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影《起跑线》已经上映了一段时间了。这个既荒诞搞笑又真实动人的故事,对印度的教育体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也像扎进我心里的一根刺,因为我家正有一枚面临幼升小择校问题的男宝,“水深火热”四个字,我感同身受。
我刚生完孩子,在产房里跟护士学习正确的喂奶姿势的时候,产房里就有阿姨们在讨论:你们在哪个区啊?对应的是哪个幼儿园啊?小学怎么样呀……我不以为然,认为她们杞人忧天。我很知足,能在上海有房子住,我已经很满足了,至于学区不学区,我就管不了那么多了,孩子还小,以后再说吧,船到桥头自然直,我安慰自己。
孩子落地后就以我难以想象的速度飞快地成长,很快就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纪,我也考虑过双语啊,艺术啊之类民办的幼儿园。上过两个月,一次有事提前去幼儿园接孩子,在幼儿园里转了一圈,发现这个一个月3000块的幼儿园只有一个外国脸,所有班的外教都是他,他甚至没有自己的办公桌。我暗自想,他平均每天在一个班里待8-10分钟?然后我果断把儿子转到了小区里的公立幼儿园,一个月225块。
公立幼儿园崇尚“快乐教育”,我每天问儿子今天在幼儿园干了什么呀,他都愉快地回答:“学本领!” 我露出老母亲样慈祥的微笑。后来我才知道学本领就是跟着老师学唱儿歌,放学后就跟着外公外婆在小区里逗猫弄狗,日子过得好不快活。
既然没能上双语幼儿园,那我们就参加英语培训班吧。 于是就在家附近报了一个,有外教,口语一听就是纯正的北美发音,我很开心!一节课90分钟就学俩字母,俩单词,一点压力都没有,孩子也很开心!我周末偶尔带他去逛逛图书馆,看看博物馆,有种岁月静好的错觉,殊不知灰犀牛正以可见的速度向我们靠近!
SS小学开始收简历的时候,我和老公斟酌了一夜,简历要求500字,我们写了一篇499字的递了上去,这可能是孩子出生以来他爸爸在孩子身上花时间最长的一件事了。等待很是难熬。在等SS学校公布网筛结果之前的一个星期,我们商量了各种各样的事,这个学校附近房价怎么样?假如录取了我们是换房子还是租房子?不知道一年级作业多不多,课外兴趣班是不是要转到学校附近来?
然而,我们很快就发现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4月9日我在香港出差,看到SS学校回复说“………沧海遗珠,甚憾………”, 我头晕目眩,觉得香港街头的阳光格外刺眼。
很快网上就流传着那些通过网筛的简历,我一一仔细看了,想知道自己到底输在哪里(没错,是我输,不是孩子,因为简历是我写的), 看完之后我震惊不已!
“3个半月会说话,18个月熟背弟子规,3岁会潜水,会画心肺循环,神经传递,懂得核反应堆,碱基配对以及RNA转录。”怎么能录取这些孩子呢?这分明就是在撒谎吹牛嘛。
还有这样写的:能认识2000个以上的汉字(我:我娃也能读大英百科全书,但是认识多少个汉字怎么统计得出来?),能连续拍球300个(我:我娃也可以啊,有什么了不起?),十分钟学会骑二轮自行车(我:我都不知道我娃什么时候会骑自行车的,我看到的时候他就已经在用自行车撩妹了,对邻居小妹妹说,来,你坐后面。),喜欢提问,经常把博士妈妈也问倒了(我:谁家的娃没有问过父母回答不出的问题啊?好吧,你妈是博士,这次算你赢),自学汉语拼音(我:我也没给孩子报过拼音班, 他也是跟着巧虎学会的拼音啊!)。
对啊,所以,这些牛爸牛妈简历上写的,我怎么没有想到呢?我怎么没有想到呢?我怎么没有想到呢?
《起跑线》,之前预告片出来的时候,我就想写影评,觉得符合自己的心境,但后来发现我压根不敢去看这部电影!现在既然已经是“遗珠”了,电影去看看也无妨。
电影从开始到结束前半个小时,都是写实的。皮娅父母走进早教中心被碾压的心情,我也经历过。自己的孩子在家里觉得怎么看都可爱,非常完美,独一无二,但是放在早教班里就泯然众人了,这种时候会怎么想? 大多数人会想, 我怎么当初会嫁给(娶了)TA,果然孩子的智商被拉低了呀!
上海2018年幼升小要求公民同招,跟影片里皮娅的父母面临的情况一样,虽然他们买了高档社区的房子,但是优秀的民办小学还是需要考试入学,不但面试孩子,还要面试家长。这种临时抱佛脚包装出来的上流社会的形象果然是经不起推敲的,皮娅的父母漏洞百出,笑料不断,但是我跟本笑不出来。
我是从十八线的小城镇来上海读大学的人,我太了解我和大城市的孩子在英语学习上的巨大差距了,我说的别人听不懂,别人说的我也听不懂。好在我意识到自己的短板,让娃从小跟北美外教学习,不为别的,至少口音是纯正的。
他们班里有个小男孩英语口语特别好,每次和我娃在英语课上吵嘴,我娃都被怼得死死的,词汇量不够啊,吵架的时候不够用。后来跟小男孩妈妈聊过,得知他爸爸从小在国外长大,妈妈是英语老师,教雅思托福的。嗯,所以我不埋怨孩子,毕竟人家的父母就比他的父母英语好。
迫于公民同招的压力,很多父母选择了学区入学公布,这个男孩子的妈妈也是,他家的学区房对口闵行区公布No.1, 在我们准备SS简历的时候,她拖着箱子拉着孩子去旅游了。她有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如果家里不差钱,差文化,去民办是个好的选择,学校可以弥补家庭文化氛围的不足;而我们这种不差文化差钱的家庭,就读公办吧!”
她的观点可圈可点,你看到没?有文化的人就是这么硬气!然后,我陷入了不可遏制的焦虑当中,因为我们家又差钱又差文化!
影片中皮娅的父母其实大可不必这么焦虑,他们就算考不上贵族学校,也没有关系啊,他们家的房子在富人区,对应的公办也差不到哪里去的。
还有,影片中说,为了帮助穷人,贵族学校把25%的名额拿出来给穷人的小孩。我个人认为很不现实。一个环境中,如果都是有钱人家的小孩,那么这些穷小孩如何自处? 就像那位德法学校的校长自己说的:“虽然我成绩好,但是我被迫替别人做作业,不然他们就孤立我,即使我被要求去参加他们的生日趴,我也是一个人孤独地站在角落里。”
贫富差距巨大的环境下,一个成年人尚且不能自如,更何况孩子,长期在压抑愤怒的情绪下,他们将来怎么能成为一个正常的人?不出所料,德法学校的校长果然也是一个披着正义外衣的伪君子。
我适合写这个影评,还有一个原因,因为我跟皮娅的爸爸一样,是一个服装人。我之前跟人家自我介绍的时候都说自己是服装狗,后来很多人提醒我,其实狗并没有我这么苦,从那以后我就说自己是服装人了。
看完电影出来带娃吃饭,我问,你看懂了吗?他说,没怎么看懂,果然不出所料。然后我开始启发式提问,剧中有几个主要人物啊?答曰:皮娅,拉吉,米图。哦,还不错嘛。这个电影讲了什么事?“讲了皮娅上学的事。”嗯,抓住重点了。他们一开始去面试私立小学,为什么人家没有录取皮娅啊? 答曰:因为人家不想要做服装的人的小孩。
那一瞬间,我扎心被扎得像筛子。他以前从来不知道,从来不知道!每次他问妈妈你上班做什么,我都告诉他,欧洲的小朋友需要衣服穿,妈妈上班给他们做好衣服用大轮船运到欧洲去。
他一直坚信妈妈做的是一件和拯救银河系一样伟大的工作。 然后,这部电影,把一切都真相了。那个每天傻乎乎只知道看猪猪侠的儿子,居然也看懂了升学那么隐晦的一道门槛。
另外,影片开头有一段是说皮娅的父母怎么相识相恋最后结婚的。看起来这一段和孩子升学没有关系。但是,其实这一切才是这个故事发生的必要条件。教育孩子一定是父母两人共同参与的事情,只依靠妈妈一个人的努力是不行的。尤其在印度这样的男权社会里,电影神秘巨星里那个暴虐的父亲形象至今还在我脑海里挥之未去,让拉吉这样的老婆奴形象特别温暖人心。
其实,一切都源于爱,因为他爱妻子,所以愿意支持她买学区房,按照她的想法规划孩子的未来,甚至荒唐地假扮穷人住进平民窟, 只为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最后,可爱的皮娅在公立学校就读了,我想,她将来会成为一个他父母期望的人,因为,相爱的父母,和谐的家庭,这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我想,好的教育应该不仅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知识,更为我们提供认知世界的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这些,不全是一所好的学校能交给孩子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