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翻译的艺术

作者: 玛雅蓝 | 来源:发表于2014-04-27 23:43 被阅读930次

    我觉得,一个擅长写作的人翻译不一定好,而一个擅长翻译的人写东西文笔一定不差。这并不是说翻译的难度比写作大。翻译是一个理解他人的想法,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它表达出来的过程,而写作只需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写作可以想到什么写什么,而翻译往往要斟酌一个词的用法。

    不过,真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境界,这两者还是融会贯通的。

    一本书的翻译质量是怎么看出来的?虽然译文书不会附上原文,但大多数人都能分辨语言流畅和晦涩的区别。最差的翻译会让人觉得“好像哪里不对”,但又说不出是什么问题。其实这时候,只要把译文逐字翻译成它原来的语言,你会马上觉得句子通顺了。这说明译者没有考虑到中文和外语的语言习惯差异。

    语感是个抽象概念,但它比语法更能反映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比如中文,为什么说“我生活在一个小城市”很通顺,说“他工作在某大学”就感觉很奇怪?这两句话都符合中文的语法,翻译成英文也是一样的句式。

    前段时间看过知乎专栏上一篇谈标点对翻译风格影响的文章,感觉很有启发。英语和法语都依靠句子结构断句,一句话可以很长,但说话的时候会按照从句和各种连接词自然断句。而中文讲究一句话的连贯,补充说明一般独立成句,所以句子一般比较短。翻译新手的一个通病就是不会把长句拆成短句,所以译文读起来特别吃力。

    这篇文章最后引用了查良镛的一段话,大意是: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肯定要丢掉一些东西,而一个好翻译会用自己的才华去弥补这失去的部分。深以为然。

    去年看了一些法语原文书和对应的译文,有不少意外收获。例如《情人》,杜拉斯的语言质朴苍凉,王道乾译本很好地传达了这种神韵。《情人》在中国能有这样的知名度,王道乾功不可没。而另一个版本把《情人》翻得只剩下情节,没有情感。如果我最先看到的是它,我很可能不会看完,更别说看完了还想看原文。

    《约翰·克里斯朵夫》的原文选段是我读过的法语中最优美的,它融合了伟大的想象和如诗的语言。语言的美感从何而来?我猜测,因为负责语言听、说、读、写的是不同的脑区,所以如诗歌般富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可以激发更多的大脑活动,从而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读普通的语言的时候,你只是在阅读;而读优美的语言时,你不光在阅读,还在不由自主地诵读,在聆听。有机会找个傅雷译本把书看完吧。

    忽然觉得,通读一本外文书的最好办法是去看原文和好的译文。好的译文能让人更好地理解原文,而且原文一次看不懂,自然想多看几遍,除非你的外语水平好到看原文毫不费劲。

    四六级考试的区别主要在词汇量,而翻译证书考试还会考虑文章类型。按照CATTI 翻译考试的标准,难度最低的是一般的描述性文章,难度高一些的会涉及科学、经济等方面的专业知识,难度最高的是文学翻译。这个标准和我的看法一致。原文中语言之外的东西越多,翻译的时候就越难处理。

    科普翻译的难点主要在专业术语的准确翻译。例如心理学方面,把“subject”翻译成“受试者”不能说错,但准确的描述是“被试”。我看过的翻译得最好的科普类书籍是《裸猿》三部曲,译者何道宽是英语、传播学和人类学方面的专家。其实不一定要成为领域专家才能翻好科普书,大量阅读可以培养专业术语的语感。

    而在我看来,目前科普翻译最大的问题是人才缺口太大,而门槛又太低。翻译专业的不一定能翻准确,相关专业的翻对了但是翻得不流畅,甚至英语不过关,句子结构理解错误导致翻译错误。这大概是专业划分精细化的弊病,进入一个交叉学科的人必然要从零开始学习另一个学科。

    最近读了《华尔街日报是怎样讲故事的》,感觉翻译腔十足,还发现两三个错别字和两处排版错误。虽然书的内容不错,但看着就是痛苦。我一定是得了某种强迫症。

    可能我对翻译质量的要求有点苛刻,但我还是希望图书翻译的质量能好一些,好译者的稿酬能多一些。在网络时代,书不再是人们获得信息的唯一途径,它的不可替代性在于文字之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徒忧子:我以前也想成为一个翻译家的,没想到外语没学好,现在只能在汉文上下功夫了😄。
      • 郝显:“前段时间看过知乎专栏上一篇谈标点对翻译风格影响的文章,感觉很有启发。”
        弱弱地伸手求个这个专栏的链接。
      • cda9a3d1d53b:说得好,翻译要尽量弥补丢失的东西。我理解翻译要换位思考:没看过原文的读者能理解自己翻译的句子吗,它能表达作者的字面意思和言外之意吗,等等。我和朋友组织了一个互联网的翻译团队(七印部落),希望能为科技类翻译贡献一点力量。
      • 驻津办主任:@辣椒面儿 翻译报酬太低,多数情况下译者没有署名权,很不合理。
      • 玛雅蓝:@辣椒面儿 现在绝大多数翻译都是兼职,要么只懂技术不擅长翻译,要么太忙了没时间好好翻,这挺让人无奈的。
      • 玛雅蓝:@寞殤 我很想学翻译专业,现在离开学校没机会了,只能自学,慢慢来吧。
      • 7f1a2f087d25:这两年新出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和《了不起的盖茨比》译本都比老早的译本强了不少,可现在还有多少人看小说多少人在乎着呢
        jian___shu:@阿玫小酱当当囧 电影我看了些片段,一点都没觉得好看。我也相信,书中那些抒情是电影无法表达的。那种句式里的情调独一无二。想快速看完,我推荐曾建华的译本。
        阿玫小酱当当囧:@jian___shu 咦,是巫宁坤啊!我的Kindle上有一本盖茨比,不过不知道是谁翻译的。。其实读得很痛苦……听说电演很出色。。但是书没看出来出色的地方。。囧
        jian___shu:@hellonmbdekitty 最近在看《盖茨比》,“反复对比”了七八种译本,最值得推荐的依次是1巫宁坤,2姚乃强,3可能是:曾建华、邓若虚,4吴建国、乔志高,5数种未仔细对比过的,6王晋华,李继宏,7其他人的。。。不看五毛广告,看译本。不仅要对比译文,最重要的是还要多看几遍,那时你对好译本的看法会很不一样。
      • 辣椒面儿:不了解翻译行业,但去年的时候参与翻译了一本技术书籍,即将出版。
        翻译是一个良心活,投入时间成本大,收益低,累脑子,做完一本书,身心俱疲。出色的译者,有文字追求的译者,实在难得,值得敬佩。
      • 用力生活的小寞:开始真正上翻译课的时候被无情的打击,一篇短短的文章斟酌词句、用法要好长时间,译出来还会各种不顺,翻译腔要避免,语言要符合文体和中国人的语言习惯,有些还需要很多背景知识,像国外作品尤其是欧洲作品经常夹杂着其他语言…

        翻译真的好难,向所有认真、用心的译者致敬!
      • 写代码的西瓜:作为一名英语爱好者,深知翻译出原文的“形”易“神”难,这中间的差距u不是一点两点的,主要是这里面有太多的“俗语”,还有各种神话传说等,如果不是真心喜欢某个语言,恐怕很难做到。
      • NARUTO_86:希望有更多牛人从事翻译这行啊。
        即便是英语,大家都学,可是对于我这种一般水平的人,还是觉得看中文翻译的资料更有效率。如果能看到NB的翻译版本,那就太幸运了。

      本文标题:说说翻译的艺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qhr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