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90枚。
石材:壽山石,蘭花淺雕。
印面大小:1.5×2.4cm。
釋文:曹玉娟。
第一,説曹。
曹,獄之兩曹也。在廷東。从㯥(音曹),治事者;从曰。
許慎解釋“曹”是指打官司的原告和被告。都在法庭的東邊。㯥就是管理打官司的人。从曰,朱駿聲解釋為“判事以言也”。
以上解釋在甲骨文字形出現後當有改變,尤其是“東”的解釋,東象一捆長型的兩頭紮起來的物件,就是“束”字(林義光《文源》),㯥——兩個東字相比,“象偶形”(成雙之義,引申相同的,一類的,輩)。
另有解釋“東”為打包好的行李,以此代指行旅之人,兩個“東”即兩個旅人相遇互相問候打招呼,於是有“曰”字。
我覺得都有道理。
隸化過程中,書寫者肯定嫌篆文書寫麻煩,索性將兩個東合併了,上部拉直為一橫,加上出頭兩竪,中間則為扁胖的日。下部的“曰”乾脆也寫成了日。於是“曹”的本義在甲骨文被發掘、辨識之前是無從探究的了。
當然我所選擇的解釋也不見得就一定是真正的本義,關於“曹”字的解釋也是眾說紛紜,有興趣的朋友還可以自行查閱。
分曹并進——(《楚辭·招魂》)曹,偶。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爾曹,你們這些人。
部曹——部署各司的官吏。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曹阿瞞。曹姓名人恐怕曹操是排名第一的。不過按書上所記,曹操又似乎不是本姓曹的。
蕭規曹隨——還好還有曹參。
曹姓對於我來講相當重要——呵呵,老婆大人姓曹,您說重要不重要?
第二,説玉。
玉,石之美者。(《說文解字》)
甲骨文中“玉”無右下一點,三橫平均分佈,等長,中間一豎,本義為“一串玉石”。
和“王”字的區分在於“王”字上兩橫略近,三橫不平均分佈。後世篆化、隸化兩字如此寫極易混淆混淆,故“玉”字字形變化略多。
《說文》説玉有五德,溫而仁,理而義之類,總之各種好。玉石与寶石又不一樣,中國人特別喜歡,外國人則不盡然,甚至不瞭解。據說(衹是據說)近代史上英國馬葛爾尼訪華,送上被清廷認為是“奇技淫巧”的禮物若干(連最先進的卡賓槍、連發手槍、蒸汽機都帶來了),馬葛爾尼等待許久終於受到乾隆接見(因為跪不跪的問題差點導致此事泡湯),乾隆回贈給英國人玉石雕件,馬葛爾尼對此雕件的描述大概就是“石頭雕刻品”。
玉碗乘來琥珀光……
誰家玉笛暗飛聲……
鐘鼓饌玉不足貴……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玉戶簾中金捲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紅藕香殘玉簟秋……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
突然感覺自己像在玩“飛花令”了,中國人愛玉愛得太深了,詩人們寫好東西全用玉,玉字旁的字則更多了,舉不勝舉。
第三:説娟。
娟,嬋娟也。(《說文解字》)
嬋娟,美人,也指女子姿態曼妙。後世又喻指月亮或月色。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月亮永遠和思念在一起。
雨洗娟娟淨,風吹細細香(杜甫詠竹)——娟娟解釋為秀麗。
娟娟戲蝶過閑幔,片片輕鷗下急湍(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老杜的詩真是格律典範。這首詩更有名的可能是第二聯: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尾字“看”當讀如堪,平聲)
第四,刻印。
三字用一加二結構,“曹”字用中山王篆字字形,“玉”字用古銅鏡銘文(有兩個裝飾小環型筆劃),“娟”字在小篆字形基礎上努力接近中山王篆字特點——其女字旁用中山王篆字型字形,右下“月”字豎畫收尾延長變細尖,與“曹”字配合。
多次感嘆:壽山石佳者,所刻筆劃用手摩挲多次後有玉石潤澤之感。然保養是個問題,新石料通常要油養,太乾燥則易裂,真是難以兩全。祇有好好養護才是硬道理。


此印為四十後所刻第590枚。農曆戊戌年內再刻十枚以足600之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