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位朋友推荐了一本书,书名叫《博弈论与生活》,直到今天我才开始看。然而刚看了两页,就犯困,差点就睡着了。
惭愧地说,这本书没有吸引住我。但是既然朋友推荐,一定会有独到之处,所以我决定,硬着头皮也要把它读完,看看是否能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博弈论,从字面上理解,是竞争,比赛,你死我活的斗争,就像是下棋、摔跤、各种体育竞技,最终是要分出高下,决定输赢的。
而这本书中,博弈论的另一层含义则是合作,是通过一些有效的策略或者办法,达到双方或多方的共赢,所有参与成员都获益。
针对这一提法,我思考了一下。
楼下有一些石桌石凳,每到下午,就会有一些大爷大妈坐在石桌旁下棋。对弈双方凝眉冷目,低头沉思,慎之又慎,亦或摩拳擦掌,抓耳挠腮,拍手称快,赢了的神采飞扬,输了的心有不甘,大呼“再来再来!”。
他们如此投入,难道他们只是为了赢棋吗?显然不是。在这一局一局的较量中 ,下棋的人和观棋的人获得最多的是快乐,是这段美好时光带来的心情愉悦,这种精神层面的享受,远比输赢本身重要得多。这也许就是博弈论中所说的合作吧?
这本书中列举了许多经典的小故事,揭示了人性的本质,倒是值得认真思考一下。
公地悲剧
有一群牧人,每个人都将自己的牲口赶到公共牧场上吃草。有一天,其中一个牧人想多养一只牲口,好增加一点收入,而且只不过多一只,对整片牧场只会增加一点点负担,看似十分合理。
但等到所有牧人都这么想时,悲剧就发生了,每个人都多养了牲口,牧草不够吃,很快牲口全部饿死了。
我认为这其实就是一个自律的问题。一群牧人就是一个团队,只有所有团队成员都自觉遵守游戏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偶尔有一两个违反规定的,其他成员如果能互相监督,及时指出来并迫使其改正,悲剧就不会发生。
这里面是另一个范畴的话题,即自律与监督机制,这里不再赘述。
团队中的人,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比如多养一只羊,这样的想法本身没有错,只是人性的最直接体现。但是一个人多养一只羊,就会侵占公共牧场资源,损害其他牧人的利益,其他牧人就会觉得不公平,也会增加养羊数量,甚至比第一位多养的人增加更多,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不吃亏。
殊不知这样的行为在短期看来,似乎是不吃亏的,获益的,但是实际上却损害了所有人包括自己的利益,等到明白过来时,为时已晚。
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只是人们还没有意识到或者后果还没到达那么糟糕的程度。
楼下有一块绿地,物业工作人员种了许多花花草草。一楼的邓婶偷偷在绿地的角落里种了一行葱。由于数量少,位置隐蔽,开始没人管。后来被邻居发现了,纷纷效仿 ,把绿地变成了殖民地,一块一块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私家菜园。杂乱无章还臭气熏天(有人给黄瓜浇了农家肥。)
于是有些居民去居委会举报,小菜园一夜之间被推平,茄子辣椒马铃薯惨遭屠戮,香消玉殒。
菜园的主人们气不过,集体找居委会算账,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民警迅速赶到,以聚众闹事为由,拘捕了领头的几个人,此事终于告一段落。
在这起事件中,事态的发展及结局,都让人觉得既好笑又气愤,可是细想一下,其实根本原因是当事人都觉得不公平。
她种葱没事,为什么我种蒜就不行?我们花钱买了种子、肥料,为什么一声不吭就给推了?我的损失必须得到补偿。
居委会的人也委屈,绿地是公共设施,怎么能变成私家菜园?如果不管就是我们不作为,管了就损害了个别人的利益,我们为了工作怎能平白无故挨打受骂?
所有人都觉得不公平,那怎样才算公平?
你切我选
这本书提到了一个解决公平问题的办法,你切我选。
过生日的时候,全家人会分蛋糕。怎样分才能让大家都满意?
小时候妈妈经常把一个苹果切成两半,分给我和弟弟。
无论妈妈切得多均匀,弟弟都觉得我的那半大,都要想方设法跟我交换。我也会觉得妈妈偏心,总把大的没有伤疤的一半给弟弟。
有一天,弟弟吵着要吃苹果。妈妈一直在忙,就让我来切。我拿着刀对着苹果左看又看,比划了半天,才小心翼翼地切开。
我的刀刚一落下,弟弟就喜滋滋地拿走了一半,我也心满意足地拿起另一半啃起来。这是第一次我俩都没觉得吃亏的分法。现在才知道这种分法就是书中提到的“你切我选”法。
这种分法,能让参与人员感到公平。切的人切的时候,肯定是尽最大努力切得均匀,万一不均匀,大块被别人拿走了,也只能怨自己没切好,怨不得别人。因为这是事先定下的游戏规则。
选的人因为是自己精挑细选的,即使选了小的坏的,也是自己的决断问题,跟别人没关系。
所以说,你切我选法,是一个可以让所有人感到公平的办法,能够让团队中的成员达到一种合作共赢的状态。
你切我选法在工作和生活中,应该怎样运用呢?比如十个人分吃一个蛋糕。
如果简单地把蛋糕均匀地切成十份,这样貌似公平,但其实很不合理。
一个大蛋糕是由蛋糕坯子,奶油,水果丁组成的,有的人喜欢吃蛋糕坯子,不喜欢吃奶油,而有的人喜欢吃奶油而不喜欢吃水果丁。有的人喜欢吃芒果丁却讨厌草莓丁。
如果简单地分成十块,每一块都包含同等比例的蛋糕坯子、奶油、各种水果丁,就会造成不喜欢吃某种食材的人把东西剩下,最终浪费。而喜欢吃这些食材的人又吃不到足够想吃的东西。每个人都爱而不得,心存不满。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让大家都满意呢?唯有细化切分。
把蛋糕坯子、奶油、各种水果,分门别类,每一类都分成十份,然后制定规则,按照自己喜好来取用。喜欢蛋糕不喜欢奶油的人,可以取两块蛋糕 ,喜欢奶油不喜欢蛋糕的人可以取两块奶油,不喜欢芒果丁的可以只取提子,把芒果留给喜欢的人。
这样的分配方法大家都满意,皆大欢喜。
今天就写到这吧,但愿我能把这本书看完,得到更多的启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