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就不爱吃药,怕苦。我不怕打针,好多小孩一听打针就开始哭,我不哭,只要不吃药,打多少针都行。
小时候生病了,吃那种白色的大药片。我妈把药片掰碎了,研成末,放在小勺上,加一点点水,外面在加上一大勺白糖,让我躺着,骗我吃药。一勺子下去,还没到嗓子眼儿呢,我“噗——”一口给喷出来,喷了我妈一脸的药面儿。我妈恨得牙根痒痒,气得骂我:“死丫头嗓子眼儿细,吃不下药,你就等着遭罪吧,没人管你!”
药第一次吃药是五年级,牙疼。都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这话一点儿不假,那种疼的滋味儿真是痛彻心扉,整个腮帮子鼓得老高,啥都不敢吃,连吃块豆腐都费劲,现在想起来那个疼劲还心有余悸呢。我妈说,吃药吧,吃药就不疼了。只要能不疼,怎么样都行。
别人吃药都是药片往嘴里一塞,喝一口水咕咚咽下去。我不行,我得嘴里先含一口水,然后仰着脖儿,把药片往嗓子眼儿一丢,就着水一起咽下去。有时候丢的好,能正好咽下去,有时候丢不好,一口水下不去,“嗷——”的一声,我又给吐出来了。吃一次药,吃的还没有浪费的多。
甭管怎么说,反正从那会儿起,我是学会吃药了。后来慢慢大了,身体好多了,偶尔有个头疼脑热的,还是不爱吃药,我对吃药依然是心有抵触。
药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素质慢慢下降,在调养身体的过程中,也懂得了一些医理、药理。人的整个身体就好像一个生态系统,器官和器官之间环环相扣、相依相辅。就像大自然一样,要想身体机能运行得好,就得按照它的运作方式,顺势而为。
前些日子查体,发现自己的身体有了些小毛病,便请了中医来把脉,发现我肝气郁结,气血不足,便开了调理的方子,在家熬中药喝。每到吃药的时间,药味儿直窜脑门儿,打心里不爱喝,总是踌躇再三,给自己鼓足十二遍勇气,才端起碗来,皱着眉头,一憋气喝完。喝完后嗓子眼儿里净是苦味儿,得赶紧漱口,再加上点水果润润嗓子。
每吃完一副药,总是要踌躇再三,去大夫那边开药。开了几次后,再也不愿意去了,便搁下了。
药前几日和一位大师交流,他说他现在吃什么都是一样的,喝什么也是一样的。当时我觉得师傅说的真玄乎,吃肉和吃菜能是一样的吗?甜的和苦的能是一样的吗?师傅说,只要你心里想着欢喜、接受,稀饭咸菜也会越嚼越甜。关键不是在吃什么,而是用怎样的心境去吃。
我谨记大师的教训,每每于饭前观心:
一、想想自己有多少缺点,修行够不够好?对得起这些饭菜吗?
二、提醒自己,好吃的不要起贪欲,不好吃的不要起烦恼。
三、提醒自己,所有的饭菜,当成疗养身体的良药,为维持身体而吃。
四、提醒自己,不能贪多不能过量。
每顿饭前都这样想的时候,发现吃什么都是开心的。学校食堂的饭菜也变得美味了。
前几日,不想腰椎间盘突出,疼得我是咬牙切齿、死去活来。赶紧请大夫来开药。大夫笑着说:“这回不讨厌我的药了?”我有气无力得回应:“大夫,别说是喝药了,只要能让我不疼了,敌敌畏我也喝。”
大夫帮我熬了药,每顿只需要加热一下就可以喝。每次喝药之前,我便按照大师的告诫,不断提醒自己:这是救命的药,是甜的,感谢大夫为我开药。真奇怪,心里一直这样想着,便没有了排斥感,相反有了亲近感。这时候再喝药便是愉悦的接受,满心欢喜,药喝下去也不再感觉是苦的。
药我慢慢领会到:世间万物,当我们心生厌恶,便会感觉它是苦的、丑的、坏的。而当我们心生喜悦的时候,便会感觉它是亲近的、甜蜜的、美的、好的。
药都是一样的药,因为人的心境不同,产生的功效也不相同。以前听过一句话:“治病先治人,治人先治心”,“心病还得心药医”。心是一切的本源,心中有什么,便照见什么。唯有治心,方可救人。
今天,你治心了吗?不对,应该问:今天你吃药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