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人生

作者: 上帝老哥 | 来源:发表于2017-06-15 15:46 被阅读0次

    据说一个大学生问于丹:“我和我女朋友,我们毕业留在北京,我们俩真没什么钱。我买不起房子,就租一个房子住着,我们的朋友挺多,老叫我们出去吃饭,后来我们就不好意思去了,老吃人家的饭,我俩没钱请人家吃饭。我在北京的薪水很低,在北京我真是一无所有,你说我现在该如何是好?”于丹答:“第一,你有多少同学想要留京没有留下,可是你留下了,你在北京有了一份正式的工作。第二,你有了一个能与你相濡以沫的女朋友,第三,那么多人请你吃饭,说明你人缘挺好有着一堆朋友,你拥有这么多,凭什么说你一无所有呢?”

    大学生:“哎,你这么一说我突然间还觉得自己挺高兴的。”

    有网友反驳于丹:“我们如果不加以思考,便会像这位大学生一样,满心欢喜地全盘接受于丹的答案,因为她的答案看起来似乎有理有据。但如果你仔细思考,便会发现问题所在:大学生阐述自己的问题,诸如买不起房、没钱请人吃饭、薪水低,实际上问的是物质上的一无所有,他寻求的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而于丹巧妙的绕过了他这个问题,采取诡辩的方式答别人的问题,答的全部都是精神上的东西。”

    接着这位网友举例说:“我在学校里有个非常尊敬的朋友,是个姑娘。而这个姑娘估计也看不到我这篇日志,因为她基本上不上社交网站。她有的时候在豆瓣看看英剧,这大概也就是她大部分的网络活动了。剩下的时间她都在学习。她爱学习。她学习好。姑娘是我们学校历史系的,GPA比美国学霸都高。我以前在电视台实习的时候请她翻译过一期古诗词的节目,姑娘翻译的古诗词信达雅,读起来唇齿留香,我们制片人都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专业的翻译。我笑一笑,说这不奇怪,这个姑娘就是这块料。我之所以尊敬她是因为她自己明白自己要什么,然后她就不在乎别的了。所以她从来都泰然自若,除了赶考试的时候不见她焦虑。她不想挣大钱,不想跟人争,只想好好研究历史,以后在象牙塔里过和书本打交道的日子。”作者的意思是,搞清楚你想要的,别什么都想得到。

    于丹的心灵鸡汤没什么新鲜玩意,我儿子上小学时就懂,那时候,只要我问他:“儿子,这次考得怎样?”如果考得不错,他会实话实说,告诉我考了多少分,如果考得不理想,他一般不直接回答,而是说:“反正我不是考得最差的。”这句话既是他的自我安慰,也是安慰老子,这不正是心灵鸡汤么?中国人是阿Q的子孙,最擅长做也最习惯喝心灵鸡汤。心灵鸡汤在某些情况下不失为调节心态的灵丹妙药,但更多的时候它模糊了“该得”和“不该得”之间的界限,也混淆了“该得而不得”、“不该得而得”的是非,这时候,心灵鸡汤无异于一针麻醉剂,不仅令人忘了暂时的痛苦,还可能让人忘了是非,放弃原则。那位反驳于丹的网友其实没搞清楚于丹心灵鸡汤的本质,而且也没有提供一个真正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他实际是告诉人们不要贪心,别指望什么都可以得到。劝人莫贪心是对的,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可以什么都得到,哪怕是皇帝。但如何解决“该得而不得”的问题呢?这位网友同样没有能做到。就以那个向于丹求教的大学生为例,人家想多点钱好回请朋友,这个要求不算高吧?按照这位网友的说法能解决问题吗?

    有人调侃于丹的理论:“你可以强奸我的肉体,但不能强奸我的精神”,虽然不那么文雅,却也生动形象。于丹心灵鸡汤的精髓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认命”,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宿命论”的翻版(宿命论似乎起源于古巴比伦,现今的伊拉克),对解决问题毫无助益。

    数学作为思维科学,其作用无所不在,包括对人生的思考。数学工作者通常按照这样的方式思考:1、要解决什么问题或者想做什么事?2、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或者为什么要做这件事?3、如何解决问题或者怎么做这件事?生活虽然不同于数学,但从方法论意义上讲,两者是相通的。人一生中需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究其大者,无非是“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之类,前者是重中之重,是一切问题的基础。围绕着“成家”与“立业”,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选择与追求,男人与女人在这两件事上的态度与选择差别更大。

    对于人生而言,需要做什么事往往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为什么做这些事,哪些事是重要的,哪些事是次要的,哪些事是可有可无的,哪些事必须先做,哪些事可以后做等等。就成家与立业而言,很多人就未必清楚,例如,你认为是成家最重要还是立业最重要?估计大多数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没有业,何以为家?”善哉,有理想、有志气,可问题在于,有些事情是有时效性的,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成家”与“立业”都是具有时效性的事情,所以不可避免地需要分清轻重缓急。在这个问题上,男人与女人又有所不同,传统的观点是男人打天下,女人相夫教子,我不想说这个观点是否该被抛弃,但女人的确应该将“成家”放在“立业”之前!因为相比于男人,女人“成家”的时效性更显著,男人则可以考虑先立业再成家,或者二者同时进行。曾几何时,大学生是不允许谈恋爱的,这项规定不仅违法(因为大学生大多是成年人,法律保障其恋爱婚姻自由),而且缺少人性化。

    就女性“成家”而言,需要思考一下约束边界条件,恋爱是件浪漫的事,婚姻却是件现实的事,也许大多数人跟着感觉走,觉得喜欢就交往,不喜欢就不交往。以这种态度恋爱无可厚非,而且我以为男女不仅应该多接触,而且应该尝试与不同类型的异性接触,只要把握好交往的度即可。因为当你接触多了,才会发现什么人最适合你,你最适合什么样的人,从一而终的观点绝对是传统观念中的糟粕,应该摒弃。恋爱不等于婚姻,这恐怕是现代人的共识,只要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段交往与感情,真诚地付出,不管最后能否走向婚姻的殿堂都无可厚非。

    过去有个说法:“农村女儿不愁嫁”,现在这个说法仍然正确,但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恰好相反。在城里,无论是从年龄还是从学历、职业的角度,男孩子选择对象的范围都比女孩子大得多,男人可以找一个比自己小十来岁甚至几十岁的女人,也可以找比自己大几岁的女人,女人可以做得到吗?个别也许可以,但统计意义上做不到。男人可以找比自己学历低很多的女人(甚至学历可以忽略不计),女人做得到吗?一般情况下很难做到,即使做到了,男方常常也会产生心理压力。男人对女性职业的要求也没女性对男性职业的要求那么苛刻(当然,与前面两个因素相比,职业要求似乎相对弱一点)。鉴于这些缘故,女孩子该何时考虑个人问题,是否需要改变观念就显而易见了。

    对女孩子来说,成家最大的问题是年龄,人们常常发现一个既怪又不怪的现象,未婚的大龄女无论模样还是学历、职业都不差,为什么在成家问题上却不如人意?究其原因,在于对约束边界条件没有考察清楚,正所谓高不成、低不就。当然,这不是说女孩子为了成家就该“屈而求其次”或者“下嫁”,但至少应该考虑清楚到底该找个什么样的人。有些人属于性格问题,只要认为自己是对的,宁折不弯,其实两个人之间的很多事无所谓对错,即使存在对错的问题,也大多不是什么大是大非问题,如果你无法容忍,只能说你们情深缘浅。别试图改变对方的个性,那是徒劳的,如果你无法改变你的个性,在选择目标上就要做出调整,例如,选择一个能够逆来顺受没脾气的男孩子,你需要付出的代价是别嫌人家“太老实”、“没有用”。

    假如你的个人问题已经过了时效,这时你还有两个选择,一是选择独善其身,二是选择调整标准,调整标准不等于降低标准,这里既有转变观念的问题,也有调整“重心”的问题,这事儿不能往深了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否则容易受人指责。说到底,感情与年龄没有逻辑上的必然联系,也与对方的经历没有必然联系,你需要的只是跨越心理上的那道坎。

    至于事业,那就用不着我多说了,俺是个混饭吃的普通百姓,这个问题应该由那些成功人士来说才有励志效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数学与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zqu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