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别羡慕一个朋友和家人的相处模式,她们一直都在沟通和分享,好似朋友一样。她之前特别仰慕地说了一句“我爸最近在给我分享人生哲学,觉得他特别睿智。”这一句话,让我无比羡慕。羡慕她一有问题,就立马想到和家人沟通;羡慕她可以和家人这样自由平等地沟通着。
什么时候起,不怎么和家里人沟通了?什么时候起,开始自己一个人做决定了?什么时候起,没有没有那么关注他们对我的看法了?
似乎习惯了情绪上的问题,一个人调适,等能够接受自己的情绪之后再找家人分享一下。仿佛,很害怕情绪外露,特别是对家人。似乎,很想给他们只是展示一个开心快乐的自己。一方面,不让他们担心,另一方面,应该是害怕他们不接受其它的自己吧。
印象中,高中有一次月考考得特别差。打电话给他们说这个事实,边说边哭,哭了半个小时。当时他们的反应是让我不要哭,这点事就哭像什么样子。后面又说只要考一个三本就好,没必要哭。再往后,在他们面前哭是什么时候呢?是大学寒假突然眼睛看不清,全身发虚汗,肚子痛,最后晕倒在地上之后,在医院里问他们会不会死的时候。记得我妈和我爸当时愁容满面,听到这句话后立刻打断了,“怎么会,不会,只是小问题”。
再往后,就没了吧。哪怕在大学被误诊腰间盘脱出接受治疗的那一段,都是一个人混在爷爷奶奶堆里做着物理治疗,听他们用武汉话吵架式地聊着天。那一段,是邻居陪着。最后发现是误诊之后,打了一个电话回家抱怨了一下校医的水平,语调中没有任何的波澜。再往后,不满意我和邻居的关系,也只是一句话让断了关系,否则他们怎么样。也不去管我会如何,会不会不开心,会不会不习惯,会不会受不了。而我,只是沉默以对,回了句知道了。哭完就好了,不是吗?然后,离家很远工作。
好像长大以后,没有人会关注你经历了什么,只看到,“哦,你没事就好”。是啊,还能活着,何其幸运。不,不管是什么时候,好像只能看到结果,却看不到你内心的兵荒马乱。不管你如何的不开心,不管你此刻内心经历着怎样的一场挣扎,在他们眼里,你只不过比平时沉默了一些,可能还要矫情一些。
明明,我也爱我的家人,家人们也爱我。关系却好像一种形式,买礼物,说照顾好自己,然后就没有之后了。近在咫尺,却仿佛相隔天涯。彼此不沟通,无法理解吧。双方都无法做到换位思考,只能以自己的方式爱着对方,却很难让对方看到爱意。我期待他们能关注我的情绪,接受我的情绪,然后安抚就好。他们以自己正确的方式拒绝了我的情绪表达,以一个成年人情绪不外露的标准,关注最后行为和结果是对我好的标准,将多余的东西忽略了。
或许,他们这一代也没办法表达情绪,他们也没有办法接受这样的自己吧。那个年代,或者说,中国的习俗文化塑造出来的这样一个理性而又强干的父母。所以,将这样的标准投射到了我身上,慢慢把我变成他们一样的。相知相爱不相亲,此时此地难为情。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 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 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 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 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生活还在继续,既然不喜欢,那就努力改变吧。最起码,不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下一个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