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便被教与明辨是非的能力,长大了,却发现这不是生活。 —— 月汐潮
村子不大,住着大约两百户人家。小林,勤劳懂事,头脑聪明,学习成绩又好,人长得又白净,所以村里的长辈谈起他,免不了连连称赞。小王,倒也勤劳,只是有点顽劣,再加上头脑不太灵光,又生的黑了点,自然没了小林的那些称赞。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老喜欢孩子们比来比去,偶偶想想倒也算了,却总有好事者以此为乐,久而久之,便多了些闲言碎语。这些话本是随口说说,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听到的人怎么理解这些话,就没人说的清了。
小王和小林是同一年出生的,村子里条件有限,上学只能去邻村,大人忙不开,娃娃们年纪又小,所以大家都结伴而行。这一届,女娃十几,男娃却没几个,所以小王和小林自然就变得亲密起来。每逢周末,总是碰到一起,捉虫,捉鱼等等,有时候玩野了,闯了祸,连挨骂也是一起。小王知道小林学习好,所以总是问小林要来作业去抄,而小林总会一副大人模样,教育他要听老师话,好好做作业,说归说,最后还是把作业给了他。
那时候,学校总喜欢布置一些劳动任务,比如采药材。这时候小王和小林基本很多时间都在山中度过,可以光明正大的不用上课,他们自然高兴的很,至于学校要药材干嘛,才懒得去想,可能压根就没去想。两个孩子在一起,总要比较一番,不过最后,基本都是超额完成,还被给了小红花,至于那些没达标的娃娃们,自然少不了一番数落。有时候药材难采,这任务自然大部分落到了家长身上,村里农忙,家长来不及抱怨,四处采采挖挖,感觉差不多了,就让孩子们带到学校,临走前还不忘叮嘱在学校要听老师话。后来,学校又多了劳动任务叫拾荒,要交小麦,交花生米,还给了隐性指标。那时候村里刚好粮食珍贵的很,每年要交公粮,所以,拾荒本就基本收货不大,而小王和小林又是个孩子,就更少的可怜。父母们虽然或多或少有点不乐意,但还是从自家粮仓,取出一点给到孩子们带到学校,只是这一次,小王花生米没达标,没有小红花,小林过去擦了擦小王委屈的泪水,安慰道,以后要听老师话。
时间一天天过去,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突然学校的校长突然换掉了。至于原来的校长,据说被警察带走了。而小王和小林可能根本没在意校长被换这件事,毕竟孩子的世界除了单纯也没剩下什么。
又过一年,小林继续做着他的乖孩子,而小王却越来越顽劣。这年,他们升入了初中,到了一所新的学校。第一学期摸底考试,小林拿了镇上第一,而小王,自然是反过来,不过倒数第一也算不上。上了初中后,小王除了抄作业,有时候也开始不好好听听听课,小林自然而然成了老师和小王父母之间的信蜂,至于信里写了什么,小林也好奇,但是作为一个好学生,他绝对是不会去看的,只是每次到小王家,发现他父母看到信总是板着张脸。
过了大半个学期,学校又发布了劳动任务,不过这次和以前不一样,只是去采集一些草种,而且也只能用周末的时间去采。想想这次还要上课,自然不是那么让人高兴的,不过小林和小王还是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毕竟在这方面来讲,他们们都是好的不得了的学生。
这天中午,小林难得的睡了个午觉,睡眼朦胧的从屋里走出来。胡同里像往常一样聚集了一些叔叔,婶婶等,在那闲话家常。小林有时候也在想,他们经常谈论着张三李四等等,算不算学校里教过的背后说人坏话,可是一想,长辈曾呵斥他,大人说话小孩不要插嘴,倒也只能抓了抓头。小林不理解的事其实有很多,有一次下雨出去踢球,回来被母亲打了一顿,至今也没想明白,可能是脏了鞋吧。
刚到胡同还没坐下,妈妈就对小林说道“小林,小王死了,在南山的一棵树上吊死了”,小林一时怔在原地,周围的叔叔婶婶们还在不断的谈论着这件事。他就那么静静听着,好像是小王想去邻村采草种,他妈妈不让,起了争执,然后他妈妈出去农忙,把他锁在家里,然后便是自杀了。还没想明白,妈妈突然转过头来对小林说“你看,小林你说小王做的对不对,是不是该听妈妈的话”小林又不明白了,为何小王都不在了,母亲还在问他做的对不对,有点生气,便扔下一句“人都死了,还问个干什么”,便气呼呼的朝屋里赶去,再也不想听叔叔婶婶们的七嘴八舌。
自那以后,小林再也没去过小王家,只是听别人提起,埋葬小王那天,他的父母有点伤心过度,也不知哪些好事之人,竟传出鬼怪之说。偶尔路过那条小王家在的胡同,经常能看见小王的母亲呆呆的站在哪里,一时百感交集,想打招呼却无从开口,便迅速离开了。
多年后,小林考上了大学,离开了小村,由于路途遥远,所以一年也回不了家几次。而每次回去,小林总要去北山的坟场走上一圈。
白驹过隙,青丝变白发,村民们闲话家常里早没了小王的只言片语。这天是大年初五,村民们还沉浸在新年的欢乐气氛中,小林又来到了北山的坟场,小王的坟头,早些年他不知道,现在更不知道,至于那新添的几座,就更不清楚了。入冬的山上早就没了劳作的村民,而现在年味犹在,自然没人会来这里。小林一个人在那静静站了会,然后拿出一瓶酒,洒在路上,苦笑了一下,便转身回去了。
夕阳的余辉洒在坟场上,只有那地上脚印和未干的酒痕,证明刚刚有人来过。忽然一阵风吹过,地上的脚印又变淡了几分,而那杂草丛中,一座座坟墓若隐若现。
后记:
小林是我的原型,小王是我儿时的一个玩伴。至于他为什么选择那条路,至今我没想明白。只是那几封我亲手送出的信,总是让我感觉跟他的选择脱不了关系。而立之年刚过,故事太多,这段,早已压在回忆深处,最开始时难以忘记,到后来不想忘记。文章里,我本想隐含的说明一些事,只是那个时代,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难。如今父母已年过花甲,当年的叔叔婶婶们可能也多出了些古来稀。每年回去,我都会去那座坟场看一眼,里面有我的亲人,朋友,但是更多的,可能连名字都对早被人遗忘了。他们就这样随着时间,一点点被忘记,到最后,这天地间,再也找不到一丝他们留下的痕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