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分享#《可塑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35堂必修课》Day2
情商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试着不用镜子给自己画眉毛,自己只能凭着感觉来找位置,但有了镜子之后,我们会发现刚才凭感觉画眉毛时,两边还是有一点不对称的。
又如在追剧的时候,我们很容易把自己代入角色中。比如说,你有时候会认为自己和某个剧中人物一样是很正直的人,但是在剧中这个很正直的人在别人看来可能会是冷若冰霜、高高在上,然后你就会想,原来我平时给人的感觉可能也是这样的。
像这种通过镜子或通过别人知道自己真实的样子,对应的就是情商中“自知”的部分。
正如《可塑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的35堂必修课》中提到,在情商和人格的发展以及个人发展的过程中,镜子其实就是别人对我们的反应。
设想一下,如果你从小照的镜子都是哈哈镜,你对自己的样子就会有认知上的偏差,而且这一偏差会一直影响你。
等你长大后照到正常镜子的时候,反而会觉得不适应,因为这并不是自己曾经见过的样子。
这就是为什么如果你从小到大周围的环境对你不友好,所有的人可能都对你很恶劣,那么即使你有了自由度,你仍然会不自觉地和这些人继续交往,因为你已习惯了这一模式。相反,如果此时一个人对你好,尊重你,你反而会无所适从,觉得好像哪里都不对。
同样,如果你从小到大照的是哈哈镜,你自己也有可能长成一面哈哈镜。
由此可见,在精神、心理独立之前,也就是在心理断奶,离开原生家庭之前,情商发展水平受限于周围的环境。而别人对你的反映就像一面心理上的镜子,你从小到大觉得自己长什么样子与你周围的人对你的反映有直接关系。
因此,如果你能从别人身上看到人与人之间不一样的交往模式,人们就能逐渐摆脱哈哈镜般原生家庭的影响。当我们可以做到了这一点时,自然就能够理解更多的事情,并且更好地理解自己,以便于能够平衡日常生活中的所有事情,做到更加游刃有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