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简友广场想法
《童书里的教育学》共读打卡整理

《童书里的教育学》共读打卡整理

作者: 清秋洁 | 来源:发表于2022-07-27 17:08 被阅读0次

    改变需要勇气(第一天)

    在打卡之前已经开始读《童书里的教育学》,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故事带来的力量。今天想说的是文中的观点:教育最重要的是勇气。勇气就是自我觉知和自我改善,从无知觉变为有知觉,进而刻意作出改变。这几句话是对教育的最好的提醒,在教育中大人很对情况下会“自以为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觉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却忽视了我们教育的对象。

    《一根香蕉掉下来》的故事令人反思,在教育里我们是怎样的角色。我愿意是那个司机,对于一切不确定因素去坦然面对并愿意和孩子一起去发现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教育问题上没有一劳永逸,需要我们适时的调整。

    《尼尔森老师不见了!》这个故事就是现实中的班级管理常见的问题,一味地放纵或者专制都会导致关系的破裂。坏老师和好老师这两个概念也深入到孩子们的心中,那么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呢?我自己认为:一切以孩子的长远发展为目标,不止看眼前 还会着眼于孩子的未来,不一味地打压孩子,给他们适当的空间自由发展,尊重个性的存在,老师心中要有公正,平等等,这样应该就是好老师。

    故事里的智慧(第二天)

    我喜欢给孩子讲故事,大多数情况下,我是不会把故事的道理直接说出来的。印象最深的是给孩子讲米切尔·恩德的绘本《犟龟》《光屁股的大犀牛》《出走的绒布熊》等,这几个故事是孩子很喜欢的,在《犟龟》我们会看到坚持的力量,持之以恒带来的收获,孩子自己也能明白这个道理。《光屁股的大犀牛》则告诉孩子人不可以自高自大,那样的话最终连自己都不认识了。《出走的绒布熊》告诉孩子人要活的有价值和意义,或者就要想着做一些事情,而不是什么都不干,绒布熊一路走来看到许多默默付出和努力的角色,这些人物,让绒布熊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心。而在《童书里的教育学》里告诉我们:大人讲故事给孩子听,坚持陪伴孩子阅读,给他们读书,或者大人和孩子之间互相朗读,更大的价值在于帮助大人和孩子交流沟通,帮助大人和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丰富彼此的自我认知,学会理解他人、理解世界。故事可以帮助孩子辩识情绪,可以代替说教,可以替代训斥,可以表达期望。还记得我给家里孩子读《夏洛的网》时,我家小姑娘深受里面的小姑娘弗恩的感染,她觉得弗恩会照顾落脚猪,而且产生了对弱小者的同情与帮助。所以说故事里的智慧是会引领孩子做一个正直,善良,充满爱心的人。

    《图书馆里的狮子》带来的启示(第三天)

    读了今天书中的故事,有如下启示:1.最基本的规则是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正因为有规则,我们的生活才多了保障。在《图书馆狮子》中,我们看到了狮子在最初的图书馆中,他按照麦小姐的要求遵守基本的规则,同时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同。这时规则保障了他人和自己的听故事的权利。2.当意外发生时要善于去倾听,鼓励对方表达“正当的理由”。这《图书馆狮子》中,因为麦小姐受伤了,狮子用吼叫的方式引起马彬先生的注意,最终麦小姐得到救治。因为喜欢听故事,狮子一直很克制,遵守规则,但在麦小姐受伤时,狮子却冒着违反规定的风险“吼叫”,因为在狮子看来,麦小姐受伤要得到救治的事情要大于自己离开图书馆,所以打破规则是正确的做法。正因为有这个意外,我们才发现规则固然重要,但规则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正当的理由”,生命安全,情感交流等等,还有许多特殊情况需要我们去打破规则。3.除非有必要,不要限制他人的行动。生活中的我们也一样的,你是否因为孩子上学而做了许多违背孩子意愿的事呢?每一个大人都该反思一下,我们是否打着“为孩子好”名义而做了许多决定呢?

    冲突背后的力量(第四天)

    我家小姑娘现在五岁,正是调皮的时候,而且她自己特别有主见,不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就来说说和小朋友之间的故事吧。她有一个好好的朋友童童,每天傍晚两个就会互约出去玩,但是在一起没多久就会发生“冲突”,吵架或者互相不理对方,每次冲突的起因差不多都是两个人就某件事未达成意见,就会互相撅着嘴各找各妈,这时我大部分情况下下是不说太多的话,我会告诉她:既然约出来玩是不是就该开心的的去玩呢?两个小女孩没有五分钟就有笑作一团。还有我发现了一种现象:小孩子之间玩,最好是偶数伴,如果是奇数 他们往往矛盾冲突比较多。大人与孩子之间的冲突可以增进情感交流,我觉得必须的条件有:1.互相尊重是第一位,特别是父母对孩子的尊重,我们有时会盲目的权威,忘记了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2.对话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3.在面对冲突的时候 大人不可以先入为主。4.大人处理冲突,要建立在爱的基础上。

    我就是我(第五天)

    孩子在成长中有一个阶段会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这种意识表现在开始注意自己的隐私,在家里会希望有自己的世界,关起自己的卧室门;会和大人对着干,有的孩子甚至会做违法乱纪的事情等。这是孩子在确立“自我同一性”。孩子注重自己隐私,把自己关在门里,她希望自己会有自己的空间,可以“我的事我做主”,大人此时若任打着“为孩子好”,干涉孩子太多的话,孩子就会逆反心理越强烈,此时需要的是大人尊重孩子。还记得大女儿(小学刚毕业)有一次和同学出去玩 下午七点多,我们要去接她回家,她说她还要玩,(中午就出去的,而且好几个孩子都回家了,剩两个女孩子了),我们坚持接她回来。在回来的路上,我和她谈了谈:告诉她,作为家长,我们并不是要干涉她太多,而是因为她还是未成年人,自己承担不起对自己的责任,我们有权利去监督管理,以后可以和同学出去,出去时要告诉我们和谁出去了,时间上冬季最迟不超过六点,夏季不超过八点。经过这次谈话,她明白了我们的做法。

    在我带的班里有两个男孩,家庭条件蛮好的,但是这两个孩子却和社会青年一起去一个超市偷烟,结果店主发现了,报了警。父母始终都不明白,我的孩子不愁吃穿,为什么会这样做。其实追溯一下,会发现这和家庭自身教育有关,这两个家庭,父亲都忙于赚钱,平时母亲管孩子,出事后父亲就打孩子,孩子和父亲像仇人一样。这样的悲剧不在少数。其实,作为大人的,我们有时是要反思我们的行为的,孩子出问题了不要一味的惩罚,需要的是和坐下来,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和善而坚定(第六天)

    记得在读《正面管教》时,我记得最为清楚的是和善而坚定,而生活中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我觉得也可以用到这两个词语。无论是孩子的情绪还是自我情绪的管理,我觉得第一位是觉察,如果孩子哭闹,我首先做的不是制止她,而是要友善的去体谅孩子,表达对孩子的理解,听听孩子此刻的内心的小怪兽爆发的原因,对于年龄小的孩子首先给予一个拥抱,妈妈的抱抱可以治愈一切。当孩子停止哭闹后,在说出自己对孩子的同情,听孩子的说说自己不开心的原因,然后询问孩子自己此刻的想法,如何解决现在的处境,和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大人一定要坚定对孩子的体谅,不要急于解决问题,而失去耐心,孩子的内心特别敏感,她会觉察父母是否可以体谅她。我家小姑娘那天心心念念在等她的公主贴纸书,但是快递来的比较晚,临睡前就哭着说妈妈骗人,说今天贴纸书来呢,这会还没到。我把她抱在怀里,告诉她书回来了,但是今晚太晚了,快递店关门了,明天才可以取到,她停下来哭,说快递叔叔送的太迟了,妈妈明早起来 快递店开门就去取可以吗?我答应了她。她擦干眼泪,洗漱完睡了。

    真正的朋友(第七天)

    在我的意识里,朋友是那个在你迷茫时,可以倾听你的倾诉;在你落魄时,伸出援手;在你成功时送上真诚的微笑的人等等。这可能更多的是大人自己的想法。孩子则不然,在孩子的世界里,他们的定义是不一样的。还记得我的一个学生写的一篇作文中,讲到了自己曾经走歪路的缘由。文中写下了三个男孩:男孩A是我的学生,男孩B是社会青年,社会青年领着A去做了偷盗的事情,被警察抓住,进行了教育。男孩C是A最好的朋友,当A和B在一起时,C劝过A,告诉他B不可交,你会因此误入歧途的,但是在A看来C是在污蔑,所以A为了B和C断绝了朋友关系。而当A批y评教育再次回到学校时,只有C不离不弃的在A身边去陪他走过阴暗的那段经历。我的学生A也幡然醒悟,理解了真正的朋友该是什么样的。其实在学校里的学生很多情况下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经历,但是在他们的作文中,我们也会看到友谊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同龄人之间有共同的语言,他们的心理也想似,所以他们更容易发生共鸣,所以这时期朋友在他们的心中的份量很足。和“坏孩子”在一起玩,我觉得因为所谓的“坏”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另一面,坏孩子经常会不遵守规则,他们易于反抗权威,他们的逆反心理更强烈,这些特征也符合每个孩子的反叛,所以在他人身上他们看到了自己想做不敢做的事,所以愿意和“坏”孩子在一起玩。

    全面接受(第八天)

    今天读到的这个概念“全面接受”,我觉得和之前读到的“无条件的爱”是一致的。对于孩子来说,大人对孩子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行为方式。举个例子:孩子打翻了奶瓶,如果大人刚开始就指责孩子:你怎么那么不小心,倒了吧,那就就不要喝了。这时孩子会很无辜,也会无所适从,甚至会因为委屈哭泣。而换个方式就大不一样:大人先关心孩子:宝宝没烫着吧。然后帮宝宝一起收拾残局,然后在和孩子一起收拾的时候适时的插入处理方法,也许下次类似的事情就会大不一样。我们看到了态度,也会让孩子又不一样感受,前者看到的是责备 后者看到的关怀,在责备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责备他人,在关怀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关心他人,体谅他人。正像文中提到的:人越是被全面接受,就越容易有安全感,并真正独立,每个人都需要尽早在自己的人生中拥有被别人全面接受的经历,有了这种认可,人才能够安心生活,采取自己的行动,安心做自己的事情,而父母要对我做无条件接受孩子,给予孩子极大信任的人并持续终生,这样孩子就可以通过信任父母,信任父母之外的人,建立自我价值感,表现出自信和自律。

    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的还是不够好:我给自己全面接受孩子打4分,因为有时处理问题还是太急躁,做不到耐心的等待。

    青春纪念册(第九天)

    在心理学上青春期的男孩女孩之间互相有好感是很正常的,作为老师或者家长的我们要了解这些,并做出正确的指导。在平时的教学中也会遇到这种情况,班里的孩子也会在他们的言语中透露他们之间的秘密,孩子们总是以一种戏谑的口吻来说出,其实在我的眼中更多的是对他们的理解,也会私下叫来与他们谈谈:最近感觉你有点不对劲呀,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呢,他们往往会笑而不答,我们会顺势说,老师也从你们这个年龄过来的,从其他同学的反应语言中也知道了一些,你们这个年龄有好感很正常,但是老师希望你可以合理的处理好自己的事情,特别是初中阶段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你们面临着升高中,学业负担也比较重,能够遇到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是一件多么珍贵的经历,所以珍惜这段经历,让它成为鞭策你的一份力量,而且现阶段请保持那份美好。

    特别是女孩子遇到这种事,好多往往会影响学业,我会推荐她们读书几本有关女孩成长的书籍:《傲慢与偏见》《德伯家的苔丝》《海蒂》《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等,我觉得文学作品更能指导孩子,她们有时是怕说教的,所以还不如在阅读中让他们成长起来,并且懂得度的把握。

    私密话题(第十天)

    作者营造了一个民主,友善,和谐,充满温馨的家庭氛围。看到文中爸爸在女儿第一次来例假时的做法,我看到了一个合格的父亲,在我们的传统家庭氛围下,爸爸往往不会做这些事情,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事情对他们来说有些“丢脸”,他们意识中有一种很强的大男子主义。而徐老师家的爸爸做到的是打破传统,一切以女儿的健康成长为主,不觉得这是难以启齿的,这样让孩子也看到了成年男子对自己的尊重。

    我们的家庭教育有时会“谈性色变”,而且这也是当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缺失,所以每每看到新闻中花季少女由于性无知怀孕生子类的新闻我都很痛心。我们的学生在日常读到有关爱情的描写时都会不停的发笑,这都是源于家庭和学校对于性教育的缺失造成的。我为两个女儿准备了绘本《爸爸妈妈,我从哪里来》,《成长与性》等书籍,大女儿小的时候给她讲解,大了后她自己也会阅读,以便孩子遇到问题不会措手不及。

    阅读的滋养(第十一天)

    在我的周围对于阅读很多人停留在要求读的层次,主动读书的人只很少的一部分。 好多人认为考试考的书一定要读,其他的可以不用读,家长要求孩子也经常会说“闲书”少看看,他们眼中的闲书往往是孩子感兴趣的书籍,但是家长不知道,孩子只有读的多了,他才可以区分书籍的优劣,更何况现在的孩子好多眼界要比家长开阔 他们读的书多了,自然对家长的“闲书”定义不屑一顾。

    我家大姑娘在小学低段的时候一度喜欢《笑猫日记》和米小圈系列,她读的废寝忘食。现在小学毕业了,她最近在读《哈利波特》系列, 之前几部电影已经看过几次了,如今在读原著的时候,她在感慨书籍细节写的很好,电影没有拍出书籍的细致。

    我家小朋友喜欢读绘本,家里绘本有好多,有故事类 ,科技类,还有趣味类的,每晚睡前15—30分钟是亲子读书时间,大多数情况下我给她讲,她自己有时要求给我讲,孩子讲故事会看着图片去猜着讲。

    我的班里喜欢读书的的孩子有十几个,他们是真的爱读书,有一个男孩子读小说一天一本,作文也写的很棒,有几个小女生文笔清新,这都得益于对于书籍的热爱。我告诉学生读书不仅仅为了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 更重要的是阅读为我们打开了另一个世界,它可以滋养你走的更远。

    在玩耍中学会学习(第十二天)

    我们有时会发现最会玩的孩子也最会学习,这里的玩不单单是沉溺于某件事,而是在玩中获得知识和体验。班里的学习最好的一个男生,学生们命名他为“学神”,因为这个孩子不仅文化知识名列前茅,玩游戏也超级棒,所以班里好多人很佩服他。说起学习来,上课的他认真听课,一丝不苟,课下又可以和班里的学生打成一片。

    看到丹麦的幼儿教育真的只让人欣慰的教育,没有了家长的焦虑,没有“输在起跑线上”的定论,孩子们在玩耍的年龄,边玩边学,真正的是寓教于乐,这种环境下的教育是符合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的。回看我们的幼儿园教育,比的是各种能力,用这些来考核我们的老师,同时也让小孩学会了竞争,过早的竞争让孩子失去了属于自己的欢乐,更多的学会了迎合他人,取悦他人,这样的孩子要么是特别自信 乃至自负,要么就是过分的自卑,心理问题频发。所以让我们的孩子多一些真诚,多一些单纯,多一些孩子的快乐吧。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第十三天)

    我们经常会用外向和内向来说一个人的性格。外向性格往往活泼,自性,大胆,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建议等。内向性格的往往不善言辞,安静,胆小,很少说话,通常还很不自信等。这两个性格放在一起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外向,但是我想说的是性格本身没有好坏之分,而且每个人也不绝对是哪一种性格。我个人在陌生的环境中往往比较安静,因为这样我自己才会比较自在,不喜欢去过多的表现自己,安静的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好,不喜欢张扬,做事喜欢低调。但是对于内向的孩子我不会可以去改变,我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以他喜欢的方式去学习生活。我欣赏每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绽放属于自己的魅力。

    读书中做更好的自己(第十四天)

    一直记得那句话“父母是唯一不用培训就上岗的职业”,这句话一直提醒自己要学会和孩子一起成长。没有完美的父母,也就不要事事要求孩子做到极致,我们的大多数父母都异常焦虑,担心幼儿园不够好,担心孩子上学跟不上,担心孩子成绩太差等等,太多的担心让父母变得不自信,心里会问:到底怎么做才是对的?其实归根结底都应该是好多书中都提到过的“无条件的爱孩子,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尊重孩子等”。要做到以上几点也不容易,凡是都要有度的把握,当我们自己不去读书,又怎么要求孩子读书;当你对孩子大吼大叫的时候,又怎么要求孩子平心静气呢;当你整天面对孩子手机不离手,又怎么要求孩子可以放下手机呢……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和教育有关,父母不进步,终有一天和孩子之间的隔膜会更大。每一次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及更多的是在阅读中获得一种思维方式,从而解决现实问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童书里的教育学》共读打卡整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ayx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