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历史专题精选妖言三国
妖言三国:六出祁山之谋生路

妖言三国:六出祁山之谋生路

作者: 白丶o | 来源:发表于2019-10-17 16:08 被阅读0次

文 | 乄妖乀

所谓六出祁山世人皆知,亦成为诸葛亮北伐之代名词。诸葛亮言‘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待亡,孰与伐之?’故诸葛亮一生致力于北伐大业而至死方休。

纵观古今历史,未独有以蜀中之地而长久者,不北伐者或可暂享安逸,而覆灭亦可预期,然‘六出祁山’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始末根由……


祁山者,位于甘肃礼县之东、西汉水北侧,西起北岈、东至卤城。《三国志·明帝纪》载,“先帝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贼来辄破於三城之下者,地有所必争也。

其地扼蜀陇咽喉;势控攻守要冲,又是祁山道北上必经之路,故为魏蜀必争之地。

古语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即古代战争之首要因素即是后勤补给运输。然汉中北依秦岭、南靠大巴,地形错综复杂。由汉中通往关中唯有祁山道、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五道。

行军尚有困难,而欲北上征伐,运输辎重粮草更是难上加难,故而水路漕运则为蜀军北上之首选。譬如褒斜道即有褒水、斜水,陈仓道亦有故道水,而祁山道则有西汉水。

西汉水·祁山道

西汉水发源于天水齐寿山,流经天水镇、盐关镇、祁山镇至礼县,后水道向南,至石桥、江口、龙林,而转道东南,后与嘉陵江合流,终抵略阳,即几乎贯通整段祁山古路,蜀军由水道可一路畅行而极大减少行军阻力。

且略阳不仅东连汉中,向南经嘉陵江亦可直抵广元,即嘉陵道。与蜀中金牛道相通,即蜀中物资在抵达略阳后直接向祁山输送,而不必绕路汉中。


参正史所载,诸葛亮凡计四次北伐,其中二出祁山、一走陈仓、一走褒斜。却从未走过傥骆道、子午道,即使魏延献计,诸葛亮亦未采纳。一是傥骆、子午谷道迂回、曲折难行,诸葛亮不意弄险;

更重要的是二道出口远离陇山隘口,并不利于蜀军夺取陈仓、雍县。换言之,诸葛亮屡次北伐,其志在陇右,而非关中。

盖因蜀汉以一州之国力,却是难以吞下整个关中。且长安帝都,易守难攻,蜀军冒险越秦岭以出秦川,则随时面临三面被围之危,属孤军犯险。

诸葛亮唯有治戍讲武,步步为营,故欲北伐中原,先据关中;欲取关中,先据陇右。所谓得陇望蜀,秦陇唇齿相连。陇右处渭水上游,亦关中之上游也,翼蔽秦陇,控扼羌戎

《后汉书·岑彭传》载,‘刘秀曾勅书岑彭曰:“两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虏,人若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即陇右确是入蜀之军事要道,川蜀屏障。如若防守,可轻易拒曹兵于门外。换言之,得陇右则蜀汉进可攻、退可守,可保蜀汉长治久安尔。


陇右即陇山之西,陇山东傍汧水,南控渭水,与秦川相接,其险可与蜀道并称,实为关中西面之屏障。而陇右者,西连河湟,北通大漠,东依陇山屏障,西据河湟天险,南临川岷江汉,进可攻,退可守,实屯兵作战之天然重地

其重镇天水被誉为陇上江南,而毗邻之麦积,更是“西北山水林泉之冠”。此地水草繁茂,秦祖嬴非子在此为周孝王放牧繁息战马,是繁息战马的丰盈宝地。《玉堂闲话》和《秦州志》曾描述云:连岗苍秀,深林茂草,细流交错,飞瀑如练,北跨清渭,南携嘉陵

且陇右在当时粮产量丰盈,诸葛亮二出祁山,即芟刈上邽之麦,以此对峙曹军。故《资治通鉴》亦载“天下富庶者无如陇右”。

陇右周秦以来多居绵诸、邽、冀、狄、氐、羌、庐等戎。诸葛亮在《陇中时》中提出“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其‘诸戎’即指陇右。

《读史方舆纪要》云,‘其地山谷纠纷,川原回绕,其俗尚气力,修战备,好田猎,勤耕稼,自古用武之国也。

《汉书》六十九卷赞曰,‘秦、汉已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山西天水、陇西、安定、北地处势迫近羌胡,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

进据陇右,尚是招览将才,补充兵源的重地。建兴六年(228)首出祁山退兵,曾‘拔西县千家还汉中’以充兵源。


诸葛亮欲以一州之力北伐中原,必须依托陇右,夺取西凉,对关中形成钳形之势。合凉益二州之力,方能与曹魏一决高下。

而天水则是关陇之喉舌,天水动,则关陇震荡,故诸葛亮屡出祁山,其志在天水重镇。而祁山自古即为陇右襟要,地扼陇右东西通衢咽喉,是链接陇右、汉中必经之路,是谓‘六出祁山’之核心。


比拼谋略,无论曹真、司马懿皆非诸葛亮敌手,但现实是蜀汉国力难抵曹魏,诸葛亮几乎次次皆因兵力、粮需不济而退兵。

司马懿亦是知晓诸葛亮难以久战之软肋,故有意避而不战……以不战、久战之策略与蜀汉比拼国力。而关陇之特殊地理环境,限制了诸葛亮之能力发挥,即使浑身解数,诸葛亮亦是回天乏术。

关灵净妖❤师化魂注

文集目錄   |   前篇:卧龙冢虎首度交锋

相关文章

  • 妖言三国:六出祁山之谋生路

    文 | 乄妖乀 所谓六出祁山世人皆知,亦成为诸葛亮北伐之代名词。诸葛亮言‘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待亡,孰与伐之?...

  • 妖言三国:六出祁山之卧龙魂

    文 | 乄妖乀 诸葛亮首出祁山以声东击西之计,以图阻截魏援军、攻取上邽;二出祁山又以夺取上邽之麦,以图击溃魏援军、...

  • 妖言三国:六出祁山之失街亭

    文 | 乄妖乀 建兴五年(226),诸葛亮抚平南中叛乱不过一年,即率诸军北驻汉中,上书后主北伐中原。 《三国志·诸...

  • 妖言三国:六出祁山之诸葛义

    文 | 乄妖乀 自昭烈帝刘备于白帝城郁郁而终,诸葛亮开府治事以来,三国进入诸葛征伐时期……建兴三年(225),率众...

  • 秦腔《葫芦峪》

    《葫芦峪》:又名《火烧葫芦峪》、《六出祁山》、《上方谷》、《脂粉计》,秦腔传统戏。 三国时,诸葛亮六出祁山,司马懿...

  • 妖言三国:六出祁山之逆天难

    文 | 乄妖乀 所谓兵出散关围陈仓,仅是因势利导,临时起意;而兵出武都、阴平两郡、以及西进南安,则是诸葛亮为二出祁...

  • 凡郁怒最易伤人

    古往今来,成大事者都善于忍耐,正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三国时期诸葛亮侮辱司马懿的故事可谓人人皆知。诸葛亮六出祁山...

  • 《三国演义》诸葛亮六出祁山,闹的是哪样?

    《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应以六出祁山作为一个分界线。六出祁山前的诸葛亮,就是智慧的化身,不仅料事如神制敌于先机,更...

  • 向曾仕强学习《人脉关系课》(8)-六出祁山

    原文信息 第六节 六出祁山 六出祁山讲的是诸葛亮的故事,意在说明,人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凡事难免遭遇困难,若是遇到...

  • 三国风云与三十六计-北伐平魏逆天时

    [三国计例]: 北伐平魏逆天时 六出祁山无功事 虽说孔明在南阳草芦时就已知三分天下之天时,然而在刘备死后,他为了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妖言三国:六出祁山之谋生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bstmctx.html