们相信自己可以教好。

因为有期许,我们愿意对工作上的每件事都认真地做到最好;

因为有期许,我们愿意战胜一切困难去感受光芒力量;

因为有期许,我们愿意不断要求自己进步,自律,慢慢成为更好的自己。

心怀期许,即使前方一片漆黑但心里任然有束光鼓舞自己前行。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伯特·赫拉别恩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影响力效果=7%的语言+38%语调语速+55%的表情和当作。这个公式和我们的工作质量极为相似,我们的工作质量当中的55%也是由那一个态度决定的。

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了我们工作完成的高度,没有一个好的态度作为前提,有再好的工作技巧也不能发挥它的真正作用。

走向梦想的彼岸很远,生活里的那束光要花很大力气才能够着,愿你在以后的日子里学会试着改变自己的态度,心怀阳光,对生活多一点期待,努力把每一件事都做得极致,慢慢地,遇见更好的自己!

相关文章

  • “别那么认真,差不多就行了”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即使有很多人告诉你说,别太认真,差不多就行了,但你仍然要坚守住自己的那一份“净土”,坚...

  • 别将就,姑娘。余生还长,你值得拥有更好的。

    201906018 坐标:郑州 总是听到周围的人习惯的说这样的话,别眼光那么高,别那么挑剔,差不多就行了。中国的中...

  • 差不多先生

    差不多先生 古有南郭先生滥竽充数,今有差不多先生充当老好人。什么事都是“那么认真干嘛?差不多就行了,你做那么多,还...

  • 33个数据告诉你:“被剩因为眼光高”是谬论!

    “别那么挑,差不多就行了!” “眼光别太高了,降低点要求就找着了!” “哪有那么十全十美的人啊!结婚就是两个人搭伙...

  • Star043『差不多』的背后

    文/恰恰天蓝 1 『差不多』似乎是中国人独有的标签,君不见我们的口头禅:『那么认真干嘛,差不多就行了』、『甲和乙哪...

  • 别让“差不多就行”毁了你

    很多人都会把这句话当作口头禅放在嘴边: 差不多就行了,那么认真干嘛; 说这话的人大多数连“认真”都没达到,更别说“...

  • 差不多的人生,真的是差多了

    “差不多就行了,别太讲究。”“差不多就行,别太较真。”这是不是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听到的话呢?可是,真的差不多就行吗?...

  • 别那么认真!

    夏天本是热情奔放的季节,为何?先来说一说雨,并非和风细雨,而是暴风骤雨,更伴着电闪雷鸣。再说一说晴,阳光是热辣辣的...

  • 别那么认真

    1 以前我做很多事情都很犹豫。 我写文,犹豫要不要发,我看文,犹豫要不要评论。 要是写得不好没有回应甚至被批评怎么...

  • 别那么认真

    别那么认真 越用心伤害的越深 别那么认真 你只是寂寞的陪衬 别那么认真 这游戏是需要天分 不能这么天真 可我就是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别那么认真,差不多就行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zko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