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跟着我们走遍世界每天写1000字历史有意思
中国的出路在哪里|读《许倬云说历史:中西文明的对照》

中国的出路在哪里|读《许倬云说历史:中西文明的对照》

作者: 跟着鹏叔游世界 | 来源:发表于2019-01-24 21:01 被阅读28次

推荐指数:★★★

历史书中写中国的不少,西方的不少,但中西对比的资料却不甚了了。前段时间,读易中天先生的中华史,其中有几本都进行了中西的对比,读来甚是欣喜,也让自己对于历史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于是网上搜索,进而发现了居美的许倬云教授的这本书《中西文明的对照》。

作者从古至今梳理了中国和欧洲几千年的历史,同时增加了对比与参照。站在全球大历史的视角,从地理环境、社会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同一条时间线上,两相对照,剖析了两者的成败因缘。总体来说,观点清晰、逻辑明了,就是文字不大流畅,读来有点疲劳。其中的一些观点和内容是否准确,也要打上个问号。不过,总体还是一本值得读的书。

公元前两千年左右,由于小冰期的寒冷气候,高加索人种的一支——雅利安人开始向外扩张。南边进入印度次大陆,造成后来复杂的种姓制度。向西,一拨儿在两河流域建立国家——赫梯(Hittites),米底(Media),亚述帝国。欧洲成为雅利安人的天下。公元前1500年左右,有一族群进入希腊半岛,在迈锡尼和米诺斯文明的基础上建立希腊文明,成为早期欧洲历史的重要部分。

欧洲的历史就是一个武装开拓的故事。欧洲的传统是战斗群统治土著居民,战争、掠夺和占领,使印度民族体的欧洲社会具体强大的进取心和积极性。奥林匹亚大会并不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考验武士们的武艺。公元前5世纪开始,为了争夺地中海霸权,希波战争前后持续三百年。接着雅典和斯巴达又发动了一百多年的内战,期间还与宿敌波斯帝国勾结。

而中国刚好相反,农业社会缺乏这一诱因,于是少了尚武精神。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迁移都是从北往南,北方蛮族进入中原,中原民族南迁。

周人用道德观念来解释政权的合法性,奠定了以后国家领袖都必须具有道德修养和能力,成为重要的文化基因。孔子将中国后世几千年来的思想脉络一锤定音,企图重建超越时空限制的普世价值观念,依据理性道德作为行为准则——人与人的相处之道,人间与社会的学问——儒学。汉代,董仲舒进一步发扬光大。

东汉以后,佛教进入中国。儒释道三家合一,是中国文化的精神所在。儒为入世,佛为出世,道为隐世,看起来颇为矛盾。记得有个比喻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三者的区别——儒是粮店,是生活的必须;道是药店,受伤得病时则需要一剂;佛则是百货店,一直存在,但无论你是否相信,进去都可以自取所需。

在儒学发展的先秦和汉,以基督教为主轴的西方思想文化形成了。从多神论到一神论,西方也颇经历了一番波折。基督教其实是个大杂烩,以埃及、两河为源头,犹太教为纲,融入祆教的善恶对抗,结合希腊文化思想,最终经过耶稣、彼得和保罗三代的发展,完成了基督教教义的主要结构。

唐宋多元开放的活力,在元明清开始丧失,尤其明清进一步封闭,闭关锁国。明太祖废除宰相,实行绝对专制,不鼓励向权威挑战,规定读书人只能读阉割版的“四书”,禁锢天下读书人的思想。明后期,宦官专政,引起士大夫的普遍抗议。东林和复社就是其中的抗议集团。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不自由的一代,进一步延续明的专制独裁、封闭保守,更以被征服者为奴。自此,上朝时大臣们没有平等的座位,只能站着,还要行叩拜大礼,自称奴才。

相反,欧洲在文艺复兴之后,开启大航海时代。西班牙人征服了印加帝国,英国发生了圈地运动,这些改变触发了重商主义和后来的资本主义,也引发了后来的工业革命。1620年到达美洲的“五月花”号开启了北美的历史,英法在美洲建立殖民地。开拓新大陆的同时,贩卖黑奴。自此,白人成为主宰。

就整体而言,欧洲在走向破茧而出的同时,中国却走向稳定、不求变化的僵化局面。

回望历史,展望中国的今天与未来。目前中美贸易战这个关口,中国的出路在哪里?可以肯定的是,只有真正的进一步的改革开放,而不是闭关锁国,我们才可能走出当下的危机。

今天看到Bing被block的新闻,不禁心一沉。失去了Google,FB,Twitter,Instagram……我们还拥有什么?想到这儿,不禁为祖国的未来担忧起来。


欢迎关注鹏叔专栏,整理的读书笔记请点击读书笔记集锦持续更新(100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的出路在哪里|读《许倬云说历史:中西文明的对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zuu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