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经典中国传统文化读书
【第十三课】返璞归真:警惕人性异化,追求真情真性

【第十三课】返璞归真:警惕人性异化,追求真情真性

作者: 青木诗织 | 来源:发表于2022-03-29 11:03 被阅读0次

    读后感之《胡立根——写给中学生的18堂国学修身课》

    【第十三课】返璞归真:警惕人性异化,追求真情真性

    返璞归真:指回归到一种朴素本真的原初状态。语出《战国策·齐策四·齐宣王见颜斶》:“斶知足矣,返归于璞,则终身不辱也。”

    第一子目讲的是隐士文化的精神实质。中国自古多隐士,隐士多文人。隐士文化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使中国文化具有了一种特殊的审美意韵。不过,隐士也有真假。假隐士有两种,一种是机缘不遇,暂时隐忍,待价而沽者。另一种是求官不得,不如以归隐当作终南捷径。真隐士有四种:因政治黑暗,不愿与统治者合作而愤然归隐;因避乱远害,全身远祸;因经历坎坷,心灰意懒,不如回归田园,自由自在;因生性淡泊,不慕名利,爱好自然,追求自由。

    真隐士追求的是重新寻找人生价值,追求自身的修养境界。他们往往看淡名利,不求闻达,心如止水,身似枯木,襟怀高旷,笑傲万物,娱情诗酒,崇尚自然,怡然自得。比如说老子和陶渊明,在他们的笔下描绘着一幅幅世外桃源的美好景象。

    返璞归真的思想源于道家,源于老庄。老子绝圣弃智、小国寡民的思想比较极端,很容易让人无解。其实,这种极端化的思想主要是针对异化的人性而提出的。老子的思维方式是辩证的,并且异于儒家温和的谆谆教导、苦口婆心,而是警醒甚至恐吓,来使人们及时悬崖勒马,这也是老庄的良苦用心。

    如今,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我们很难再返璞归真。有时候,我们要适当地放慢脚步,从坐久了的书桌前走出来,看看窗外的绿树,闻闻清芬的花香。哪怕是逗逗桌边慵懒的小猫,都能让我们身心放松。要想返璞归真,就要遵循自然养生之道,做到“形与神俱”,少思寡虑,天人合一。

    2022年3月29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十三课】返璞归真:警惕人性异化,追求真情真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aev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