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章精选历史有意思
英雄末路,哥舒翰最后一战惨败,跪在安禄山脚下求生

英雄末路,哥舒翰最后一战惨败,跪在安禄山脚下求生

作者: 长江古今谭 | 来源:发表于2020-03-03 20:46 被阅读0次

    引子

    哥舒翰的最后一战,败了,败得很惨,败得很耻辱,他败给了老对手安禄山的部下。

    洛阳大殿上,大燕皇帝安禄山得意洋洋:“你以前常常轻视我,今日如何?”

    英雄末路,此时的哥舒翰低下高傲的头,跪地求饶。

    哥舒夜带刀

    哥舒翰和安禄山一样都是“番将”,他是突骑施哥舒部落首领的后裔,简单说哥舒翰是一名突厥族将领。他父亲哥舒道元,曾任安西都护府副都护、赤水军(今甘肃武威)使,母亲则是于阗王的公主。出身富豪之家的哥舒翰沾惹了一身富家子弟的恶习,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终日赌博饮酒。

    四十岁那年,哥舒翰的父亲去世,他在长安为父亲守孝三年。在这期间,他因受到长安尉的轻视,精神上受到刺激,才仗剑西行,到河西节度使王倕帐下从军。

    文武双全、勇略过人的哥舒翰很快就崭露头角。后来的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对他十分欣赏,提升他为衙将。

    天宝六年,王忠嗣遭李林甫陷害,几乎被杀。是哥舒翰苦苦哀求,并愿以官职为王忠嗣赎罪,唐玄宗被哥舒翰的真诚打动,才从轻发落了王忠嗣。哥舒翰接替王忠嗣担任陇西节度使。

    其后哥舒翰在与吐蕃的战争中,战功赫赫,威震西北边陲。西北边境的人曾写《哥舒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表达了西北少数民族对哥舒翰的敬畏。同时期的诗人杜甫、高适等也多有讴歌哥舒翰英雄事迹的诗篇。

    结仇安禄山

    天宝五年(746年),哥舒翰升任大斗军副使,当时任大斗军使的是安思顺。哥舒翰对这位年龄比自己大,资格比自己老的上司很不尊敬。两人互不相让,关系恶化。

    而安思顺是安禄山继父的侄子,两人虽没有血缘关系,但名义上是堂兄弟,关系密切。安禄山出来为堂兄打抱不平,遂与哥舒翰交恶。

    天宝十一年,哥舒翰、安禄山、安思顺同时入京陛见。唐玄宗想要调解他们的紧张关系,就让高力士设宴,让三人凑在一起联络一下感情。酒过三巡,安禄山对哥舒翰感叹道;“我父胡,母突厥,公父突厥,母胡。族类本同,安得不相爱?”

    哥舒翰虽是番将,但酷爱读《左传》、,《汉书》,文化修养很深,就掉了一下书袋:“古人云:狐向窟嗥不祥,为其忘本故也。兄苟见亲,翰敢不尽心!”

    “狐向窟嗥不祥”,并不见于汉文典籍,现在考证应该是突厥谚语,意思和“狐死首丘”差不多。哥舒翰的话味也有亲近的意思,但大老粗安禄山哪能听得懂?他一听“狐”,还以为哥舒翰骂他,便大骂道:“突厥敢尔!”自此,两人积怨更深。

    杨国忠和哥舒翰结成联盟,共同对付安禄山。天宝十二年,在杨国忠的提议下,加哥舒翰河西节度使,封西平郡王,不久进太子少保。但哥舒翰耽于酒色,掏空了身体。天宝十四年二月又得了中风,不得不在京城养病。

    潼关失守,哥舒翰难辞其咎

    天宝十四年冬,身兼范阳、平卢、河东节度使的安禄山,在幽州起兵反叛。叛军势如破竹,仅一个月就攻下了东都洛阳。唐朝大将封常清一败再败,只好和主帅高仙芝合兵,退守潼关天险。唐玄宗听信谗言,误杀了封常清和高仙芝。大唐无将可用,不得不强令“疾病沉顿”的哥舒翰出山。

    哥舒翰继续执行坚守潼关的策略,坚守不出。而昏聩的唐玄宗在杨国忠的挑唆下,连续不断地下旨让哥舒翰出战。哥舒翰无法抗旨,只能和部下“恸哭出关”,在灵宝惨败,潼关失守。

    潼关失守,固然有唐玄宗昏聩、朝廷奸佞当道、唐军素质低下等主客观原因,但更和哥舒翰指挥失误有关,作为主帅的哥舒翰难辞其咎。

    主帅是全军的灵魂,“将帅者,心也;群下者,支节也。”将帅一人,身系十万士兵之安危,乃至国家社稷之兴亡。但担任主帅的哥舒翰并没有起到全军灵魂的作用。

    他先是借染病在身之故,将大量军务交给德不足以服众,才不堪大任的行军司马田良丘,致使“教令不一,人无斗志”。

    继而又公报私仇,陷害处死了自己的仇人安思顺。当时除了唐玄宗外,天下人都知道安禄山要造反。安思顺为了避免受牵连,老早就向唐玄宗汇报过安禄山要造反的事情。后来安禄山果真造反了,唐玄宗认为他俩不是一伙,就没有治罪安思顺,安思顺在朝廷继续当户部尚书。

    哥舒翰对此很生气,就派人模仿安禄山的笔迹伪造了一封给安思顺的信,然后将安思顺抓起来,上书朝廷,请求诛杀。唐玄宗难辨真假,又倚重哥舒翰,就下令把安思顺处死了。安思顺之死,“天下怨之”。

    安思顺之死,看似是个人恩怨,哥舒翰公报私仇,私德有亏。但安思顺之死让哥舒翰的盟友杨国忠害怕了,他担心哥舒翰成为第二个安禄山,从此对哥舒翰颇为忌惮。有人对杨国忠说:“今朝廷重兵尽在翰手,翰若援旗西指,于公岂不危哉?”

    杨国忠于是选3000皇家马场的卫士,组织成了一支军队,防范哥舒翰进京夺权。后又觉得3000人太少,又招募了一万人的队伍,由他的亲信杜乾运带领,以防御叛军为名驻扎在灞上。

    哥舒翰自然看出了杨国忠的把戏,就以加强潼关防守为由将这只队伍调到潼关。不久,哥舒翰找了个理由把杜乾运杀了。两人构衅交恶明面化,也导致杨国忠挑唆唐玄宗,逼迫哥舒翰出关作战。

    最后在军事上没有周密部署和合理方案,措施失当,失误连连。

    两军会战地点是灵宝,灵宝南依秦岭,北临黄河,又扼函谷关天险,素来是兵争要地。安禄山的部下崔乾祐早就扼守险要之处,以逸待劳,静等唐军送上门来。

    战前哥舒翰先和田良丘等“浮舟中流”,观察敌情。看到叛军兵少而且阵型不整,便下令诸军快速挺进。王思礼等率精兵5万在前,庞忠等率10万大军继后,哥舒翰率3万河北军在黄河北岸擂鼓助威。

    崔乾祐看到唐军开进,故意示弱。唐军见叛军阵势不整,偃旗欲逃,便长驱直进,结果被诱进隘路。这时,叛军伏兵尽出,从上往下扔滚木檑石,唐军在狭隘小道上,挤作一团,人仰马翻,死伤甚众。

    哥舒翰急令毡车在前面开道,不想崔乾祐早有后手,他用数十辆草车挡住毡车行进道路,又顺风纵火。顿时烟雾弥漫,唐军看不清目标,以为叛军在浓烟中,便乱发弩箭,误伤了不少自己人。直到日落矢尽,才知中计。

    这时,崔乾佑命精骑从南面山谷迂回到官军背后杀出,唐军前后受击,乱作一团,有的弃甲逃入山谷,有的被挤入黄河淹死,惨叫声惊天骇地。唐后军见前军大败,不战自溃。哥舒翰亲率的河北军也争相逃窜。唐军全线崩溃,不可收拾。

    哥舒翰带领的这二十万大军,只有8000多人逃回潼关。次日,崔乾佑就一举攻占了潼关。哥舒翰被部下劫持到洛阳,最后变节投降。

    对于灵宝之战,南宋的陈亮曾批评哥舒翰:“翰明知此贼为诱我矣,固当因险设奇,厉士决战,庶不可以一胜;翰则不然,见其兵寡则易之,行伍无列则笑之,反人其计而不悟,官军一溃,潼关失守,而长安陷矣。”

    作为一名身经百战,驰骋沙场多年的老将,竟然以20万的兵力惨败于只有3万兵力的对手,让人难以想象,看来真是英雄迟暮。对此杜甫也发出了“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的感叹。

    对于哥舒翰晚节不保,《旧唐书》给了“丑哉舒翰,不能死王”的评价。一年后,哥舒翰就被败退的安庆绪杀害。他屈节求生,也只不过多活了一年而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英雄末路,哥舒翰最后一战惨败,跪在安禄山脚下求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adll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