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关于蒙氏教育的书时突然想起了小区一位比我儿子大一岁的小女孩,那天小女孩的妈妈带孩子来我家玩,儿子就把他的很多玩具拿出来玩,我发现他们最爱玩的竟是彩泥(现在我真的觉得彩泥是除了水和沙子之外最能让孩子有想象力的物体之一了),看着他们两个玩,我们大人就坐在一边聊天。
小女孩拿到彩泥之后刚开始还是一样一样的搓,最后干脆都拿出来混在一起,当时,我说:别都拿出来掺一起,干了就不能玩了,小女孩母亲说:我们在家也是这样玩的,刚开始不让她这样掺,但是说了也不听,索性就让她随意霍霍吧…这时我发现儿子只是坐在一边静静地看着她玩,似乎不知道要怎么和小姑娘一起玩了,过了一会儿,儿子站到我面前说:妈妈,姐姐为什么都把彩泥混在一起了,这样就不好看了…
当时儿子刚两岁,他对颜色的认识只有常见的几个纯色,那个时候我不知道他是怎么区分好看和不好看的,现在想想可能是我在陪孩子玩的时候总是用彩泥做各种物品,潜意识里带给孩子的是不同的颜色组合起来做成物件才更好看吧,当时捏东西时孩子也总喜欢看我捏,当孩子自己捏时看到搭配的不好看又想提醒他换换颜色,总想让他做成有模有样的东西,回想那时候哄孩子真的好失败,都没有让孩子多体验多感受多创新,只顾着自己捏着玩了
在儿子三岁左右时,有一天玩彩泥时,儿子跑到我身边说:妈妈,你快看,我把好多颜色混在一起它们就变成了灰色,还能变成棕色……今天读到蒙氏教育我才猛地想起,这不就是孩子对颜色认识的敏感期吗?他居然能用实践去认识更复杂的颜色了,还能想到不同的颜色混在一起可以变成另一种颜色,只可惜当时我并没有在意这么多,就像当初来我家玩的小女孩一样,孩子在那个年龄段开始有意识的把颜色混在一起,发现其中的规律,而我的宝宝只是惊讶的不知道该怎么去玩了,当然这很大一部分责任在我,在孩子玩彩泥时总想着让他捏些符合真实性的东西,实则我们限制了孩子体验创造力的机会
身边也有很多像我这样的父母,觉得孩子哪些地方做的和自己想的有偏差,总会让孩子改过来,就比如,书上说火红的太阳,当孩子说,太阳是黄色的或白色的时候,家长们总会指正说:不对,太阳是红色的,我们被书本知识禁锢的太久了,反而忘了,太阳的光通过大气层时,穿透力不一样,不同的时间看到的太阳颜色真就是不一样的,我们把错觉强加在孩子身上,却忘了孩子的眼光看的才是最真实的
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成长特点,但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又往往是在特定的阶段表现出来的,就像孩子玩彩泥,每个阶段孩子会有不同的玩法,但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却又有自己的一套认知规律,在玩的过程中学习成长
那一年,我虽没有问小女孩为什么要把彩泥掺混在一起,但我相信她一定是发现了其中有趣的规律,很幸运,小女孩的妈妈没有刻意阻止孩子去探索新事物的乐趣,经过反思后,我相信我也可以给宝宝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